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臨近過年,故宮反倒鬧出不少“么蛾子”。6888的角樓年夜飯剛被叫停,又鬧出週一閉館日有人開大奔馳騁紫禁城。如果前者涉及文物品牌商業開發的底線尚可以討論,後者則是明顯無視文物保護規則,擅用特權任意妄為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這是水滴產品學院的第 292 篇文章

全文共12840字,閱讀超過10分鐘


去年的2月18日,水滴產品學院曾經發布過一篇根據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現任故宮學院院長)的演講整理出的8條故宮產品方法論——如果把故宮比作一個產品,那麼把故宮開放區域從30%擴大到80%、掀起故宮管理革命、點亮紫禁城、大規模清理庫存文物、數字故宮、故宮文創等等一系列的大動作,無不體現了這位故宮前首席產品人的“匠者仁心”。


如今,不由得唏噓。


奉上單院長的演講全文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01

匠者仁心,讓故宮文化遺產“活”起來。


我是七年前來到故宮工作的,我其實出生在東北,但是出生以後三個月,我的父母沒經過我同意,就把我抱到了北京。我在退休之前最後一個崗位,能到北京的最大的四合院來看門,我很感動,也很激動。


但是到這裡來以後,給我看到的資料和我真實的體會是不一樣的。


資料上寫著這是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這裡是收藏中國文物藏品最豐富的一座寶庫;這裡還是全世界觀眾來訪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館。


但上崗以後我看到什麼呢?


我看到故宮70%的範圍是豎了一個牌,上面寫著:非開放區域,觀眾止步


我看到99%的文物是沉睡在庫房裡面的,人們根本看不到。


我看到的人們沿著故宮中軸線,跟著導遊的小旗兒往前面走,沒一個“有尊嚴”的,很難有一個深刻體驗的文化之旅。


這些我認為應該改變。我們開始了行動。


首先故宮門前的廣場過去是個商業化廣場,賣全國的小商品,跟故宮文化沒有關係,我們進行了整治。


過去人們進入故宮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特別是旺季要排隊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好不容易買了票還進不去,還要安檢驗票存包一系列的手續,精疲力盡。我們的一下開了32個窗口,向社會承諾人們三分鐘之內能買到票。


過去故宮博院的正門——午門明明有三個門洞,但是買票的觀眾只能走兩邊的小門,中間的門留給外國的車、貴賓的車隊。


經過有關部門的協調,我們獲得了理解。我們把三個大門都打開了,再也沒有機動車的車隊駛入我們的故宮博物院。


過去我們驗票是這樣的:管理人員站在欄杆裡面,觀眾要從那三個縫進去,就像怕人跑了似的,然後安檢機堵了半個門洞、驗票排隊、安檢也排隊,都擠做一團,這完全是人為的。我們就把它們拆掉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管理革命


要重新審視我們的一切工作,究竟以自己管理方便為中心,還是以我們的服務對象——觀眾的方便為中心?


以自己管理方便為中心,就會設置很多人們不舒服不方便的措施。而以觀眾方便為中心,過去幾十年的一些措施可能要重新審視。


安檢驗票我們把它放在兩邊,不是2個口,而是24個口增加12倍以後,來多少人都不需要排隊了。


五年前我們的廣場是一個不大的空間,人們在這買票驗票安檢存包,大喇叭幾乎每天都在廣播:您家的孩子找到了,到XX地方去領。還沒進故宮博物院,孩子先丟了,心情能好嗎?


今天人們8分鐘10分鐘就能走進故宮博物院。


當時我天真地想,這時候人們走進去是不是心情和體力就會很好?


其實不一定好,可能還會很糟。


首先找不著方向,那些牌匾標識不是沒有,是堆在那,需要的時候沒有。我們第一年就做了512塊標識牌。在經常被問路的地方,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有展覽的地方,有洗手間的地方進行了明確的標識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那麼今天隨著開放區域逐漸的增加,故宮裡面又排起隊了。


長長的隊一看全是女士,男士上哪去呢?我一找也很慘,就在旁邊拎著包,看著孩子。男女都走不了,耽誤很多時間。特別令人汗顏的是,門上居然貼了一個條:女士請排隊。


我們進行了大數據的分析,經過兩個月的實踐,我們得出結論:在故宮,女士的洗手間要是男士的2.6倍。


我們按這樣的比例進行配備,然後我們開始對洗手間進行環境提升。歡迎大家來故宮參觀我們的洗手間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人們又抱怨:這麼大的一個紫禁城,老叫我們坐在臺階上和鐵欄杆上,鐵欄杆都給坐彎了,不能放一些座椅嗎?


