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就是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矩並遵守,以保證孩子安全、健康、有序地生活。但我認為規矩和規矩也不一樣,有的絕對“六親不認”,有的則具有一定的“人情味”。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我家分為“方規矩”和“圓規矩”。

  • 方規矩:堅決杜絕打人、罵人、說謊,坐車必須系安全帶,吃飯前必須洗手等等。
  • 圓規矩:每天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遊戲、一日三餐吃什麼、幾點午睡和上床睡覺等等。

規矩不同,實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堅決執行“方規矩”,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記得兒子四歲那年,一次我開車把他從幼兒園接回家時,他不願系安全帶。我就先和他講道理,如果他不繫安全帶,我就不能專心開車,接著又哄他。我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了,他就是不聽。最後沒辦法,我只好採取“連騙帶嚇”的手段,說不繫安全帶就要被罰款,嚴重的話車子還要被扣下,以後只能走路或騎自行車送你來幼兒園,冬天可是很冷的,說了這些他最終同意把安全帶扣上了。

當時看著他小臉上的淚水,我也很心疼啊!但我也知道,如果我這次做出讓步,以後他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上車必須系安全帶是法律要求,容不得半點馬虎。從那以後,孩子坐車就會很自覺地繫上安全帶。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由於“方規矩”的堅決性,在和孩子交流關係到“方規矩”的事情時,家長要語氣嚴肅且堅定,並且要正面表達對孩子的要求,在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是沒商量餘地的,同時讓他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遵守規矩。另外,家長的身體語言和語氣盡量不要帶有一些負面情緒,過激的態度和行為動作可能會給實施“方規矩”帶來阻力。

比如:

“請你趕快把房間收拾好,這樣我們就可以盡情的玩遊戲了。”而不是說:“你要是不趕緊把你的豬窩收拾好,我就不帶你玩”。

“我知道你已經檢查過自己的作業了!”而不是說:“你要我提醒你多少遍,才會記住檢查作業!”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心理學表明,在和孩子交流時,孩子的腦海裡會浮現出談話時所描述的情景。

比如:
當孩子正在玩彩筆的時候,如果你叮囑他說:“別在牆上亂畫”,孩子的腦子裡就會浮現出一幅自己在牆上塗鴉的情景。你的一句叮囑反而起到了提醒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有時父母越是說不要幹什麼,孩子反而越是要做什麼的原因。相反,如果你說“彩筆畫在紙上才最漂亮!”孩子也許會配合你說的話,從而滿足你的要求。

但”圓規矩”就不同了。“圓規矩”當然還是規矩,不過在實施的時候,大人和孩子間還有商量的餘地,孩子可以隨心選擇,決定用什麼方式自己才最喜歡。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兒子五歲左右時,他吃過早飯後,我會要求他再刷牙、洗臉、換衣服,如果這一切他都做完而大人還沒準備好出發時,他就可以自己先玩會兒。但有時候孩子要求先玩一會兒,我當時覺得,他吃好早飯後刷牙、洗臉、換衣服是上學之前必須做的事,等這些事都做好了再玩就不用趕時間了,所以一般不同意他先玩。

而兒子偏偏就要這樣做,剛開始僵持的結果就是大家早上都遲到。幾次下來,我和兒子就約定:他可以按他的想法吃好飯後先玩一會兒,再刷牙、洗臉、換衣服,但要保證爸爸媽媽準備好時,他也準備就緒。如果做不到,以後還要按“刷牙、洗臉、換衣服、玩”的順序來。兒子同意了。我當時想:小傢伙玩心大,肯定會玩過了時間,一旦玩過點了,我就抓住了你的把柄,你還得按我的方法走!

但說來奇怪,雖然兒子還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但他憑著直覺,玩大概五六分鐘後,就自覺地去刷牙、洗臉、換衣服了。 所以當我站在門口等他時,他會得意地跑過來說:“哈哈!我已經準備好了!”從此,一家人在此問題上暫時告一段落。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對家長來說:如果讓孩子把上學前的準備工作當作必做的一項任務,其實順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孩子完成了準備工作。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跟著家長的邏輯走呢?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誰前誰後”和“誰後誰前”對目的本身並沒有影響,而對孩子來說自由選擇就很重要。

通過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種種場面,我在給孩子立規矩問題上有很深的感受:

  1. 父母對孩子提要求時要堅持強調重點,這樣孩子能十分清楚在哪些事情上家長是不許“犯規”的。
  2. 有了方和圓規矩之分,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分情況“討價還價”,該讓步時就讓孩子“贏一局”, 還助於加強孩子對規矩的重視。
  3. 父母在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時,實際上是在讓孩子對目的更有自主的認同感,這些都會使孩子更容易遵守規矩,因為孩子一般是不會推翻自己提出的方法。
  4. 通過讓孩子自由選擇,一方面讓孩子學會選擇,增強自信心, 另一方面讓孩子知曉了凡事都有多樣化,從而使孩子更廣泛、更靈活地處理某些事情。
  5. 規矩要合情合理,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給孩子民主發言權,不僅會增強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也會增強親子溝通和感情連接。
“無規矩不成方圓”,立好“方”與“圓”,孩子養成好習慣

總之,規矩是好習慣養成的前提,也並非立好規矩就能湊效,而是靠一些生活小事慢慢積累和養成的結果。這就要求父母要有耐心,根據孩子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規矩具體實施,這樣就更容易培養出自尊、自愛、自信、自律、自強、自立的孩子。

我是誠佑爸爸!感謝閱讀!別忘了點贊、轉發、關注 !共同學習,做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

您在家給孩子立過規矩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