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中原!

生为江南人,曾经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中原的内涵。

江南不是GDP么?江南不是长三角么?江南不是让古往今来多少人魂牵梦绕么?

为什么不是江南,而是中原?


当我无数次行走在访古的路上,北上三晋,南下豫中,西出秦川,东达齐鲁,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在汾河平原、渭河平原、陇南平原、鲁南平原为血脉,南太行山、东秦岭、泰山、嵩山为骨骼构成的大地上饱览文物精华之际,怅然醒觉,这,不就是中原么!

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为什么我总要来到这里?

因为这里就是中原,中原就是这里!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作者筱溪听泉行走在太行山滏口陉


所以,在古代中国,盛唐之前,管你江南不南,就是蛮夷。

不服气么,那是中唐以后才有机会,北宋以后才有资格,南宋以后才得翻身的事。

尤其生在好容易冲刺成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延陵,我几乎不得不承认这种蛮夷身份了。


直到,一位英雄挺身而出,嘿嘿冷笑两声,抬眼看处,一袭黄金圣衣亮瞎眼睛。英雄又指了指自己左右两胳膊上的肱二头肌,我看了一楞,马上就醒悟过来,拱手道:“还好有大哥在,不然俺们真得蛮夷了。”

英雄满脸不屑,掀开背心,原来还有八块腹肌呢,好家伙!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这位英雄,名叫宁波。

左右肱二头肌,一个叫庙沟后石牌坊,一个叫横省石牌坊。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庙沟后石坊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横省石坊


八块腹肌,由上而下,分别是:天一阁、它山堰、东钱湖石刻、庆安会馆、阿育王寺、天宁寺塔、龙山虞氏旧宅、明州古桥梁群。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阿育王寺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广济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庆安会馆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东钱湖石刻


圣衣上赫然绣着三个大字——“保国寺”!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咦,不是还有河姆渡、上林湖,蒋介石、招宝山吗?

英雄不屑道:自古英雄靠硬实力说话,遗址类、近现代类,吾不为也。

我是泪流满面啊,英雄,这样说来,你叫前六批国保加起来总共四处且是两红两遗的我大延陵情何以堪啦!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河姆渡遗址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溪口古建筑群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蒋氏故居


英雄如此生猛,为何屈居大力士第二等级,未能入我大中华首批二十四名最有力气力士?

英雄哈哈大笑,第二等级又何妨,君不见,强大如敦煌亦是第二批么?君不见我天一阁亦能以明清建筑跻身仅有62处的国二么?

我以第二批为荣。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彩虹坊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中国古代藏书楼里面名气最大的一个,建于明朝中期,主人是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为防火灾,范钦依据古书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以“天一”命阁,并把书楼建成六开间、二层硬山式结构,东西两房筑起封火墙,楼上贮书,芸香辟蠢、英石吸潮,乃范钦独创藏书之法。天一阁不仅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其实更是一处明清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它山堰创建于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位于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

县令王元玮发动群众,在鄞江上游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全长134米,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通过南塘河供宁波城使用,可谓福泽明州。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东钱湖石刻群主要是南宋史氏望族墓地神道石刻,是国内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能和巩义的北宋帝陵石刻一较高下,放在八块腹肌里面着实委屈了些。

世人知道有个东钱湖石刻公园,却不知道,在公园外荒山野岭之间的原生态石刻才是真正的主角,那些湮没在翠竹、杉林以及蕨类植物中的绿野村史诏墓道石刻、下水村叶氏太君墓道石刻、燕子窝史浩墓道石刻、青雷山余天任墓道石刻,北岙岭失名墓石刻等,无一不是田野考古的美学典范。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庆安会馆,位于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

建筑装饰所采用的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堪称宁波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集大成者,看得人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庆安会馆不只是一座花哨的清代会馆,它更核心的价值,在于海上丝路的见证,是宁波港繁华的缩影。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阿育王寺,仅凭寺名就够值钱的了,阿育王塔国内尚存几处,但阿育王寺,仅此一座。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他还取出佛门至宝佛陀舍利,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供奉,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这批塔被统称为阿育王塔。

