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安慶的老城區,地方不大,你在任何一個居民區比較集中的地方,都能找到一家賣牛肉豆腐包的,它基本上與牛肉麵、炒麵、餛飩並稱安慶早點的四大金剛。

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就是這個玩意

市區裡的人,無論是從外地上學回來,還是工作回來的,回家不吃上一次這個,似乎就少了點什麼。

這個包子,其實除了安慶,就很難看到。畢竟只是個油煎包子而已。安慶人一般都叫“豆腐包子”或者“牛肉包子”,雖然從包子的內容上看,並不是很貼切。但是抓住了靈魂,因為餡還是以豆腐為主,但是味道確實牛肉味的。

這個包子的餡主要就是豆腐,對豆腐的要求是嫩,嫩到嘴一抿就能化。味道的牛肉味,主要還是製作過程中會在豆腐里加上牛肉的湯汁。據中央臺節目的採訪,牛肉與豆腐的比例是一比五,但是好像我並沒有幾次吃到牛肉。聊勝於無。

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咬開後的樣子

這個包子的造型還是有點意思的,一般蒸包子,都是把褶的那一邊朝上,顯得很有立體感,但是這個包子卻是把有褶的那一邊朝下,然後壓平。這樣包子就是一個扁平的狀態。當然這樣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包子裡會有一個小疙瘩,很佔地方,吃起來很影響口感,如果你不幸買的包子個頭很小,那基本上吃不到啥餡了。

包子的煎制其實沒啥特別。你能看到師傅手裡一個碩大的平底鍋,包子都整齊的排在裡面,一鍋大概50個。包子下鍋後,師傅會先澆一遍油,這樣有利於起“殼子”,然後灑點水,這樣水蒸氣能夠把包子弄熟。蓋上蓋子幾分鐘後,會再撒一遍油。然後師傅會拿著小鏟子把包子挨個翻個,讓兩面都有殼子。

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剛進鍋的包子

出鍋後的包子,色澤金黃,看著都很有食慾。

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即將出鍋的包子

吃這個包子,一定要趁熱,最好是剛出鍋就吃。一口咬開,熱氣往外一冒,如果你不小心咬的有點多,舌頭碰到了餡,滾燙的豆腐會燙的你一哆嗦。但是包子皮的油香和餡的肉香交融,會讓你食指大開,忍著燙吃。

吃這個包子,一定要配點什麼。在安慶每個賣豆腐包子的店裡,你都能看到一種食物,綠豆圓子。吃乾的包子一定要配點湯湯水水的。綠豆圓子就很好的符合了這個條件。

安慶人的牛肉豆腐包情節

綠豆圓子的製法並不複雜,一般商家都會提前做。綠豆粉、麵粉摻和做成的小圓子。吃之前,幾個圓子放在碗裡,加上鹽、辣椒麵、醬油、蔥花,開水一衝就是一碗湯,湯麵上漂著幾個圓子,趁熱吃,因為幾分鐘這個圓子就會化,影響口感。其實這個圓子說不上多好吃,但是兩者搭配倒是相得益彰。

牛肉豆腐包子的味道其實說不上有多好,全國各地比這個好吃的包子多得很,綠豆圓子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但是這個在安慶賣了幾十年的早點,早已深深的刻在安慶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裡。

這已經是一種情結,一種無法言語的情結。可能並不是多愛吃,但是每次回來,總要去吃上一次,不然可能會有種缺了什麼感覺。

文章最後投放了廣告,希望大家點擊一下,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