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趙國首先開始“胡服騎射”,為什麼最後會被秦國打敗?

戰國時期,趙國是七雄之一,趙武靈王是三家分晉後趙國的第六代國君。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於衰落的時期,在軍事上不僅在與秦國、齊國和燕國等大國的戰爭中經常失敗,而且像中山等一些小國家也不斷來侵擾,造成將領被擒城池丟失。並且在地理位置上趙國處於四戰之地,西方與秦國接壤,西北與林胡相鄰,北方與匈奴為界,東北同東胡相接,東方是齊國和燕國,南方是魏國。北方的各部落都是遊牧民族,經常南下劫掠趙國邊境,令趙國苦不堪言,加之各大諸侯國虎視眈眈,趙國隨時都有被兼併的危險。

戰國時期,趙國首先開始“胡服騎射”,為什麼最後會被秦國打敗?

趙武靈王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君主,他立志要把趙國變成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在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和弓箭,與中原的步兵、戰車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因此趙武靈王決定在趙國全面實行“穿胡服、習騎射”,並以身作則,這就是著名的趙國“胡服騎射”改革。

戰國時期,趙國首先開始“胡服騎射”,為什麼最後會被秦國打敗?

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後,在軍事上建立了一支以騎兵為主體的軍隊,擊敗了經常侵略趙國的中山國,還不斷擊敗北方的匈奴等蠻族,國土面積不斷擴大,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趙國的趙武靈王是最先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為什麼最後還是被秦國打敗呢?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在社會制度上

趙國趙武靈王開始“胡服騎射”的時間是公元前307年,這一年秦國國君是秦昭襄王。這個時間距離秦國開始“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已經過去整整49年的時間。經過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兩代國君不斷的努力,商鞅變法的政策在秦國被徹底地執行。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陳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起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管理,重視生產,重視軍功,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使秦國逐步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國家,使得秦國變成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而趙國只是在軍事上進行了改革,在政治和經濟等社會制度上依然保持不變,依然處於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國家實力上比秦國略遜一籌。

二、在軍事上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一個諸侯國混戰的時期,軍事方面的各項進步尤其被各國所重視,如果哪個國家改革出現成效其他國家都會馬上跟上,不然可能就會落後捱打了。趙國在與北方匈奴和東胡等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作戰的時候,西方的秦國也一直在與善於騎射的義渠等蠻族作戰,兩個國家都需要大量的騎兵參加戰鬥。可以說秦國的“胡服騎射”改革不會比趙國改革的時間晚,在改革的深度上也不一定比趙國差。所以不存在趙國的騎兵就比秦國的騎兵強的問題。

戰國時期,趙國首先開始“胡服騎射”,為什麼最後會被秦國打敗?

綜上所述,秦國在軍事上與趙國不相上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社會制度上還要比趙國更先進,因此最後能夠被秦國所滅。

我是“螞蟻歷史觀”,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