关于现存阿育王塔哪座供奉的是佛祖真身舍利,因为唐代以后就缺失了记载,故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宁波的这座阿育王塔据说供奉的就是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因而声名显赫。自宋朝便“法席鼎盛,名播天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 ,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塌。现存者为天宁寺的西塔。塔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纪”铭文。塔平面呈正方形,高12米,共五层,逐层收分。

天宁寺塔比想象中要小,修的也新,观赏性一般,但不容易啊,它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的唯一的一座唐代砖塔,也是我国仅有的唐代寺前双塔残存实例,能够在宁波闹市中心保存下来,着实不易。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龙山虞氏旧宅,是民营资本家虞洽卿私宅,前后五进,年代不算早,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整个工程历时14年,耗银30余万。整组建筑面积达567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逼人,观赏性很强。

虞宅最大的特色在于中西结合,前三进是雕工精美的中式木构,后二进是华美西式的巴洛克风,前后两个部分相对独立,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明州古桥梁群,屈居第八不是因为不够精彩,而是因为江南不缺古桥梁,更不缺好桥梁,确切的讲,古桥是南方比之于北方最大的强项之一。而宁波很好地继承了这项优良传统,不仅古桥数量多,更是质量高,且拥有长跨度廊桥、元代纪年桥这些很有特色的古桥,实力毋庸质疑。

其中奉化南渡广济桥和余姚通济桥,已经新晋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溪桥作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的水利附属设施在列;百梁廊桥长达77米被誉为明州名桥之冠,其他还有洞桥、惠明桥、碧环桥、白云桥等,俱是精巧无双。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光溪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甬水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洞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广济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惠明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通济桥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百梁桥


那么,为什么是宁波?

江南很牛,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巴掌大的地方一下占了五个。

因此,这五个地方早就被点名了,不需要再去发现了。

至于宁波,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浙江老二很牛,知名品牌很多,经济实力很强,还造了几条跨海大桥。至于国保,对不起,你在说什么?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宁波三江口夜景


同学,我在说,宁波的国保,尤其是他的黄金圣衣和左右肱二头肌,一下子扭转了整个江南蛮夷的大势啊!

五个首批名城还叫蛮夷?因为他们集体欠缺能一锤定音的古代中国的真家伙厉害家伙。当然,这里面苏州最牛。要按城市市区国保综合实力排名,苏州就是全国老三,仅次于我神长安,我圣北平。

苏州城内的好东西老东西能看到你眼花缭乱,尤其是仅国一国二国三就达10处之多,但还不够。云岩寺塔,是的,中国现存最完美的斜塔,北宋初期塔的代表作品,长江流域第一名塔。但在大长安唐塔群、嵩山唐塔群以及大辽五京辽塔群面前,立马矮了一截。

保圣寺罗汉,嗯,江南罕见的宋代小型泥塑作品,不过要是梁思成开始就考证出不是杨氏亲制,这批物什也就国3的级别了。毕竟泰山山阴的灵岩寺也不过才国2哎,那可是梁先生他爸赞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圣地哎,那里还有天下第二塔林呀。

明清双园,说明不了问题。明清之际,已经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年代了,早就没人说你蛮夷了。

这时候,宁波站了出来,他让阳光照耀着金灿灿的圣衣,“保国寺” 三个字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保国寺,北宋木构?错,是北宋牛逼木构!江南十五省第一木构!放在全国范围内,亦是南方可与中原诸木构一争高下的唯一!

