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能力·命運

大學時,我們老師給我們講學校的黨委書記,是一個精力超級旺盛的人,不管到哪出差,風塵僕僕,一到開會依然神采奕奕。她說,但凡有大成就的人,精力都很旺盛,因為沒有特別旺盛的精力,無法處理那麼多的重要事情,也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曾經在網上流傳的王健林的日程安排也能看出,一天需要飛到幾個不同的城市,參加特別重要的談判或會議。早上四點到晚上一直在不停的奔波。那樣的工作強度,非常人所能承受,但是實際上王已經65歲了,這個年齡的多數人已經垂垂老矣,退出了社會的舞臺中心。

回想自己的一些經歷。一些感悟,隨筆記錄。我的生物鐘是非常準的,基本上就是七個小時左右,昨晚九點多睡,今天早上四點多就醒。睡眠質量一直很高。但是這也算個缺點就是不睡足這些小時,我在第二天基本就成為一個廢人。反應遲鈍,思維混亂不能聚焦,注意力很容易被帶跑,從而渾渾噩噩的過一天。我們說精力與能力或者成就的正相關性,不一定特別強。因為我們看到很多精力特別旺盛的人沒有成功,也看到很多病病殃殃精力不太旺盛的人取得比較大的成就。但是我的感悟是,反向思考一下,其實精力之於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是一個不得不邁過的檻。

備考法考的時候,我基本上一天只能專注學習五六個小時,到很後期了才能學習到七八個小時。晚上回到家,根本就不可能再學習了,腦袋像灌鉛了一樣。不是我不想繼續努力,而是精力真的不允許。有幾次我咬著牙堅持學到十個小時,發現第二天反倒影響效率。所以後來也就坦然接受,放飛自我了,每天晚上回家看看電視,養足精神,第二天可以全心投入學習。以至於我看到網上大神分享自己備考早上七八點到圖書館晚上十點半閉館才回寢室睡覺,心裡也是暗暗酸楚,為什麼我不能有那樣的精力,那樣也許我也可以成為大神。但那隻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幻想而已了。

到律所實習這幾天,已經完美的印證了這個認知。白天全神貫注工作一天,基本上晚上到家腦袋就灌鉛了。尤其是,到律所連續接手兩個案子,沒有適應期,沒有過渡期。本來我的預計是看看律所的工作強度,每天晚上吃完飯到睡前好像還能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拿出一個小時開開直播,然後用直播驅動自己把各個部門法的體系好好串一串甚至能夠達到給別人講出來的程度。但是看現在的情況,這個計劃不太可行了。不過到了實際工作中發現,其實也大可不必,三天實習兩個案子,涉及的知識橫跨票據法、擔保法、保險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事訴訟法。以案子為中心去學習好像成長的也好快。

當然還是說回精力的問題。目前我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我可以在單位全心工作後,回家偷偷懶。如果一旦執業,就沒有那個機會偷懶了。最後期限要呈現給客戶的成稿,就算熬通宵也必須給做完。即便不急,自己是不是也得趕緊把活兒趕出來,好去接下面的案子。這樣想來,現在每天八小時工作制是不是已經算是最幸運,最輕鬆的階段了。

精力對於不上進的人是沒有什麼用,但是對於上進的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甚至會成為一種夢魘。像我還好,我的心態擺的比較正,經歷的事情多了,我能坦然面對我的無能為力,也能接受自己努力到極限依然不夠出類拔萃。但是很多人,其實並不能正視這個問題,一些事情,有精力要幹,沒有精力,咖啡紅牛頂著也要幹。我是相信,付出的努力都一定會有收穫,所以我想這樣的人,應該都會非常優秀且能力出眾的,但是這樣的努力也是沒有盡頭的,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又會有新的問題需要去投入更大的精力。就好像有人問富豪:你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這麼拼命呢?富豪答:我就想看看我這輩子到底能掙多少錢。人的慾望無休無止,而人的能力卻有極限。當慾望與能力不能達到一個平衡,就很容易在行動時出現偏差,導致失敗。更糟糕的是,有些人會用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去換取能力的提升,以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到最後,抑鬱症、猝死、各種大病,如夢魘纏繞著他們。有命賺錢,沒命享受,是人生最大悲哀,趙本山真是一個哲人。

愛拼才會贏裡唱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我覺得命運命運,運可能佔的比例達不到三成,兩成甚至一成的比例還差不多。我們唯一的運氣成分就是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其他所有都是命。前兩天看一個知乎問答,列舉中國近代的大師,幾乎都出身於書香門第或富裕之家。我們後天的命如何,其實主要決定於童年及少年階段的經歷。如果一個農村子弟偏偏生在了教書先生家,教書先生從小嚴格教育,修理成才。最終他的命就會改變。比如曾國藩。如果一個富二代,生下來時趕上父母最忙的創業階段,疏於管理,也可能只會成為一個浪蕩公子。

所以我說命運裡,運佔10%-20%,命即你的父母對你的管教和教育佔50%-60%,剩餘的20%-30%才是個人努力的成分。很多人的命因為父母的價值觀,知識結構,以及對他的人生規劃。其實從小基本就定下來了。我們看到很多原生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在農村重視教育的家庭總是能培養出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孩子,而大部分同在一個小學讀書的同學,因為家裡不重視教育而永遠的留在了那個村。當然,我也不是否定除了讀書其他的可能性。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沒有學歷,真正完全靠自己拼出來的真的不算多。大部分人可能來到大城市也只能算是活著。每天奔波操勞,我們每天面對的大部分小的商販,個體戶,外賣員,快遞員,保安等等其實才是那些沒有學歷的大多數。

為什麼說我們要努力,要學習,要上大學,哪怕只是上一個專科。因為知識確實可以改變命運,他可能不是你通往上一層階級的敲門磚,但是他有可能成為你的孩子階級晉升的敲門磚。我覺得二十多歲三十歲的樣子,絕大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顧慮與牽絆,這輩子基本就定型了。更多的任務可能是通過努力做好為人父母該做的那部分,幫助自己的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在三十來歲的時候有了大的成就,你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也基本算是為自己改命了。當你拿起了手機,給孩子放動畫片以避免他吵吵鬧鬧的時候,當你為了自己一時開心,暫時放下對孩子的教育的時候,也請想一想我這句話,家庭教育才是能讓我們勝天半子的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