為什麼沒有座椅呢?他們說太麻煩了,經常有劃傷孩子的腿、把人家褲子給撕破了、跟環境不協調這些問題。


我們研發了適合故宮博物院使用的座椅。這種座椅價格稍微貴一點,3500塊錢一個,但是非常的結實。三年多了,沒出現任何傷害觀眾的事件。


第二個特點就是椅子面是實木的,便於每天早晨8點到8點半清洗。


第三個特點,底下是空透的,便於每天清掃。


第四個特點是坐在上面很舒服,但是躺不下來,躺下來會扼腰的。


第五個,它跟環境比較協調。人們能夠有尊嚴的坐下來休息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人們休息時會發現一個現象:在我們故宮開放區域地上沒有一片垃圾,一片垃圾落地兩分鐘之內必須要把它清掃走。


當我們的清潔員工把這件事做了以後,他們才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因為沒有人願意往乾淨的地上扔第一塊垃圾,所以他們現在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天眼睛看著四方,終於等到有一個人扔了一塊垃圾,興致勃勃的把它掃掉就是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那麼人們還抱怨:層層大殿都是黑黑的,天氣越亮越黑,不能把它點亮了嗎?


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理直氣壯、苦口婆心地告訴觀眾:這是木結構的建築,不能通電,裡面陳列的東西都是原物,都是古物,不能長期燈光照射。


但是人們確實很痛苦,真的不能改變嗎?


我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選了LED的冷光源,不發熱,不是一組組燈泡照射、一組組光線散射,燈具不是掛在古建築上,要遠離古建築2米5以上,用燈座把它固定下來。


開燈的時候,我們兩邊各有一個工作人員值守,用測光表反覆測,敏感部位的光線不能超標,不同的室內不同的光線什麼樣照度最好。


我們成功了,我們開始點亮紫禁城


過去看不清楚的太和殿藻井,今天被點亮了,


比如坤寧宮,做薩滿教的,中間沒有門,人們要趴著玻璃往裡面看,裡面很精彩。但是尤其是冬季,臉貼得很近,一哈氣,大家手再一抹,玻璃很髒。那麼今天不需要了,它被點亮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我們上上下下用了3年時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環境整治


首先我們拆除了59棟彩鋼房,這些極具火災隱患。


我們拆掉了135棟臨時建築,這是皇太子讀書的南三所,9組院子非常漂亮。我們老員工幾十年都沒看過南三所什麼樣,被7棟花房圍了一圈。


我們在郊區建了古典花卉養殖中心。每年初春的時候把花卉送到故宮各個庭院,每年深秋時候把它們送給養殖中心,這些花房我們就把它拆掉了。


我們希望人們在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築,沒有任何一棟影響安全、影響環境的現代建築。


但是環境整治不像我說這麼簡單,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


五年前故宮所有的道路上鋪的都是柏油,是瀝青的地面,包括太和門廣場鋪的都是用水泥做的磚。市政管道通過以後,水泥一抹坑坑窪窪,綠地都用鐵欄杆把它圍上,綠地養護的就更不好了,還有那些高高低低的1750個井蓋、300個燈柱,這些跟環境都不協調,我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把它徹底的糾正。


今天人們再到故宮博物院,看到所有的地面鋪的都是傳統建材,上千米的鐵欄杆全部去掉了,綠地反倒養護的更好了。


我們把300盞燈柱變成了300盞宮燈,晚上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觀。


總之我們希望人們今天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是綠地,藍天紅牆黃瓦的美景。現在除了藍天,我們有個別日子做不到,其他我們都已經做到了。


我們希望人們春天能看到牡丹,夏天看到荷花,秋天看到銀杏,冬天看到臘梅。到哪去找呢?大家有手機,我們有尋花圖!告訴你每天在什麼地方,什麼花會開得最好。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剛才我說這些都很簡單,真正複雜的、最具挑戰的是我們要為每個觀眾服務好,這來源於觀眾增長速度太快。


02年故宮的觀眾第一次突破了700萬,但是也僅僅過了十年,到2012年故宮的觀眾翻了一番,達到了1534萬,那麼故宮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每年要接待上千萬觀眾的博物館,“不幸”的是,我就是這一年來到故宮博物院。


