當“領頭雁 ”鑄“先鋒隊” 打“組合拳” 織“防護網”—市市場監管局黨組多措並舉抓疫情防控、保復工復產

根據中央和省、市委關於疫情防控和企業復產復工“兩手抓、兩手緊,實現兩手贏”的部署要求,我市進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線作戰”階段以來,市市場監管局黨組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堅定站在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第一線,組織全局各級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緊盯疫情新情況、新問題,聚焦人員聚焦、流動農貿市場、藥店、飯店等關鍵部位,爭當疫情防控戰線“領頭雁”、鑄就復工復產服務“先鋒隊”、打好復工復產政策“組合拳”、織密復工復產安全“防護網”,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在企業復工復產一線高高飄揚。

一、局黨組靠前指揮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科學制定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有效舉措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強化大局意識、配合意識、長遠意識,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復工復產“雙重目標”,外防輸入、內部擴散“雙線作戰”任務,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實施分級精準防控,統籌推進政策下沉、服務下沉、責任下沉,督促全局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一是制訂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三十條”。為切實貫徹落市防控指揮部關於做好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局黨組緊緊圍繞企業復產、項目開復工兩個重點,以推動辦事再便捷、流程再優化、效率再提升、作風再轉變、服務再精準6方面為著力點,及時制發應對疫情, 服務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六個方面“三十條”政策措施,全方位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二是制訂藥店、飯店、農貿市場三項制度規範。為引導藥店、飯店、農貿市場(農村大集)等人員聚集、流動性大的企業順利復市營業,組織相關部門及時制訂了《零售藥店落實疫情防控保障開業措施操作規範》《農貿市場落實疫情防控保障開業措施操作規範》《飯店落實疫情防控保障開業措施操作規範》3項保障開業措施制度規範,持續強化藥店、飯店、農貿市場 消毒、通風、測溫、環境衛生、口罩配戴、口罩回收、掃碼入場“七項措施”,並對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出“六個必須”的相關要求。

三是制訂關於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工作措施。隨著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局黨組沒有放鬆疫情防控工作標準,有針對性的出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個強化”工作措施,即:強化個人防護管理,繼續實行掃碼進店、掃碼進場制度, 強化營業場所防護管理,強化農貿市場管理,強化餐飲單位管理,強化零售藥店管理,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強化涉企收費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強化轉產生產防護用品企業全程幫扶指導,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基層黨組織擔當作為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紮緊織密市場監管戰役防線

市市場監管局各級基層黨組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戰時體制,緊盯人員聚焦、流動農貿市場、藥店、飯店等關鍵部位,強化防控、嚴查狠打,切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

一是進一步發揮“1+3+13”聯防聯控機制作用。

全局涉及食品藥品監管業務的8個黨支部以問題為導向,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組成13個聯合督導組,緊盯農貿市場、藥店、飯店等重點場所測溫、通風、消毒、佩戴口罩“四項措施”,活禽和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是否按規定隔離,藥械價格、廢棄口罩回收,錯時就餐、分餐、統一方向就餐、保持安全距離等問題,對13個區縣(市)開展了 5輪全覆蓋督導檢查,累計出動384 A,檢查1141戶次,累計發現衛生清潔、堂食間距、顧客和業戶測溫、口罩回收箱、三防設施、掃碼入場、經營場所消毒、“三戴一穿”等問題321個,全部責令整改。

二是建立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通報制度。市局食品流通監督管理處黨支部針對全市營業狀態的102個農貿市場,組織監管人員開展了5輪次全覆蓋督查,共計發現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農貿市場82家次,不規範問題105個,為進一步壓實屬地監管責任,首次以市防控指揮部市場監管保障組名義,通報全市農貿市場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嚴格要求各地區強化屬地管理責任,保持對農貿市場嚴防嚴管態勢,堅持屬地監管部門全天駐場值守巡查,切實做到管理標準不降低、力度不減弱、思想不鬆懈,監督指導市場主辦方落實主體責任,在促進全市市場充足有序供應的同時,有效提升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規範執法檢查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市局法規處黨支部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形勢變化,率先印發的《關於印發瀋陽市市場監管領域疫情防控期間案件查辦工作指引清單的通知》(沈市監發〔2020〕8號),為全國首張《疫情防控期間案件查辦工作指引清單》。《清單》中歸納了價格違法、不正當競爭、藥品及醫療器械違法、野生動物及食品違法、產品質量違法等五大類18種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較為常見,並應當從嚴、從重、從快打擊的各類違法行為。指導全市市場監管人員查辦價格違法、不正當競爭、藥品及醫療器械違法等各類違法案件92起,罰沒款合計10.7732萬元,案值達72.681萬元,並對3起市公安局轉辦案件進行調查,依法免於處罰,有效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黨員幹部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全力以赴幫助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市市場監管局廣大黨員幹部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市委號召,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發揮出來,綜合運用市場監管“工具箱”、“組合拳”,開闢企業審批“綠色通道”,為戰“疫”增添戰鬥力,為企業開復工跑出“瀋陽加速度”,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

一是延長“健康證”有效期,助力企業恢復生產。受疫情影響, 我市健康體檢相關診療項目全部暫停。據統計,瀋陽市1717 家食品生產企業中,已有358家食品生產企業復工,其中35 家企業的752名員工“健康證”過期,無法上崗工作。市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處黨員幹部按照支持復產復工三十條“因受疫情防控影響暫時無法重新進行健康檢查的,其健康證明視為繼續有效,延長至疫情解除之日起60日內”的政策依據特事特辦,為“健康證”過期員工打開了便利之門。目前,752名“健康證”過期的員工,已全部上崗,保障了食品生產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和正常運行。

二是實行“緩繳電費”,破解中小企業經營難題。受疫情影響, 我市一些中小企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按期繳納電費存在困難。市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處黨員幹部積極協調國網瀋陽供電公司,為存在繳費困難的中小企業,實行“延期繳費”政策,即由企業向主管單位申請,經批准後延期繳納,最長不超過3個月。目前,已為42戶中小企業辦理緩繳電費事宜,影響電量達2209萬千瓦時,涉及電費金額達1394.98萬元。

三是倡導“減免收費”,為企業開復工提供24小時“零障礙”技術保障。市市場監管局所屬瀋陽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黨員幹部加班加點對復工復產企業,尤其是製造、生產與疫情防控相關特種設備(如醫用氣瓶等)的企業、防疫定點醫院、醫療機構,實施做好特種設備製造監督檢驗、型式試驗與週期檢驗工作,實行24小時“零障礙”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新增或轉產防護產品生產企業免收特種設備檢驗費;對疫情防護用品生產企業與防疫定點醫院、醫療機構,按照收費標準的50%收取檢驗費,累計檢驗電梯346 部,壓力容器47臺,安全閥校驗37臺;氣瓶出廠監檢5323個,管道檢驗4條,累計減免檢驗費9995.8元。

截至目前,市市場監管局運用認證認可、標準化、知識產權、檢驗檢測、公平競爭審查等工具,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難題130多個,助力100多家中小企業實現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為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推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撰稿:高宇強,審核:劉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