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解决问题,用爱感化才是驱魔最好的方法

星爷的《西游降魔篇》,第一遍看的时候,说实话没看懂,心里隐隐有些失望,觉得星爷是不是江郎才尽了,怎么拍出这么一部不上不下的电影出来?!

但是,心里有这样的感觉的同时,还有一种更隐约的感觉: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这种感觉的真实含义是:我是不是没看懂啊,心里有种极淡的感觉,也说不上究竟是什么感觉,就像是种子发了芽却没顶破土,似痒似不痒没着没落的感觉。

就是这种感觉,为我再刷《西游降魔篇》埋下了伏笔。

果然,再看一遍,又有了不同的感悟,对于爱与人生有了更多的体会。


暴力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解决问题,用爱感化才是驱魔最好的方法


星爷不愧是星爷,一部电影说尽了人生。《西游降魔篇》能够让你从各种角度引申出不同的人生感悟,如果真要写,恐怕几十篇文章都能写出来了。

我今天所选择的角度,却是非常的偏僻,我要从《儿歌三百首》的降魔功能入手,来说说人该如何修行。

为什么要用《儿歌三百首》来驱魔?玄奘的师父是这样说的:魔,为什么成为魔?是人的心被魔说所侵,我们要除掉它的魔性,留住它的善性。《儿歌三百首》就是唤醒人的真善美,扼杀人心中的魔。

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说法感觉好幼稚,除了陈玄奘这样 的老实孩子,谁还会相信这种傻逼说法呢。

拿《儿歌三百首》来驱魔简直就是笑话,那一定是没用的,这点就算是小孩子恐怕都明白。可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儿歌三百首》不能用来驱魔呢?

魔之所以是魔,就是因为它怨念深重。在这种情况下,妄图以儿歌来唤醒魔心中的真善美,并以此来压制其心中的怨念,使其破魔成佛,这简直就是儿戏,是开玩笑;如果怨念这么容易压制,人还怎么会成魔呢?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魔心中的怨念,重新唤醒其心中的真善美呢?

首先第一步,你得先制住魔,使其不能再作恶。它作恶越多,魔性越重,最终积重难返,终将彻底沦为毫无人性的魔物,那就无法净化,只能彻底抹杀了。

在制住了魔性的发展之后,就得想办法唤醒它心中的真善美,以此来消磨其魔性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让它听儿歌,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暴力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解决问题,用爱感化才是驱魔最好的方法


这样说来,用《儿歌三百首》来驱魔,似乎是可行的;当然前提是得先制住魔物;并且,用儿歌来感化魔物,那会是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玄奘的师父所说的话,其实是真实可行的,只是他故意省略了制住魔的这个步骤而已。

那么,玄奘的师父为什么不教他制住魔的手段呢?那是因为,制住魔的手段,和魔作恶的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要制住魔,就得以暴制暴。

玄奘的师父之所以不教给他这种手段,其实是在暗示他: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暴力的手段,用在魔的身上,那叫驱魔;用在普通且无辜的民众身上,那就是作恶,那就是魔的作为。

所以,使用暴力者,是人是魔,只在一念之间。

人生在世,会经历种种磨难,这些磨难会形成各种痛苦。应对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人与魔之间的不同之处。

普通人会选择逃避或者压抑痛苦,通过忘记苦难,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回避痛苦。

魔,会将痛苦转化为怨念和仇恨,并在怨念和仇恨驱使下,以暴力手段伤害无辜者。

而圣贤,则会吸收痛苦,并将其转化为爱与慈悲;正如玄奘所说:“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这种升华,就是圣、仙或佛的最大秘密。


暴力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解决问题,用爱感化才是驱魔最好的方法


普通人成魔或者成圣,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个转念的过程,就是修行。

那么,怎么才能转化痛苦为爱与慈悲呢?

《儿歌三百首》是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