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朋友葉子是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在學校裡成績優異,每年都拿優秀獎學金。

臨近畢業,大家都在找工作,葉子不慌不忙投了幾家比較中意的企業簡歷,沒幾天,果然收到了面試通知。

面試那天,看到周圍神情緊張的應試者,葉子露出一副很不屑的眼神,她自信自己這麼優秀一定能錄取。

面試時候,考官問了幾個基礎問題,其實包括是否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

由於實踐經驗缺乏又不想顯得自己被動,葉子故意避開這個問題,一直不斷強調在學校的優秀表現,並提出了較高的薪資要求。

最後,葉子落選了,企業負責人回應,雖然葉子學歷和理論很好,但決定錄取另一位有實踐經驗且謙虛的應聘者。

這次失敗的應試經歷並沒有讓葉子反思到自己的問題。

一個月後,家人託各種關係順利讓葉子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葉子對這份工作特別滿意,可是進去後沒多久,卻發現周邊的同事都是牛人,不論學歷背景、工作能力還是社交能力都強過葉子,領導也很少注意到葉子。

漸漸地,葉子受不住這樣的落差感,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後來得了輕度抑鬱。

一年後,葉子離職待業,之前傲嬌的特質再也沒有出現在葉子身上。

從高傲到自卑,葉子徹底被自己的自尊心打敗了。

很多人對於自尊的定義不太清晰,這就導致很少有人關注到由於自尊的把控不當造成人生失敗的原因,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尤為顯著。

自尊就是我們怎樣看待自己,是否喜歡眼中的自己。

言下含義即1、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價值?2、你愛自己,還是討厭自己,亦或是忽略自己。

職場中一旦過度自尊,便很容易摧毀你的事業,你的人際,你的職場信念。

我們既要了解過度自尊帶來的威脅,幫助你恰如其分的把控自尊,還要學會有效躲避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過度自尊”定義與“踢貓效應”認知?

1、職場中的“過度自尊人群”定義

職場上有兩種人易敗,高自尊過甚人群與低自尊過卑人群。

高自尊過甚人群

一個人習慣與他人比較,並評價自己的外表、能力和其他方面都勝過對方的人群,我們稱之為高自尊人群。

職場上,擁有高自尊特性的人更容易在短時期內取得成績,卻在保持穩定性上更易失敗。

朋友曉敏是個好強的人,從銷售拼到副總只用了短短五年,但最近聽說她辭職不幹了,讓她鬱悶的是,竟然在同行業裡再沒找到同等職位的工作。

她抱怨最多的就是:不想和低能力的人共事,不想將就自己,成全他人。

恰好我有熟人在她原公司工作,從他人眼中的曉敏卻是另外一種評價。

敏總從來不聽他人建議,一如高高在上的冷麵,公司人不敢和她多說話,開會時候經常性的拍案而起,即使老總在場也如此。現在終於走了,下面人都很開心。

而實際上,在多年朋友圈中,她卻不是這樣的人,願意和我們分享她的瑣事、煩惱,只是當有人建議她不要那麼好強時,她就有點激動,認為大家還是不夠了解她。

高自尊的人往往把自己放置一定高度下不來,即使他人給予個梯子,也不願意當眾放低自己。

然而,高自尊的人其實也討厭這樣的自己,越不想這樣,越要在外象模擬出一個完美的自己,直到被自己壓的透不過氣來,也不會輕易反思,而是通常選擇逃離。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低自尊過卑人群

職場中的低自卑人群通常表現為不愛自己,否定自己,遇見有人誇獎自己,會瞬間做出過分謙遜的姿態,遇到有人批評自己,會埋沒自我傷心抑鬱。

比如職場小將丫丫就是這樣的人,她總是懷疑自我能力,上司當眾表揚她的項目報告做的細緻到位,她卻覺得只不過是運氣好,接觸的客戶正好聊得來,提供了很多項目策劃的想法。

假如換個客戶重新寫一份報告並不一定能寫好。

上司表揚她的同時也常常會批評她,但卻並不會批評別的同事,丫丫總是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在部門中是最努力的人,卻經常挨批,旁邊同事懶散無工作效率卻很少被主管罵。

丫丫屬於典型的低自尊過卑人群,面對事情習慣把問題歸根於自我,她並不會從另外角度思考,不會想到正因為她是可造之才,領導才更加看重,相對於身邊懶散同事,或許早已被領導放棄了。

因為丫丫的這種低自尊特質,導致她工作三年了還未得到提拔,因為她整個人的狀態就處於焦躁弱勢狀態,上司並不敢把特別重要的項目給她做,怕她擔不起。

沒有磨鍊的平臺也就成就不了一番事業。

高自尊的人不願放低自己,去獲捕他人優點彌補自身人格缺陷,便不被人擁護,起的快掉的更快。

低自尊的人過分貶低自我價值,不願自信展現自我優勢,久而久之,他人真就覺得你沒任何優勢,機遇來臨也落不到你頭上。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2、職場中的“踢貓效應”認知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在心理學上,關於“踢貓效應”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

