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而我向往的地方是鲁镇。说到鲁镇当然要提到鲁迅先生,因为这是他的故乡!小时候读了他的不少文章,知道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咸亨酒店自然少不了贪杯又贫穷的孔乙己;懦弱的阿Q有一项技能是“精神胜利法”;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却又有些疑问,在先生笔下为什么“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感慨之余,所有熟知的一切宛若在眼前。

水乡鲁镇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鲁迅笔下的社戏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最初读先生文章的时候尚在少年,那时节想象中的鲁镇应该是这样的;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着“丢了魂”的祥林嫂;老旧的石拱桥贯通着河两岸的人家;吱吱呀呀的乌篷船在临街河道里缓缓摇过;Q和王胡不知为什么又发生了争执;而此时主人公迅哥儿正一个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捉了苍蝇喂蚂蚁·····

Q终于出了一次风头!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正在载客的乌篷船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其实今日的鲁镇是绍兴柯岩风景区根据鲁迅笔下的“鲁镇”所创造的旅游景点,尽可能地还原了一幕幕小说中的场景。无论是乌瓦粉墙的台门、店铺,还是飞檐翘角的戏台、庵庙,又或者是纵横交错的河道、水巷,其建筑风格及民俗风情无不彰显了“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船辑”的江南水乡遗韵。就连街巷中一个个人物雕像都是惟妙惟肖的,步入其间,如又读了一次鲁迅先生的文字。

水乡鲁镇风貌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水乡鲁镇风貌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此次来鲁镇运气较好,恰逢当地正举行绍兴酒文化节,于是闻讯而至,狭窄的河道已经挤满了游人。头戴毡帽的船夫摇着乌篷船,身穿汉服的女子司职船娘的角色,正将一杯杯黄酒递上岸来,让围观的游客品尝。但逢得到酒的无不一饮而尽。对于游客而言,没坐乌篷船,没饮绍兴酒还算游过鲁镇吗?于是,船要坐,酒自然也要喝的!

鲁镇酒文化表演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鲁镇酒文化表演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想想既是入乡随俗,索性乘船细细体会一番鲁镇的风情吧!便在临近正午时,专程买好了酒,又要了茴香豆另搭配数枚豆干。约好的划船大叔早把乌篷船靠近石阶旁等候了,嘱咐船家不急,要好好看风景!于是任船在河道里慢慢前行,穿桥过巷,所及之处尽是一座座高低错落、青砖黛瓦的房舍,品一口黄酒,再来上一颗茴香豆,怡然自得间,绍兴水乡人家的风貌也就一览无遗啦!只是酒量实在不足一晒,数口便已微醺,便哑然失笑,难不成这一刻也成了贪杯的孔乙己吗?

坐乌篷船游鲁镇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鲁镇的河道水巷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游到意兴阑珊方才弃船上岸,步行来到街的尽头,这里是鲁镇的牌坊,鲁迅先生便端坐在这里,身侧有“民族魂”三个字。我想他是当得起这三个字的,生而为民呐喊,死后又为故乡所用,才有了鲁镇今日的光景。常听人说绍兴 “师爷”的精明无出其右,当地人自然也是极聪明的,竟能把文字化为一个景区,打造成了有桥可行、有船可乘、有水可嬉、有戏可听、有酒可酌的地方旅游文化。

民族魂、鲁迅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如今重游先生故居,坐了乌篷船,饮了绍兴酒,看遍了鲁镇的水乡风貌,却也为他深表遗憾!当年鲁迅变卖家财、举家北迁,终于在北平落足,把他乡当成了故乡,此后便再也没能回到绍兴。对他来说故乡如梦,怕是只能永存心头了!

水乡鲁镇

水乡鲁镇风情依旧,只是鲁迅自离开后,却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