那麼我們就要探討觀眾增長的速度、參觀的質量、遺產的安全三者的關係,我們開始放慢了增長的速度,一直到2016年我們的開放面積增加一倍以後才開始增加參觀人數。


去年我們是1754萬,這是買票的觀眾,其實我們還有大量不買票的觀眾,還有52萬免票的學生,每週二是學生是免票,所以壓力是很大的。


怎麼能夠平衡?我們只有一條出路是“

削峰填土”。參觀故宮是剛性的,不能說誰不能來,但是可以引導人們什麼時候來。


過去就是淡季只有一兩萬人,旺季一到,比如暑期,學生們放假,一座山就堆起來了。除了這座山,還有兩根“針”,一根在五一,一根在十一。


我們做了一年半的宣傳,得到人們的理解,我們把好的展覽放在淡季,然後在淡季做了大量的教師、醫務人員、環衛工人、公交司乘人員和大學生志願者的免費日活動,叫他們來體驗做宣傳。


這樣人們就慢慢接受了,更多地選擇了淡季。到今年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往年春節一過都是兩三萬人,今年,一直到今天,每天8萬人都預約滿了。


淡季不淡,旺季不急,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狀態。


這個成功對於我們來說是歷史性的,我們終於擺脫了可能發生踩踏的危險。


我們“得寸進尺”,我們開始試行全網購票,也用了四年時間。


2014年我們推廣全網購票的時候,10天之內你可以在家裡買票,不來的可以免費退票,即使這樣只有2%的人在網上購票;經過加大宣傳,一系列的措施跟上去,到2015年,有買票的觀眾拿出手機一掃就進去,在買票的環節,不用耽誤時間了。


當時媒體告誡我們: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老年人不習慣網購,不喜歡手機買票,你們要多做諮詢。我們信以為真,就設立了五個諮詢平臺。


但是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發現來諮詢的幾乎沒有老年人。中國的老年人太偉大了,他們很早就退休了,什麼“先進武器”學的都很快,他們吃早點買冰棍都是用手機。


來諮詢的,沒什麼老年人更沒有年輕人,主要都是中年人。還有的就是外國人,這沒辦法,我們還得教他們怎麼過現代化的生活。


今天我們秩序更好了,人分流了。預約上午的,預約下午的反正手裡有票,睡一懶覺,這樣呢人們自然就分開了,人山人海的故宮博物院永遠的一去不復返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解決人山人海的問題在於我們要把古建築修好。


我的前任鄭欣淼先生當了十年院長,那是故宮博物院發展最好的十年、做事最多的十年。他剛一上任就開始了為時18年的古建維修保護工程,要把1200棟古建築全部修好。


第一棟修的就是武英殿,當時是國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使用的,他們搬走以後,修好了作為故宮的陶瓷館。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西部區域最大的宮殿慈寧宮,當時也是國家文物局使用的,他們搬走經過修繕,作為雕塑館。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鄭欣淼先生還做了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他用10年的時間,“苦口婆心“地把當時“盤踞”在故宮裡面的13個外單位,一家一家請走了。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我們又不收房租和水電費,又沒噪音和尾氣,都“賴“著不走。


我是有體會的,因為這13家外單位裡面有7家是國家文物局下屬單位,鄭欣淼院長當院長的十年,我做了十年國家文物局局長。我的一件工作就是要把我們的7家搬走,局長下令他也不會搬啊,你得給他房子和資金,也很困難。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後一家搬走以後的第二年,我到故宮博物院當院長了,所以我的體會是很深的。我們每一個人要多做好事啊,最後可能落在自己頭上。


我們還糾正了很多歷史的遺憾。國務院批准把1923年6月燒燬的建福宮花園修起來了,成為我們故宮學院教學的地方。


這把大火同時燒了南部的中正殿,今天也修葺了,成為我們故宮藏傳佛教研究所陳列展覽的地方。


我們開始進行藏品的清理,長期以來故宮博物院究竟有多少藏品,社會公眾是不知道的。


有些人甚至問:北京故宮的東西多,還是臺北故宮的東西多?我可以明確地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只拿走了當時故宮博物院不到1/20的東西。


但是我們東西長期沒有清理,經過鄭欣淼院長七年,我來以後三年,共十年的整治,終於我們知道自己藏品的數量是1862690件

,全國今天有5170座博物館收藏的國家定級的珍貴的文物共401萬件,其中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168萬件,佔42%。


這是世界上難有的珍貴文物佔絕對比例的博物館,一般的博物館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是珍貴文物,已經了不起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93.2%是國家定級的珍貴文物,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比如53000幅繪畫、75000件書法、28000件碑帖,加起來共156000件,這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質文物最集中的收藏。


我們是世界收藏青銅器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琅器。玉石器是我們收藏的驕傲,32000件玉石器可以把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串聯起來。


陶瓷當然世界收藏最多的

,這是個天文數字,367000件,其中90%是出品於景德鎮的官窯瓷器。


那麼我們的42000件宗教文物,其中23000尊佛造像、7000多件法器。


當我們的文物產品公佈以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我們譽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當之無愧。


這五座博物館有什麼規律?聯合國有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國英國法國,一個國家一座,說明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不能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02

守正創新,讓故宮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物清理了,我們知道自己有哪些資源,怎麼能夠把它創新性地融入人們的生活?


