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每天,3歲的莉莉和媽媽都會在早上起床的時候,重複這樣的場景:

媽媽對莉莉喊:“莉莉,馬上起床穿衣服了,然後用5分鐘刷牙洗臉,就可以去幼兒園了。”

莉莉:“媽媽,等一下,我還想再睡一會兒。”說完,莉莉又翻了個身,香香地又睡著了。

媽媽一看叫不醒她,只能去把她抱起來,給她穿衣服,然後抱著她來到衛生間,幫她刷牙。刷牙的過程中莉莉覺得嘴邊裡的泡泡很好玩,就用舌頭不斷攪動泡泡,攪動完了之後又把泡泡吐出來,抿一口水噴出去,沒有半點要認真刷牙的意思。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就這樣,本來能5分鐘做完的事情,到了莉莉這裡,每次都要花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整個過程都是在孩子的好玩和媽媽的著急催促中度過的。

莉莉媽媽為此專門給我打了電話傾訴:“你說怎麼辦啊,孩子做事怎麼這麼磨蹭啊,而且感覺她都是故意的,每天早上去幼兒園都像打了場仗一樣,真是太累了!”

其實,我很能體會莉莉媽媽的心情,因為我也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莉莉媽經歷的我也全部經歷過了。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磨蹭肯定是深有體會的,但是如果都把磨蹭歸功於孩子身上,以為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甚至故意和父母做對,這是不對的。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他們喜歡磨蹭,要想知道原因就要從感受一分鐘實驗開始!


01 孩子磨蹭的真實原因

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東西,如果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直接問孩子:“一分鐘有多長?”我相信很多孩子不是聽不懂,就是會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感受時間是非常困難的,蘇聯學者沙巴林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讓各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估計“一分鐘”時間的長短,調查結果顯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以為1分鐘就是11.5秒,三年級的孩子以為是24.8秒,五年級的孩子以為是31.1秒。雖然年齡越大孩子估計的時間越接近一分鐘的時間,但是都不精準,而且都估計過短。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我們總覺得孩子磨蹭了半個小時才完成一件事,這個時間對於孩子的感知來說,並沒有半個小時那麼長。

西南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黃希庭教授對兒童的時間知覺做過研究,結果表明:

5歲兒童時間知覺極不準確,極不穩定;6歲兒童時間知覺基本上與5歲兒童相似,只是對短時距知覺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有所提高;7歲兒童開始利用時間標尺,但主要利用外部時間標尺,能利用內部時間標尺的很少;8歲兒童已能主動地利用時間標尺,時間知覺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開始接近成人。

其實,孩子不僅對一分鐘的估計過短,一個星期甚至一年在孩子們的感覺看來都是要比成年人慢的。

所以孩子在8歲之前,時間觀念是很差的,而我們平時規定時間讓她完成一件事,她是無法理解時間這個概念的,那她也就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父母交給她的任務。

再加上孩子天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索和嘗試,在父母們看來這都是很浪費時間的,所以給我們造成的印象就是孩子喜歡磨蹭,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主觀可惜,而是客觀因素造成的。

02 認識和感受時間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的,孩子不知道1分鐘到底有多少,分不清今天、明天和後天,更加不知道一年裡有春夏秋冬四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好地引導孩子們認識和感受時間!

1,讀繪本,感知時間的存在

方格等人曾研究了4—7歲和5—8歲兒童知覺時間的順序。結果是: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後是知覺一週內的時序,最後是認知一年四個季節的時序。

對於簡單的早中晚這些時間,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引導孩子感受,比如每次起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說:現在是早上時間,我們要起床了去吃早餐了,然後到小區下面玩,等到中午我們就要去外婆家了,晚上吃完飯再回家。通過這樣準確明瞭的提示,讓孩子初步感受一天時間的存在和變化。

一天的時間變化孩子們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對於更難一點的,一個星期和一年的時間只是簡單地結合生活嘗試來講,孩子們還是會覺得抽象,所以我們可以藉助孩子最喜歡讀的繪本,讓她從從感受時間其實就真實地存在我們身邊。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比如《Planting a Rainbow》(種彩虹)這本繪本就提到了秋天我們要把種子埋在地下,經過冬天漫長的等待,春天到了種子就發芽了,通過讀繪本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季節的變化,還能夠知道每個季節原來都要做不一樣的事情,讓孩子初步感受更長的時間。

2,玩遊戲,體會時間節點

有一本繪本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說的就是一個小女孩勞倫在爺爺的鐘錶店裡打開了藏在一個巨大圖書室裡的魔法書,勞倫翻開第一頁,並且大聲讀了起來:“老狼,老狼,幾點了?”“七點了。”居然真的有一個老狼冒出來了,“該起床了。”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後來這個繪本里的故事被演變成了很多個版本的時間體驗遊戲。

有一天,我女兒從幼兒園回到家,就神秘兮兮地對我說:“媽媽,等下我們一起玩遊戲好不好?”

我一口答應了她,等背對背坐下來玩遊戲時,女兒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老狼,老狼,幾點鐘?”

