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锋:《可园信笔稿存—我的人生笔记》(纪二)


今日开始,向读者们摘录介绍刘剑锋老先生的《可园信笔稿存—我的人生笔记》一书。以下摘录直接用刘老先生大名,但非因为不敬,(还是我外婆的大哥)仅为省事。摘录刘老的书,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接触安化地方人事,帮助亲友后人能了解刘老的心路历程。

《感叹人生》

—刘剑锋

岁月频迁迎复送,追名逐利奔波众。

可怜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也是梦。

刘剑锋(1918-2017)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田心片区高潮村高家仑人(现属合并后的杨高村),男,一九一八年出生。五岁入私塾,攻读古典文学十二年后,弃学务农。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在益阳直接税局及其所属的安乡、沅江草尾等地从事税务工作。

一九四六年八月弃职回家,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同期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一九五一年二月被调往平口任教。

一九八零年初退休回家后,又应邀在梅城、田心、思游等中学代课达十三年之久。

其诗、词、联、文作品颇多,此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今年寿晋九旬(2008年),仍身康体泰,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笔耕不停。

《先祖父时柏公、先祖母任孺人行略》

先祖父讳时柏,字试初,乃余曾祖父多公之次子也。幼事诗书,矢志儒业,曾两次赴省会试未捷,下第归来,加倍苦攻经史,期在再战。无如科考既废,满腔功名热,烟消云散矣。尔后,设帐授徒,寄希望于学生。历五年期,有德声,人誉之为“梅南夫子”焉。

祖父赋性豪放不羁,好雄辩,有正义感,不畏权势。对邪恶派,敢于斗争,常面斥其非。因之,一切不法分子在吾境内不敢胆大妄为,远而避之。境内人与人之间,如有纠葛,遇其在场,得其片言只语,立见冰释。其德望之高,不言可喻也。

祖父初主家政时,拥有祖遗田产约百余亩。除距家远者出租他人耕作外,近者雇长工耕种。其待长工富有同情心,深受长工敬重。有长工刘华龙、罗彦邦二人,在吾家连续做工达三十多年之久,忠心耿耿,不愿离去。

祖父为人人心地善良,一生信佛敬神,好施与,常以济困扶危为己任。对地方公益事业之兴办,常主动出钱出力,从不恝置。境内复云山卢公庵殿宇兴修,桂子岩陡坡百八级石梯路及路旁茶亭修建,其皆主动参与,倡筹划,促施工,不遗余力。尤可贵者,兴修卢公庵殿宇,其所在地虎形山西南面上至山顶,下至山脚面积近二十亩之林木连地皮原系吾家祖遗私产,先祖父为襄义举,全部将其捐赠卢公庵作庵产,其慷慨之情,遐迩无不赞叹之。

祖父对后昆教育极严,从不迁就过失。其对余寄有厚望,要求更严。余求学期间,对余之学业十分关注。每逢余从校回家,不仅命将作文卷交验,而且命将所学课文背诵,并从课文中挑出部分含义深奥之词句令讲解其义。一遇作文有毛病,罚重作,课文背诵不下,罚重读。余当时学业进步快,并非自己聪明所致,实乃吾祖父从严督促使然也。

祖父对余之持身涉世方面更处处关怀备至。忆余一九四一年赴益阳参加直接税工作,临行时,其握住余之双手谓曰:“干税务工作,如果自己不检点,会陷己于不义。 ”从而不仅严肃叮嘱余务必“廉洁奉公,勿堕家声”,而且开导余曰:“人在公门正好修。切莫利用职权刁难百姓,而要利用职权方便于民。”有其教训在前,后来余在滨湖税界工作历五年之久,未曾犯过任何过错。

一九四六年,余参加教育工作,担任我地高(高家仑)、黄(黄泥凼)、兔(兔子凼)国民学校校长,祖父一再嘱余尽职尽责,并谓余曰:“教书不负责任,是会误人子弟的。”指出所谓“负责”就是:一乃专馆,二乃不教错知识。否则即是犯罪。并且具体指某某等教书失职,结果家运不昌,子孙灭绝。先祖之言可贵,不仅使余当时在教学中能踏踏实实工作,丝毫不苟,直到解放后,余从事教育工作历四十多年之久,一直是极端负责任,此乃祖父之教诲所由致也。

祖父曾经手修建新庄园一所,命名为“石邻山庄”。因有三座高大奇石成品字形矗立在庄园边,庄园与奇石为邻,因以为号焉。庄园规模不小,计有正屋六扇,大横楼七扇,另有小横楼两栋共十二扇,还有大槽门屋一栋。全院四周砌有青砖墙,不仅防盗,而且美观。可惜祖父在新修庄园即将竣工之际,因患头痛病引起眼疾,百药无效,致双目失明。此一突然事变,不仅是 一生之大不幸,亦即全家之大不幸也。祖父之诸多设想,如为吾房三里桥坟山修围墙,为吾曾祖父、母修墓建碑,送子孙读书深造及出版《石邻山庄诗词文集》诸事皆化为泡影矣。吾家自此始,一切大小内外事务,悉委诸先祖母任孺人主持。

先祖母任孺人乃桂子岩上边滑泥坑贤达任公希明之长女也,闺名伶秀。由于家庭教育有方,先祖母从小便明妇道,懂世故,且工针黹,堪称一代女中之淑。自来归吾祖父后,生有吾先伯父雍璞公与吾先父雍珊公。先祖母不仅相夫尽责,且教子有方,实为母界之贤。其待人接物,四境颂之。更可贵者,对穷苦人民十分怜悯,常周济之。其持身涉世很有才干,自祖父双目失明后,其主持家政期间,连年遭旱灾,且境内常闹兵荒,先祖母沉着应付,与天灾人祸斗,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家中一切事务的顺利开展。其虽备尝艰辛,却乐而为之,无忝女箴,邻里誉之为一代母仪。

尤令人肃然起敬者,乃民国卅六年(1947)我族第六次更修族谱时,先祖父忆及其胞兄时明、胞弟时汉二公均英年早逝,无后,深感不安。先祖母主动提议将余先伯父雍璞继时明公之后,将余先父雍珊继时汉公之后,修进族谱。如此不以二子自私之高风,不仅深得余祖父之赞许,亦获全族人之称道。

先祖父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庚辰岁农历十月廿五日未时,殁于公元一九五零年庚寅岁农历十月初九日亥时,享寿七十岁,礼葬住屋后祖山之阳,有碑记。

先祖母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戊寅岁农历正月廿五日卯时,殁于公元一九五一年辛卯岁农历二月初三日未时,享寿七十三岁,礼葬住屋后祖山之阳,有碑记。

现在,由于先祖父、母之德泽所滋,吾雍璞、雍珊二公两房人口发达。析居后,各房呈欣欣向荣之势。谨将先祖父、母之行略书之,以志不朽耳。

公元二零零六年秋月敬撰于可园

刘剑锋:《可园信笔稿存—我的人生笔记》(纪二)

照片为:刘剑锋老先生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