我們有很多豐富的展覽,有19個是原狀陳列,更多的是專題展覽。但是今天我們不能滿足於此,我們開始擴大開放了。


2014年是個轉折點,我們開放的面積超過了50%,2015年到了65%,2016年到了76%,今天已經突破了80%。


像過去豎的大量的非開放區的牌子,觀眾止步牌子的地方變成了展區展館。比如午門雁翅樓,是紫禁城最大規模的古建築群,2800平米,在北京的中軸線上,但是幾十年來就是庫房,保管了39萬件“外貿文物”,這些不是皇宮的東西,是進不了皇宮的,很尷尬,就在門口一直待著。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我們把這39萬件移交給國家博物館以後,這個空間得到了解放。


比如我們每個星期每個月都接待,外國的文化部長、博物館館長、駐華使節,他們來到這個展廳眼睛都亮了,紛紛要求把他們的展覽送來,所以這個展廳很忙,比如來自印度的雕塑藝術的展覽、來自阿富汗的展覽、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展、《千里江山與歷代青綠山水》的特展。現在正在展的就是《紫禁城裡過大年》,每天4萬觀眾來參觀。


我們開始推開一座座封閉幾十年的大門,比如隆中門從來沒有開過,我們把它推開了,開放了西部的區域,西部區域非常寬闊,但是從來沒開放過,顯得很神秘。


我們的員工把這片區域稱作叫女性的世界。我想加兩個字更準確,應該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在職的女性還沒到這邊來,這邊住的是皇帝的母親,她們很有時間,建了很多的佛堂和花園,最大的宮殿慈寧宮今天變成了雕塑館。


故宮收藏的10200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但從來沒有管理,都在庫房裡面“睡覺”,比較高大的雕塑連庫房都沒有,比如有兩尊北齊1500多年曆史的菩薩,有2米多高,幾十年就在我們南城牆的牆邊底下站著。


每當走到這我都說:“你瞧咱們菩薩臉色都不好。”今天的他們臉色也好了,表情也好了。


第一次我到庫房的時候嚇我一跳,我說躺在臺階底下的是什麼?他們說那是周恩來總理特別要求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的兵馬俑,要給故宮收藏一套。我說這麼珍貴的文物怎麼這個待遇啊,我們就把它進行了精心的呵護。修復以後,把它進行了陳列。


這就告訴我們,當這些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一旦得到了保護,得到了展示,它們就會光彩照人。


所以我們全院下定決心:明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我們要叫我們收藏的1862690萬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須要光彩照人。


壽康宮,就是甄嬛住的地方,她的原型——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皇太后在這居住了42年,乾隆皇帝是孝子,每天早晨會給母親請安,來的是東暖閣,我們完全按崇慶皇太后居住時候的景觀來佈置。


今天觀眾看到的東暖閣的情景,跟當年乾隆皇帝看到情景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現在比那時候少一老太太就是了。


我們今天開放了所有的花園,紫禁城裡面有4個花園,2個明代的2個清代的,最後我們開放了慈寧宮花園,106棵大樹,古樹非常幽靜,包括花園裡的佛堂也得到了展示。


今天我們要開放所有的城樓和角樓。紫禁城有4個層樓,有4個角樓。過去全都是庫房,這些文物堆在裡面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我們把城樓一座座修繕以後對外開放。


比如東華門今天變成了古建築館,4900件古建築藏品能夠得到展示。人們登上二層平臺,還可以近距離的看我們的彩繪和古建築。


神武門人們走過,就意味著要走出去,但是今天您出故宮博院還會有驚喜,上面有兩層巨大的展廳,經常有非常令人震撼的展覽,現在就展示來自希臘的《出水文物展》。


端門今天我們把它做成了數字館,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今天全世界最好的數字博物館,不在於技術和設備先進,關鍵於所有的項目全是原創。