我馬上就接上:“五點鐘!”,一說完,女兒立刻就轉身來抓我,我身子本能一躲閃,她沒抓到我,但是還是哈哈大笑。就這樣,我們輪流玩著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每次我都引導孩子說出不同的時間,從1點鐘、兩點鐘、三點鐘,一直到十二點鐘,孩子在玩的酣暢淋漓的同時也無意中記住了這些時間節點!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強調:

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既 然我們都同意讓孩子“在玩中學知識”,那麼讓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會同樣有效。

所以,從有趣的遊戲中,孩子不僅學會了時間節點的知識,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對於她進一步認識時間也建立了自信的基礎。

3,說時間,強調次數,讓時間和具體事物建立聯繫。

雖然經過前面的兩個步驟,孩子對時間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認識,但是“5分鐘”、“1個小時”這些時間在孩子的腦海裡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

在《爸爸回來了》節目中,鄭鈞和唐志中帶孩子一起去逛夜市,但是三個孩子一到了玩具城就被裡面的玩具吸引了。好不容易把他們從玩具城拉了出來,鄭鈞兒子Jagger又偷偷跑了回去,鄭鈞又急又氣,說道:“我說了等一下再逛。你這樣我真的生氣了,你這樣我不會給你買玩具的。”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其實,鄭鈞可以嘗試這樣說:“Jagger,你既然那麼喜歡這個玩具城的玩具,那爸爸給你10分鐘的時間,你可以挑兩個你最喜歡的玩具,等你挑好了我們就走了好嗎?”

這樣和孩子說好時間(10分鐘),再強調在這10分鐘裡能做這件事情的次數(兩個玩具),最後再把時間、次數和具體的事件(挑玩具)聯繫起來,那孩子就知道該如何做。

生活中我們自己還可以這樣用:孩子看動畫片入迷。怎麼叫都不聽,不願意回去睡覺,與其生氣罵人或者生拉硬拽,不如這樣和孩子說:寶貝,你再看4分鐘,看完這一集動畫片,我們就去睡覺了好嗎。此時,時間、次數和具體的事件又建立了聯繫,孩子理解起來就變得通俗容易,而且還給了她一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她心理肯定是美滋滋的!


03 珍惜時間,學會時間管理

孩子感受認識和學習時間,最終都是為了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當孩子對時間有了初步的認識後,為了讓孩子能夠自己規劃好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一點一點地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孩子只有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磨蹭”的現象才能夠不斷得到改善。

1 , 將時間分段,規劃好一天要做的事情

相比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鬧鐘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鬧鐘的長針和短針也比時間更加直觀。

首先,和孩子製作一個鬧鐘時間分段盤,把一天中要做的事情畫出來,每畫一個分段都和孩子們強調一次時間:7點鐘,我們要起床;7點半,吃過早飯我們要去學校; 12點,要在學校吃午飯;晚上9點,到睡覺時間了。這樣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形象具體化,並引導孩子按照時間盤的安排落實好來。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而對於才幾歲的孩子來說,說道理是沒有太大作用的,為了增加時間規劃的趣味性,我們可以利用鬧鐘來和孩子做一個遊戲。

比如為了讓孩子七點半能準時出門,我會拿出鬧鐘來和孩子說:“寶貝,你看這個鬧鐘有兩根針,一根短的叫時針,一根長的叫分針,現在短的指向7,代表現在是早上7點鐘,等下我們來和長的分鐘玩個賽跑遊戲好不好?”

孩子一聽到遊戲,神情馬上興奮起來,連忙問:“媽媽,什麼遊戲?”

我接著向她解釋:“你看,現在長的的分鐘在12這個位置,等下我們穿衣服刷牙洗臉,看能不能在分針指向這個3(7點我15分)之前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刷牙洗臉了,那我們就贏了,如果分針指向3這裡,我們還沒做完這些事,就代表我們輸了,你想試試嗎?”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女兒一聽,馬上拍手大喊:“媽媽,我要比賽。我要比分針快!”

事實證明,孩子其實用10分鐘時間就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贏得比賽的她高興地手舞足蹈,而我也在一臉輕鬆給她做去幼兒園的準備工作。

2 , 巧用秩序敏感期,分步驟完成該做的事情

敏感期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4歲,在這段秩序的敏感期,孩子對事物的順序有著不可思議的執著。

所以,我們在孩子時間管理上,可以巧妙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該做的事情。而分步驟的秘訣,就是把必須要做的事分解成易於操作的一件件小事。

而做家務就是訓練孩子分步驟做事的最佳項目,比如炒菜,我們要先把做事的順序告訴孩子,首先洗菜、然後切菜、接著炒菜、最後裝盤。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孩子總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比如洗菜賤溼衣服了,或者炒菜不夠嫻熟等等,但是經過這樣的分步驟練習,孩子就能依照順序,按照計劃的時間,一點點地完成任務!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同樣地,對於早上去幼兒園的這些準備工作,我們也一樣可以分成一定的步驟,分配好計劃的時間,這樣慢慢地形成習慣,孩子就不會再磨蹭了!

3 , 提高專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在3歲這個階段,無意注意還是佔主要的,新奇的或者活動的事物就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孩子想做的事情就會很多。每件事都想做,結果就會是每件事都無法做到,所以我們要想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就要引導孩子一次只集中做一件事!

那孩子做什麼事情才能夠專心地做呢?當然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了。《忍住!別插手!》一書中這樣強調:

在缺乏時間概念的幼兒時期,讓孩子發現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事,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這正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根基所在。

比如孩子喜歡讀繪本,我就讓她每天晚上選擇一本最喜歡的繪本,而對她喜歡的繪本,她每次閱讀都能維持在半個小時左右。除了我給她讀之外,她還會反覆翻看,然後提出很多問題,直到我給出了自己滿意的答案才會罷休。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並不是故意的,原因要從“一分鐘”說起

這樣反覆地做集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一直堅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慢慢地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能發展起來,專注力才能夠有所提高。只有提高專注力,孩子在完成要做的事情時,才不被外部的因素所幹擾,這樣才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磨蹭”的局面。

最後,所有還在為孩子磨蹭而焦頭爛額的父母們,趕快行動起來吧,當孩子感受到了時間的存在,學會了時間的管理,孩子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充盈!畢竟只有掌控了時間,才算是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