保国寺可谓早期大木构的典范,山西走访那些古庙,毕竟山野小庙居多,看多了就会想,希望能看到有塑像或壁画留存下来,不然光剩建筑看着趋于雷同。

保国寺不是,它是那种只凭木构就能让你惊叹不已的存在。

保国寺的精华是大雄宝殿。因为清代加盖了一层屋檐,所以在大殿外面并不觉得有怎么的美妙,只有步入大殿之内,那一声“哇——”的惊叹才会情不自禁。

用四方客的话来说就是“古韵陈香,如佳酿初开,未饮已为微觉醺醺。”

殿内的空间极为宽敞,各式大木构的组合从柱子到藻井完整的呈现在面前,进入殿内便仿佛被时空所裹挟,卷入了一千年前,那个叫大宋大中祥符的年代,一棵棵巨大的木材在眼前拼装组合,像巨人在玩搭积木的游戏,搭建起一座如此结构独特、气势恢宏之大殿。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宋代大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但进深大于面阔。

梁架结构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中三椽栿对后乳栿,用四柱。

前槽天花板上绝妙地安置了三架华丽的藻井,藻井呈穹隆状,构造异常精美独特,堪称古木构极品。

大殿斗拱结构同样极复杂给力,斗拱用材为五等材,断面高宽比为3:2,达到最高出材率和最强的受力效果。

大殿柱子为四段合作瓜棱柱,是国内最早实例,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额下采用了蝉肚绰幕构件,额枋上有传说中的七朱八白彩绘。

这些专业术语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保国寺大殿木构造法,无限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时期南方木构建筑提供了皆为珍贵的实物例证。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并且在佛坛后背须弥座上有准确的纪年,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确证为长江以南之最古木构建筑。

至于馒头一样鼓鼓的左右肱二头肌,仿木构石牌坊,庙沟后石坊与横省石坊,则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真正的天下第一!

全国牌坊数量无以计数,其中年代最早的有两座,就是这二位。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事实上,光年代早也不算什么,关键是你走遍徽州看过徽州地区一百多座各式牌坊;你走遍浙中,看遍各类浙式牌坊;你访遍河东旌表牌坊,走过蜀地古道牌坊,可你见过这样的牌坊吗?完全以北宋营造法式为蓝本的仿木构石质墓道坊?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在天台庵,我们赞美这座大唐小庙,美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在此,词汇贫乏的我忍不住再引用一次,美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而且,身为石牌坊的它,居然飞得更高。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庙沟后牌坊的精华要从侧面看,这样的造型,就像一只猎鹰脚下挂着一根石柱在往天上飞。飞啊,飞啊,一下飞过了800年。


如果说横省石牌坊看的不过瘾,因为周边墓地太多,难免瘆人,那么庙沟后的环境可谓绝佳。

这不是两座普通的古牌坊,它们的出现直接改写了中国建筑史。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这不是两座普通的古牌坊,它们结构上呈现出的穿越时空的大美,让精雕细琢如五台山龙泉寺牌坊、原平朱氏牌坊、孔林万古长青坊、仁寿双堡牌坊等原本堪称精美得一塌糊涂的牌坊瞬间弱爆。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仁寿双堡牌坊

并且,它们是遗存到现在的南宋墓道坊。古人选墓么总归是要挑风水的,于是两座牌坊都在风水佳处,只不过横省被公墓抢了地盘。

于是还是欣赏庙沟后吧,这座牌坊便隐于山腰的翠竹间,雾霭氤氲,尤其是一阵的雨过后,飘飘然恍若仙境。

这静谧幽然超脱的自然之境又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直到十多年前才被发现的原因。

我们是在一场秋雨之间眼瞅着山腰间的一处白色所在速度上去的。竹林间,他真的就是一位隐士,隐于深山,栉风沐雨,不食人间烟火。这一列瘦小丘陵,竟一下有了终南的气场。我们来到他眼前,一瞬间便被毫无悬念的征服。

国保宁波︱一寺二坊,江南之王

我一直试图阐述时间的美与空间的美的不同之处,现在,用仁寿双堡牌坊与他比较,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一刻,空间完败于时间。

我们完胜于宁波。

这一刻,我们将对有宋一代的深深敬意,再度铭刻在寂寂群山,铭刻在宁波东钱湖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