通過數字地圖,你可以點擊瞭解任何一棟古建築的詳細信息,大屏幕會告訴你;你可以點擊你喜歡的器物,可以把它放大來看旋轉各個角度分解來看。


我們的那些狹小的空間,比如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只有4.8平米,在虛擬現實中你都可以走進去。


北京城城牆都被拆掉了,但紫禁城的城牆是完整的,從來沒有開放。今天我們開放城牆,人們很興奮,登上城牆,可以看裡面的景色,看外面的景觀。


沿著城牆走,還可以走到王府井方向,天安門廣場方向,沿著城牆走還會有驚喜,人們可以走到過去只能遠遠眺望、遠遠拍照的角樓,今天可以目睹,把上萬塊木頭組合成三重簷七十二條脊的這美麗的建築的過程。


今天我們開放了大戲樓,開始重新演出京劇。暢音閣一百多年來都沒有再唱戲,也沒有敢想它還可以再演出。但今天我們知道這些木結構的古建築越正常的使、,越經常的維修,越健康,越把它放在那,越糟朽的快。


我們打開了背後的故事。


一部片子《我在故宮修文物》,引起了很多年輕人來希望參觀的熱情。今年報考故宮博物院的有4萬多名年輕人,很多是奔著故宮要來修文物的,所以我們打開了故宮文物醫院,我們200名文物醫生的風采得到了展示。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我們建立了23個科研實驗室,支撐著我們文物修復的平臺,告訴人們文物修復是一個科學的過程。他們可以看到我們工匠修復的過程和修復的成果,那麼每天都迎接了很多年輕的觀眾。


我們還修復了紫禁城最年輕的一棟建築。1914年從瀋陽故宮和避暑山莊運過來23萬件文物,籌備古物陳列所,建了當時第一個中國博物館庫房叫寶蘊樓。在它100歲生日的時候,我們把它開放了。作為故宮博物院早期的院士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今年已經94年曆史了,94年來一共有6任院長,每一任院長都是付出了極大的辛苦和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不是因為著火就是因為盜竊。


這是一個高風險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我們心裡知道有一失就萬無,你說做好了9999件事,有1件事沒做好——文物損壞,就對不起民族,就對不起國家,你就得下臺。


但是我們真能承擔這個責任嗎?承擔不了。沒有這個能力,怎麼辦?


我們今天找到的出路。有一個詞叫“層層分解壓力”。我特別喜歡這個詞,就是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保護文物不是我們的的專利,每個人都應該獲得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


過去我們的想法是拿出來展示的文物越少,就越安全,都在庫房裡才安全呢。開放的區域越小,就越安全,大家都不要進,才安全呢。實際上該出事還出事。


只有當人們共同的保護和守護,共同的監督才最安全。


所以我們今天反其道而行之。


我舉個例子,比如有座宮殿叫太和殿,它殿兩邊其實有兩個門,西面叫右一門,東面叫左一門,幾十年來都是封閉的,人們只能沿著中軸線往前面走。高大的宮殿,寬闊的廣場,一棵樹都沒有,走到最北面的御花園才看到樹。


其實太和殿兩邊就生態景觀。今天我們打開了右一門,人們迎面就是18棵300年樹齡的大槐樹。打開左一門,就是過去騎馬的廣場。我們完整地將一步之遙的紫禁城的生態景觀呈現出來了。


每天晚上5點半清場,在30%開放區域的時候,我們會有250多名員工拉網式的清理。我們今天開放80%多以後,有 700人拉網式的清理,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接觸器,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要檢查到。每天細心地查看,能不安全嗎?這些開放的區域都在觀眾眼皮底下被監督,能破破爛爛嗎?。


觀眾今天第二次來故宮、第三次來故宮就不會一直往前面走了,西面看景區,東面看展覽,人們也就散開了,就不會擁擠。


所以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今年我們在佈置外國文物館,故宮是中國博物館中唯一收藏數以萬計的外國文物的一個博物館。


有個地方的去年突然有名了,叫延禧宮,它是一箇中西合璧的空間。末代皇帝在這邊請德國人設計了一個西洋的古建築,叫靈沼軒,是一個水晶宮。但是沒有修成。1909年開工的,兩年以後皇帝退位了,成了北京地區最老的爛尾樓。30年代周邊又建了一圈鋼筋混凝土的倉庫,很另類。


