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趟复工专列K4015次随行日记:随车“护航人”几夜无眠

为促进建筑工程尽快复工复产,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住建、人社、铁路等部门,开通了复工复产农民工返济专列,根据信息收集结果,确定首趟专列从返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重庆发车,途经达州、南阳、商丘、徐州等4地,运送约500名务工人员返济,专列所需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3月10日上午7时40分,全省首趟复工专列从济南站出发。3月11日中午12时07分,这列火车载着476名返济务工人员从重庆西站始发,并于3月12日抵达济南。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关学军作为随车工作组成员之一,赴重庆接运务工人员返济复产复工,写下了“复工号”列车随行日记。

首趟复工专列K4015次随行日记:随车“护航人”几夜无眠

返济务工人员专列上的随车工作人员在车厢内安排相关工作。 受访者供图

3月10日13:00 出发目标重庆 “包火车”跨越四省市

3月10日,我作为农民工返济专列随车工作组成员之一,赴重庆接运农民工返回济南复产复工。能不间断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这样重大的事件中,且历时三天两夜随复工专列跨省工作,是一件值得铭记的事。

清晨5点多起床,不到7点到达济南火车站。

受疫情影响,之前济南到重庆西编号是K15的快车已经停运。这次编组是K4015(济南-重庆西)专列是临时编组,返程车次是K4016(重庆西-济南),单程运行时间为26个小时。按计划,列车是3月10日早上7:40发车,3月12日15:22返回济南。随车人员中,政府部门14人,企业12人,共有10家建筑企业的近500人将搭乘这趟列车到济南返岗复工。

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各地企业纷纷按下复工加速键。为了让外地员工尽快返岗复工,政府和企业忙着包车、包机、包专列,上演了一出“穿越半个中国来接你”的“抢人大战”,山东也推出了十分硬核的复产复工措施,使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居全国首位。

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员,我对此深有体会,全省上上下下对复工复产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就拿本次开行的“复工号”专列,由政府买单,返岗务工人员一分钱都不用花,防疫措施也十分到位。

疫情防控期间,要“包火车”跨越四省市(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江苏省)接近500人来复工,其中安全、饮食、交通等各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比如专列从河南南阳进入湖北境内之后,就将全程封闭运行,不再停车,也不再补水,要求我们节约用水。返程期间,我们将和企业按照“集中统一、有序组织、规模出行、全程管控”的原则,做好行前、路中、抵达到岗等各环节的服务和把控,坚决实现疫情防控与返岗复工“两不误”。

专列出发,目标重庆,一路向西。列车外,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正所谓,疫情面前有保障,返岗路上有春风。一趟复工专列,让企业复工迎来美好春天,我们也坚信,把工作抓细抓实抓紧,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迎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

3月10日23:30 上车人员不断变化 车厢成工作调度室

专列从济南发出不久,随车工作人员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调度这几天的工作。工作进程如飞驰的列车一般,背后凝结着随车工作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在车上的这三天两夜,工作组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用夜以继日来形容应该不为过。大家调侃,反正也睡不着,干起活来时间过得更快。济南市住建局作为全市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四人的工作小组在持续梳理各项预案的同时,再研细节,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及时联络各方。

列车长带领乘务组主动和工作组对接,商讨返济务工人员上车后的疫情防控和饮食问题。务工人员须全程佩戴口罩,减少车厢内走动频次,乘务组加大列车环境卫生的清理频次,配备列车专用防疫应急包,用于发现有发热异常旅客时的防护和应急处置时使用。

上车人员也在不断变化,一会儿这个企业报告有两人不能来了,一会儿那个又报告需要增加3人,一会儿反馈说有人健康证明刚刚过期是不是需要重开(需要),一会儿又有反映某个务工人员自觉有点感冒,但体温检测正常,不发烧,询问能否上车(留观,不能上车)。牵一发而动全身,核减人员和增加人员都需要更新录入路局系统,工作人员不停和铁路部门沟通,车厢成了工作调度室。

最复杂的是到济南后的接驳。按照预案,农民工下车后将直接登上各个企业的大巴车,点对点直接进项目、进工地。大巴车乘员不能超50%,近500人安排了26辆大巴车来接。最让人头疼的是火车站广场面积有限,26辆大巴如何有序进入,有条不紊按次序接人。经过对多个方案的商讨,最终确定由铁路部门控制社会车辆进入停车场,全力保专列,保复工。

为确保3月11日接送返岗务工者准确无误,晚上我们匆匆扒了几口盒饭,继续为核对人员名单信息忙碌起来。近500位人员信息,不容有误,再三核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而这一夜估计我们也将无眠。

复工专列,是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做出的不懈努力,也有随车“护航人”的默默付出,随车工作让我看到了这背后的点滴琐碎,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有爱的泉城。

记录人 关学军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谷婉宁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