有一次,他在家看報太入迷以致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

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他人的注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了一番。

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頓。

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兒。

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

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裡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

在“踢貓效應”憤怒連鎖傳遞中,高自尊人群通常是頂端製造憤怒傳遞的開端者,而往往低自尊人群便習慣性的扮演者那隻“貓”。

而真正生活中的“貓”是不會說話的,但是人是有情緒會說話的高級動物。

因此人不會真正跟貓一樣成為這個效應連鎖中的終結者。

職場中,過度自尊的人更容易成為“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為什麼過度自尊人群更容易引發職場“踢貓效應”?

高自尊的人,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較習慣性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上級

下級發洩憤怒只需要很普通的理由。

“遲到5分鐘;文件送晚了;開會沒做筆記……”

而低自尊的人在接受不平等信號後,一旦不能立即調節消化並接受他人無故帶給自己的負面情緒,便很有可能再次對更低一等地位的人發洩傳播下去。

“被捱罵的經理轉頭找茬普通員工;被捱罵的員工發洩到實習生身上……”

當一個高自尊過甚群體的人正好沉溺於負面或不快樂的事情時,習慣性的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輕而易舉的把怒氣轉移給別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倘若一個良性企業中過度自尊特性的人過多,很有可能“踢貓效應”導致企業內部氛圍惡性發展。

就個體而言,造成“踢貓效應”的過度自尊人群特性是導致自己職業生涯無法持續增量上升的重要威脅。

那麼該如何有效防止與遠離“踢貓效應”呢?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學會3招自我妨礙術,遠離“踢貓效應”,利他利己利團隊

明白自尊的高低帶給集體與個人威脅後,便要學會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方法。做到既不過度自傲,也不過分自卑。

只要學會自我妨礙術,你就能在職場中順利獲得你想要的價值感。

什麼是自我妨礙?

《社會心理學》一書中對自我妨礙這樣定義:有時候人們通過設置障礙物來阻擾自己獲得成功,這種行為決不是一種故意破壞自我的行為,而恰恰是為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自我妨礙術一:善用“虛偽的謙遜”——適用於高自尊過甚群體。

心理學家們有證據表明,人們對外展示的自我和他們的自我感覺是不同的。

特別是內心高傲的人其實很想外界對他表示讚賞,但往往基於長期自負傲嬌的心態特質,高傲的人更加不屑於用謙遜的口吻交談。

因此,高自尊過甚人群更應該學會善用“虛偽的謙遜”,適當貶低自己是讓自己更有退路。

小晴是個典型高自尊特質人群,由於職場中過於強勢得罪了不少同事與客戶,事業一度停滯不前。

有一天,她約好友一起吃飯,不經意間她向朋友吐露了一句:我感覺自己太笨了。

朋友聽到後瞬間安撫說:你這麼聰明都說自己笨了,要我們怎麼活?

原本高傲的小晴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偶然間用“虛偽的謙虛”輕鬆獲取到了她想要得到的價值愉悅感。

於是,在往後的工作交往中,小晴開始放下自己的架子,嘗試著用這樣的方式與他人溝通,慢慢的,周邊同事都覺得她親近了很多,業績也漸漸起色。

“虛偽的謙遜”運用在高自尊過甚群體中,往往能發揮一定效果,在特定場合適當放下自負情緒,是一種豁達的表現。

比如:在大賽前稱讚對手的實力教練,說的真是心裡話嗎?不一定是!

但在公開場合誇獎對手,展現謙遜的同時,也展示了自己形象的優越,且無論輸贏都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臺階。

贏了,獲得更多褒獎成就;萬一輸了,外界也不會過分看低你,你不是一開始就誇獎了對方的優勢了嗎?

巧妙運用“虛偽的謙遜”,讓高自尊的你體驗到不一樣的收穫。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自我妨礙術二:善用“自我展示”替代“自我攻擊”——適用於低自尊過卑群體。

一位部門領導率領全體員工取得今年業績第一的好成績。

慶功大會上本來是要講業績的取得多麼不易和珍惜成績等問題,結果他不由得大講不要躺在功勞簿上、本單位還有多少不足,活生生成了一個檢討會,讓大家心情不佳,好像是業績最差的教訓總結會,反而增加了大家的壓力。

一個團隊中如果領頭人工作中處理方式習慣於用低自尊特質表達,那就會很可怕,把習慣個人攻擊運用到集中自我攻擊,這樣的團隊是做不出好成績的。

同樣,如果個人屬性偏向於低自尊過卑特質,那麼這個人整日會展現一種很喪的感覺,無時無刻喜歡自我攻擊,不懂得自我展示的重要性。

學會善用“自我展示”替代“自我攻擊”學會做的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每日晨起照鏡子,無論鏡子裡感受到的自己有多麼糟糕,先學會微笑,欣賞自己的笑容,並把這種笑容持續帶入職場。一個愛笑的人是很難受到歧視的。

第二步:接納自己職場劣勢的同時,正確說服自己並理解他人對你的看法,並把自身優勢合理展示給對方。

第三步:學會靠嘴表達自己意願,行動輔助結合,將自我攻擊毛病徹底改掉。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自我妨礙術三: 培養有效職場自制力,捕獲職場稀缺能量

什麼是自制力?