我們把它建成外國博物館。現在外賓來了,我會拿一些他們國家的外國文物給他們看,默克爾來的時候拿這些湯若望從德國科隆帶的一些德國文物;奧朗德來了拿這些法國文物,辛格總理來到拿一些印度文物…明年我們有外國文物館以後,我們普通觀眾能看到大量的故宮收藏的精美的外國文物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再一個思路,我們去年開始打開一座座庫房。


比如南大庫156米長的大庫房,過去幾十年存放的就是一些木料,沒合理利用。我們把它修好以後,變成故宮博物院的傢俱館。


故宮博物院有6200件明清的傢俱,不是紫檀就是黃花梨,但是在94個小庫房裡面堆著,幾十年裡得不到參觀,得不到呵護和研究。今天我們建的傢俱館,精品的傢俱的陳列和原狀展示,人們在裡面流連往返,能夠參觀瞭解每一件。


我媽今天要打開陶瓷庫房、書版庫房、古建築構件庫房,佛造像庫房,要把更多的文物展示出來。


過去我們展示了不到1%,到去年年底佔了3%,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展示8%的文物,但是比例還會很少。


所以我們還要建更多的博物館,開放更多的區域,迎接更多的觀眾


來故宮參觀的觀眾,無疑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是一個千萬級的博物館,我們希望成為億萬級的、成為10億萬級的,就要靠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


經過幾年的努力,前年我們的網站訪問量是8.91億,中國文化機構的第二名是1.8億。


我們把外文網站做得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人瞭解故宮文化;我們把青少年網站做得更加活潑,希望他們自願地多走進博物館,聽通俗有趣的故事。


我們開始舉辦網上展覽,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我們過去和現在的展覽。


我們在全國的博物館中率先把1862690件文物一一公佈,人們可以查閱我們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


我們今天搭建了3個攝像室,源源不斷地把藏品的照片上傳到網站。那麼人們在家裡可以看到全景的故宮、震撼的故宮,同時加大我們的微信和微博的訪問量。


比如前年紫禁城的一場初雪,一組照片獲得了1425萬的訪問量。


這兩年不下雪,我們著急啊!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去年來了紅月亮,晚上9點到11點,我們拍的一組紅月亮放上以後,第2天早上我一看有2000萬點擊率。


今年我們放了一組故宮下雪的照片,5000多萬訪問量。不斷把美景告訴大家,吸引人們來實地看。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前年我們開始推出了故宮展覽,人們終於可以用手機到故宮的展廳裡面參觀了。


同時我們建立起了強大的故宮社區,它就是一個大平臺,人們在故宮社區裡邊參與網上的活動,點擊我們的信息,就可以獲得積分,我們就可以在紫禁城裡面送給他一塊地。隨著積分的增加,地上的房子就不斷地擴大。


千千萬萬人在我們的網站上搶地蓋房,都說這是北京城唯一不要錢的地。


我們會與時俱進地走,比如養心殿正在修繕,近兩年進不了養心殿,人們非常遺憾。


但是我們就建了虛擬現實的養心殿,人們可以再次走進養心殿,但感受會不同。走進去可以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自己批批奏摺、蓋個印章。機器會告訴你,你批得好,還皇帝批的好。還可以召見一下大臣。你可以問大臣:“朕最近是不是胖了啊?”大臣想了想說:“不重不威啊。”


我們還用了三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建成了數字故宮社區。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今天全世界博物館最強大的數字平臺在這裡了。功能在不斷地完善和擴大,比如公眾教育文化展示、觀導覽、資訊傳播,休閒娛樂、社交廣場、學術交流、電子商務,我們還有遊戲大獎賽、表情包的大獎賽,給獲獎的同學們頒獎。


去年推出的《古畫會唱歌》活動,我們拿出11幅古代書畫,把古代書畫的內容告訴同學們。他們作詞譜曲,做500多首歌曲,開了《古畫會唱歌》的演唱會。那些年輕的同學們將理解的古畫的意境,進行了有意義的表演。


我們參加了在深圳的文博會,在上海的進博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還會通過各種手段教人們瞭解、理解故宮文化,比如我們的話劇團,去年被選到了上海的國際戲曲節。


《我在故宮修文物》,豆瓣給我們9.4的評分,超過《琅琊榜》,超過《舌尖上的中國》。還有《故宮新事》紀錄片、《我們的清明上河圖》,我們正在組建《紫禁城》的大型演出,參加各地的春晚,參加《朗讀者》《國家寶藏第二季》。


那麼我們在今年的1月1號投放了和網易一起合作的《妙筆千山》遊戲,就是來源於《千里江山圖》,200個國家同時登陸,這個當時一上去就是Top 1,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到明年我們智慧故宮將建成,我們的文化傳播力量、世界遺產監測水平,我們的安防、技防將更加強大。


