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风雪过后,天晴霾散。


最近几天,关于疫情的好消息多了起来。目前,天津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仅1人,清零的日子就在眼前。


天津人民“解禁”的日子有了盼头。


继大悦城、天河城、恒隆广场、乐宾百货、伊势丹等商场昨天恢复营业后,保利广场、陆家嘴中心、远洋未来广场今天也开张纳客了。


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今日,我市已有32家商场(商业和综合体)恢复营业,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各区和相关部门正在有序推动剩余企业在满足防控指南要求的基础上陆续开业。

在商场


传递天津温度


疫情之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今天,天津大悦城和天津商业精英联盟联合,向“天津城市英雄”发来“爱心投喂”。面向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交警、城管、保安、环卫工人、保洁阿姨,免费领取提供食物饮品、暖手宝等生活用品。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从开始摆放着的可口可乐、麦当劳、源达樱之花等品牌,到之后越来越多商户参与进来。有的提供咖啡暖饮、口罩手套,有的提供生活用品、鲜花绿植…


记者从和平大悦城负责人了解到,此次爱心活动由商场牵头,很多品牌都愿意在疫情期间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看到大悦城的爱心活动后,很多在楼上办公的办公室白领也送来了温暖补给。


“太感谢了!我都不好意思拿。”一位刚刚送完餐的外卖小哥笑着说,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伸手拿了一瓶矿泉水“正好口渴了”,看到他朴实的笑容,和平大悦城工作人员又往他怀里塞了两瓶,“路上喝,我们应该谢谢你!”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疫情期间,有很多商场、品牌做出公益之举,他们捐款、捐物、提供爱心食品纷纷表达爱天津的心情。这正是一家商场对一座城市形象的影响。


在商场


除了安全还是安全


记者采访中看到,所有商场严格执行规定:戴口罩,扫码,测温,消毒。这谨慎的复苏,保守中的进取,无不提醒人们:商业生活正在回暖,但防护仍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天河城的再次归来,携带了高科技的防疫设备,率先利用移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人体测温设备,缩短了顾客等候的时间,也避免了人群接触。天河城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店铺依据商场防护指南第二版中的规定,对每个店铺进行最多容纳人数测算,并由店铺和网格员配合控制单店进入人数;加大消毒频率,对人群集中区域进行每一小时一次的循环消毒,每天开店前、闭店后对商场进行整体消毒工作。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真的是憋坏了。今天特意来逛逛的。”门先生笑着说。“近几天天津都没有新增病例,商场进门时有红外测温,保洁员都及时清洁电梯间、门把手,没什么可担心的。”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记者在天河城内发现,目前商品店铺基本全部开放,像大家比较喜欢的优衣库、原麦山丘、NIKE、科颜氏、悦诗风吟、哈根达斯、星巴克、GGVV等都在营业中。餐饮目前的开店率在3成左右,目前只提供外卖,不接受堂食。


天津市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王炳东表示,疫情的发生对实体店的经营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人的卫生意识都有所提高,环境是否整洁、消杀是否到位、空气质量是否良好,都会影响消费者在购物中的体验。


在商场


茶饮最忙碌


近日,天津商圈明显恢复了生机。记者在走访多个商圈看到,很多网红茶饮、轻食店都出现排队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奶茶、沙拉等食品重新回到年轻消费群体的“菜单”中。记者在天津湾奈雪的茶门店看到,有不少消费者及外卖人员在等待取餐。据了解,为避免接触,奈雪的茶暂时选择在小程序里点餐下单。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南开大悦城也有很多消费者在喜茶店等候取奶茶,值得注意的是,该门店虽然开启了小程序下单,但依旧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现场下单。同时,记者看到,为了让消费者在排队买单的过程中保持一定距离,柜台前设置了“一米线”,但时不时仍会出现扎堆现象。


即使在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奶茶的热情依旧不减。记者通过喜茶小程序下单了两杯饮品,显示前面排了121杯,相比以往也要等候40分钟左右。记者在该门店驻足大约十分钟内看到,选择堂食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大约近20人左右,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较远。出于卫生考虑,喜茶对所有产品都进行了独立包装,方便消费者挑选。


在商场


堂食受限 餐饮以外卖为主


“好想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撸个串、吃个火锅。”陈明是一名95后大学生,在家宅了一个月多了,实在有点憋不住。听说很多商场开业了,本想约上朋友一聚到商场却发现大部分餐厅暂不接待堂食。


天津32家商业综合体集体归来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商场综合体的多家餐饮店,目前多数不接待堂食,但可以通过订餐软件订外卖。一家餐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到岗的员工,坚持每天测温上岗,每天换发新的口罩,要求员工操作坚持佩戴手套,在配送餐品中附上制作、配餐以及配送人员的信息单据。


新金融记者 刘姝乐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