學會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知覺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自制力,對個人的行為乃至人生,都存在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如自制力較高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會通過意志力壓抑自己想要放棄的念頭,堅持勇敢面對問題,這樣,他們會比那些自制力弱的人更容易成功。

職場上自制力差的表現

1、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毛躁,不能從一而終,一件事未完成,又想著下一件事的來臨。

2、容易情緒化。自制力差的人明知道有些言語不能說,卻無法控制住自己情緒與行為,往往容易做出與思想相違背的事情。

3、焦慮、無條理工作。制止力差的人因為情緒不夠把控,導致做事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性,並時常伴有不安,焦慮情緒發生。

4、自律性差。計劃好的目標無法堅持到最後,一旦工作堆積就更加力不從心。

高自尊過甚與低自尊自卑人群之所以把控不了全局,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有效運用自制力的優勢。

想要調整並非難事,做好以下幾種改變即可。

a. 退出自我圈思考,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

工作上難免遇到惱心之事,煩心之人,來臨瞬間學會先壓制情緒,退出自我利益意識下的遐想,先站對方角度思考後,再做出適當行為決策。

比如:年底分配獎金,部長為綜合考慮,把原本分配給你最多的那部分扣出了一些給團隊較低的人。你難免心裡不痛快,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當部長換位思考,你一定能理解。

b. 儘量一次做一件事。

可可是剛入的職場小白,老同事都喜歡叫新來的幫忙複印這個,寫下那個。可可每個人都不想得罪,但無奈精力有限,很多事情剛做這件事情,又有新的文件需要處理。

於是,可可每件事情都只完成了一半就被同事催促,實習期還沒過,就被勸退了,因為大家都覺得她能力不行。

當工作上各種事情堆積到一塊,引發職場焦慮時,先保持冷靜,挑出最重要最急迫的那一份用心完成,做好一件再做下一件。

c. 時刻保持激勵自己的心態。

美國心理研究專家發現,一個很少自我激勵的人最多能發揮你全部能力的30%,而經常自我激勵的人,成功的概率超過了80%。

一個喜歡整日喜歡抱怨的人,要麼是心態消極之人,要麼是目中無人之人。這樣的心態不利於自制力的養成。

當制止力不夠強大時,辦完一件事學會獎勵自己,喝杯咖啡,聽會音樂,發一會呆都是對自己的獎勵,並且及時給予自己一定的積極心理暗示,會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充滿鬥志。

d. 留出時間提升技能。

一份讓你力不從心的工作,很大一定程度是因為你沒有能力主宰它,當能力不夠時,你便真的對這份工作有很大畏懼感,甚至於畏懼同事的眼光,領導的批評。

此時,一定不能繼續被工作填滿你的時間,你得找出空隙思考如何提升技能,詢問優秀同事,補習培訓課,操練知識軟件等等。

學會有效運用自制力帶來的優勢後,你會發現這些技巧恰好是職場中稀缺的能量。


過度自尊正在摧毀你:3招自我妨礙術逃離職場中的“踢貓效應”


結論

職場上有兩種人易敗,高自尊過甚人群與低自尊過卑人群。

高自尊過甚人群:一個人習慣與他人比較,並評價自己的外表、能力和其他方面都勝過對方的人群。

低自尊過卑人群:通常表現為不愛自己,否定自己,遇見有人誇獎自己,會瞬間做出過分謙遜的姿態,遇到有人批評自己,會埋沒自我傷心抑鬱。

過度自尊群體更加容易引發“踢貓效應”。

高自尊的人習慣性將憤怒轉移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而低自尊的人在接受不平等信號後,一旦不能調節消化接受負面情緒,便可能再次對更低一等地位的人惡性循環傳播。

學會3招自我妨礙術,遠離“踢貓效應”。

自我妨礙術一:善用“虛偽的謙遜”——適用於高自尊過甚群體。

自我妨礙術二:善用“自我展示”替代“自我攻擊”——適用於低自尊過卑群體。

自我妨礙術三: 培養有效職場自制力,捕獲職場稀缺能量。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做一個恰如其分的自尊者,不埋沒長處,不規避短處,摒棄自尊陰暗面,遠離“踢貓效應”即可在職場中反敗為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