我們也在進行文化創作,過去我們叫文化產品。今天我們知道中間必須加兩個字:創意


什麼叫文化創意產品?我理解就是要深入地研究人的生活,人們生活需要什麼就來來研發什麼。


第二個就是我們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資源,把文化資源提煉出來和人們生活對接,人們才會喜歡。比如我們的紫砂,選擇5個皇帝當時使用過的紫砂,組成了《五福五代堂》。比如紅泥的、黃泥的、綠泥的、紫泥的和黑泥的形成套裝,也成為了國禮。


這是一件女性的氅衣,鳳凰梅花的圖案,非常漂亮。我們就把以它為原型,做成了各種各樣的方巾和披肩。


這是我們一個名畫《乾隆大閱圖》5米多高,乾隆皇帝畫的不怎麼好,那馬畫得特別好,我們就說乾隆皇帝不要了,把馬剔出來了。然後我們用這匹馬做了《神駿水果叉》,馬頭馬尾巴馬蹄子是銅的,身材是瓷的。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大家知道我們要給外賓送禮的話,國家嚴格規定不得超過400塊錢。我們這個售價398,單位就都來買我們的水果叉,買了以後還給我們提意見,說:“你們故宮博物院太不文明瞭,怎麼能把叉子叉到馬身體裡面呢,對動物不尊敬。“我說我們改。


所以文明進步也一定要傾聽社會的呼聲。


四羊方尊上面做成茶壺,下面做成插板,加一個蓋子,加一個託,擺在家裡是工藝品,客人來了就可以喝茶。


文化創意產品必須要結合人們生活,必須要有實用性,最好還有一點趣味性。


比如人們參觀故宮,對藻井的印象很深,我們就做了藻井傘。


人們對於宮門印象很深,我們就做了宮門包。


人們對於太和殿的脊獸印象很深,我們就做了跳棋,就做了衣服夾子,我們那襪子也挺好的。


還有故宮口紅,我今天要做女性的口紅廣告,這個絕對美,為什麼呢?它是提煉了故宮的服裝和藏品的元素,組成的一個系列,唯一的缺點就是買不著。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我們加快地生產了90多萬套,還是供不應求。其實我們同時還出了故宮面膜,賣的不好,我才知道人們在大庭廣眾之下拿出故宮的口紅來抹,那多有身份啊,面膜是晚上在家裡貼的。


還有故宮日曆,今年一百多萬本,它有文化,每天翻開看一件套故宮藏品的信息,我們也作為國禮,我們送給外賓。


今天故宮的營銷應該是個充滿文化氛圍的一個空間,不能再是路邊的商店,是參觀博物館,心情和體驗的延續。我們也不叫商店,叫文化創意館;比如絲綢館,服飾館都是故宮元素的,比如御窯館、影像館,陶瓷館、陶藝館、銅藝館、木藝館。


還有故宮書店。我們給幼年兒童準備了兒童文化創意館。


故宮是個教育機構,我們成立了故宮學院。


六年來我們不斷在壯大,培養故宮學者,同時在全國10個城市建立了10所故宮學院的分院,來傳播文化。當然我們更多的是面對學生,面對社區的。故宮去年的教育活動6萬多場次,是全世界教育活動最豐富多彩、受眾人群最多的博物館


比如故宮知識講堂每天都爆滿,孩子們在這裡串朝珠、繪龍袍、畫盤子、做堆繡、紮結彩、包粽子、做拓片,全部免費,故宮教育不收任何一分錢。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我們大量的營銷收入投入到同學們身上是最值得的,他們長大以後一定是對傳統文化有認知熱愛的一代。


古建築修好以後,把它用於教育,新的大教室,可以迎接更多的觀眾,、更多的同學們來在這裡上課。


我們的教育活動也深入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國家,比如到馬耳他、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等地,這些外國的小朋友也很喜歡中國文化。


我們也做社區教育,幾個故宮講壇每場都爆滿,同時把培訓課程深入到社區,比如碑帖拓本、楷書技法、古琴太極、茶器花器的培訓,也深受社區喜愛,所以我們一個新的品牌開始走向全國各地的社區,就是紫禁書院。


書院過去是小眾的,今天人人都有知識,我們希望人人都瞭解傳統文化,所以讓紫禁書院今天走向了更多的城市,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我們也進行國際培訓,兩大國際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和國際文物修復學會,都把全球唯一的培訓機構設在了中國的故宮。國際博物館協會,六年來培養了來自72個國家的350多名專業人士。


我們和更多的博物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和更多的教育機構建立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和更多的文物修復機構建立起合作的聯合實驗室


故宮博物院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人氣也很旺,每個出站的博士後幾乎毫無例外的都申請留在了故宮博物院工作。


我們源源不斷的把那些優秀的世界各地的展覽吸引到故宮博物院來。同時我們的展覽越來越多地走出了紅牆,走向世界各地。


過去六年我們走向全國各地的展覽,世界各地展覽150多場,世界上的其他博物館一年有兩三場展覽,已經了不起了,我們去年有42個展覽走向了全國各地、世界各地。


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創新。我們一個新型的展覽叫文化創意展,沒有一件文物,全是我們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數字技術的一個組合。


我們希望不斷擴大開放的故宮博物院,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的綠洲。前年有艾滋病背景的非洲的小朋友和中國小朋友在故宮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夏令營。


20個文明古國的政府文化官員文化學者,在故宮召開每年一屆的太和論壇。我跟他們說,太和論壇是以太和殿命名的,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


當香港馬會了解到故宮文化對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意義以後,贊助了這座博物館35億港幣,使得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得以建設。


我們也在努力在北京的海淀區建設一個大型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建設將使我們文化傳播的力量更加強大。今天它也開工了。


03

賀歲迎祥,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紫禁城裡過大年》是故宮博物院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展覽。1935年故宮博物院的735件文物遠涉重洋,走了48天,到了英國,舉辦了一次大型展覽。這一次是886件文物在我們巨大的廳裡面陳列,並且是很多沉睡在庫房裡沒有機會出來的文物。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比如5個皇帝寫的5個福字,比如過去皇帝在宮廷吃飯用的玉碗第一次集體的呈現了。比如過去的壓歲錢是什麼樣?比如過去皇帝明窗開筆之前,斟滿屠蘇酒的金甌永固杯。


但是這個展覽是不同一般的展覽,我們把整個紫禁城佈置成一個大的展區,文門神武門神來迎接。走進沉浸式的數字體驗,人們可以在這裡面接福、放花、瞭解京劇、讓花卉動起來,還可以自己堆雪人。


我們把故宮的各個庭院用春聯、門神、宮燈點綴起來,使得整個春節的氛圍前所未有。


我們重新樹立起宮燈——萬壽燈和天燈。184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從那一年開始,這燈就再也沒有樹起來,這是180年以後第一次重新在紫禁城樹立起來。


後單霽翔時代的故宮,誰來“看門”?


經過半年研發,我們的萬壽燈會完全按照過去的形狀立起來,這是一個“艱苦卓絕”的研發過程。


但它是為春節做的,在4月份,展覽結束的時候我們希望來拍賣。全部的拍賣資金,我們給貧困地區的學生。


這是故宮歷史上最大的文創產品。


我們為“過大年”準備了很多文創活動,我們請進了150家中華老字號,舉辦了《老字號過大年》展覽,所以今天看我們的故宮博物院,一片祥和,歡樂過年的氛圍。


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請了80個國家的大使們看了天燈、萬壽燈,看完展覽以後,我們也請他看老字號。


當時想他們就看看,沒想到他們是一場採購,大使們買了很多東西,文化部的副部長給我們當志願者賣燒雞。


一天以後,紫禁城將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夜場,第一次亮起來。我們要在城牆上每隔5米掛1個紅燈籠,300多個紅燈籠串起一條紅龍,把5個展館連在一起。


我們希望能夠把紫禁城的一些古建築照亮,能夠舉辦一個“上元之夜“。歡迎大家從這裡直接買機票到故宮。


我們會把《清明上河圖》和《千里江山圖》在屋脊上演示出來。最後我想用我們宮裡的一句話給大家拜年: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增泰平春




然而,單院長離開後,低調了大半年的故宮,被一個微博自拍,幾句炫耀得瑟,送上風口浪尖。


2018年12月,有記者曾有幸跟著單院長逛了一回故宮。走到御花園的時候,只聽單院長忽然“哎呀”了一聲,滿臉心疼地說“我們就怕這種大高跟!”原來,一位女觀眾穿著高跟鞋,走路咯噔咯噔的。“這要是去御花園,踩上甬道,那個小石子就會崩出來。”


可見,單院長對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甚至對一個小石頭都是有感情的。正因為熱愛,才會有更高期望,才會失望。故宮代表的是文化,不該被任何東西踐踏。 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