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現狀與短板問題

本文將刊登於《城市與減災》“公共衛生危機與治理”專刊,作者:祝卓宏,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應急心理行為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先後參加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心理危機干預、黃島爆炸等突發事件心理援助。

專刊由《城市與減災》編輯部與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攜手合作,特邀該中心唐鈞主任為執行主編,2020年3月25日出版。為回應廣大網友讀者的呼聲,現優先推送,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一般具有突發性、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影響的社會性等特徵,容易對個體和群體的心理行為造成應激反應,如果缺少社會心理援助,將會導致一些個體出現嚴重應激障礙或創傷後應激障礙。因此,從2008年汶川地震後,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指導性文件。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病毒傳染性較強,導致很多患者、密切接觸者、家屬等出現嚴重焦慮和恐懼情緒,因此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對於我們更加深入細緻做好群眾工作,深入落實科學防治要求,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國務院和衛健委也及時發出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開通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

本文旨在系統回顧國內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現狀及存在的短板問題,希望有助於及時完善我國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體系。

一、我國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現狀

(一)自然災害後的社會心理援助

中國是世界上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大型災害頻發,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給災區群眾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災害發生後,在安排好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的同時,及時、恰當地開展社會心理援助,可以幫助災區群眾調整心理,積極應對災難,順利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社會生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災害社會心理援助工作,要求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災害社會心理干預機制,全面加強社會心理服務。2008年汶川地震後開展了聲勢浩大、持續多年的心理援助,因此2008年被稱為中國心理援助元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及中國心理學會聯合發起的“我要愛”心理援助在災區持續了5年之久,志願者參與人數近千人。在災區建立了心理援助熱線和持續三年多的工作站和心理服務中心,培養了災區大量心理老師和志願者。

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
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為救災官兵舉辦心理援助講座

2018年5月8日,“心理援助2018國際研討會暨汶川地震災後心理援助十週年紀念大會”在京召開,會上發佈了我國第一份災後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援助的工作標準,並提出相關行動綱領,旨在進一步規範和指導心理援助工作。

(二)社會安全事件後的社會心理援助

除了自然災害,近年來還發生了一些社會安全事件,如新疆烏魯木齊發生的打砸事件、昆明發生的暴恐襲擊等事件。恐怖襲擊事件同樣會造成民眾心理恐慌,也需開展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和社會心理援助。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中科院心理所應雲南省心理學會邀請,先後派出5名經驗豐富的心理援助專家前往昆明,開展“3.01”昆明暴恐事件後的心理援助工作,針對參與一線處置的公安、武警等工作人員進行危機干預的現場督導及培訓。

(三)特別重大事故後的社會心理援助

最近幾年突發的特別重大事故後也都開展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如2013年青島黃島爆炸、2015年天津濱海爆炸等特大安全事故,開展了持續一年左右的心理援助。

重大事故後的心理援助範圍相對比較小,持續時間短,主要處理傷亡家屬及倖存者的心理危機,對社會影響比較小。一般來講,重大事故發生後,當地心理援助隊伍可以應對,不需要其他地區的心理援助隊伍參加救援。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心理援助

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往往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民眾容易產生恐慌情緒,需要及時開展社會心理援助。2003年非典期間,廣大精神衛生工作者積極開展科普宣傳,疏導大眾的焦慮恐慌情緒。在小湯山醫院也開展了針對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援助。但是由於當時心理諮詢師資格認證剛剛開始,針對大眾的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相對比較少。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範圍廣,影響人群多,導致全國大量企業停工停產,特別是旅遊、酒店、餐飲、娛樂、交通、出租等行業影響巨大。為了響應中央號召,全國心理學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了各條戰線的心理援助,根據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統計,截至2月中旬全國開通了448家心理援助熱線,7個互聯網平臺,11條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援助熱線。

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

二、國內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

存在的主要短板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心理援助能力的不斷提升,社會心理援助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截至2018年5月,全國共培養心理諮詢師137.2萬人,還培養了大量心理治療師、社工師,為開展社會心理援助提供了人才隊伍的儲備。

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智能手機移動終端應用,心理援助的內容已經可以快速到達每個人的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APP,有效提升了心理援助的實效。

雖然我國開展社會心理援助的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應急響應越來越快,管理越來越有秩序,隊伍越來越有規模,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短板問題:

(一)缺少一個有效的組織體系

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各地心理援助隊伍基本上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一個高效的組織體系。但在本次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中,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於 2020 年 1 月 27 日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的指導原則的通知》明確要求“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統一領導,並提供必要的組織和經費保障。

由全國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學會發動具有災後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專家,組建心理救援專家組提供技術指導,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協調下,有序開展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工作”。

2月2日下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2 月 7 日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指導各地有序開展疫情社會心理服務工作。

各地積極響應,紛紛建立了心理援助熱線,但是沒有形成一套高效的心理援助組織管理體系,行業協會發起的心理援助行動並不能及時納入屬地指揮部管理,無法協調指揮,資源無法調配,效率和質量難以保證。因此,亟需建立一個平戰結合的高效的危機發生前後都能運行的社會心理援助組織體系。

(二)缺少一套分級響應的機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範圍等因素,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目前不同級別響應的應急預案中均沒有一套分級響應的心理援助機制。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提到,要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等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即提到個體層面的心理危機干預,並沒有提及群體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都未明確涉及心理相關的內容。

由於沒有在分級響應預案中包含心理援助的分級響應,目前的心理援助基本都是各個行業協會發起,戰時才納入政府各級防疫指揮部指導下開展工作。

因此,應儘快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條例及相關應急預案,增加分級響應的危機干預及社會心理援助內容。

(三)缺少一個分級響應的平臺

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這次抗擊疫情,雖然國內心理學界和社工界行業協會及學會及時響應中央和國務院號召發起了心理援助行動倡議書,快速組織專家和招募志願者發起了心理援助行動,各地也開通了心理援助熱線。

然而,500多條熱線並沒有統一的專家委員會指導,熱線質量難免良莠不齊,各行其是,有些三四線城市的心理援助熱線志願者並沒有經過培訓,也缺乏督導。由於缺乏全國一盤棋的統籌規劃,導致資源浪費,在響應的速度與效率上深受影響。

因此,亟需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分級響應的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綜合平臺,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響應級別,啟動不同的心理援助行動預案。

(四)缺少一支專業訓練的隊伍

在這次抗擊新型肺炎的戰疫中,由於疫情特殊,病毒具有較強傳染性,除了少數精神科醫生進入方艙醫院進行現場干預,絕大多數心理援助都是通過熱線和APP平臺進行的。從“微心戰疫”招募的近3000多名志願者來看,只有三分之一具有心理諮詢師資格,很少有心理援助經驗,很少接受過危機干預培訓。

如果不組建一支訓練有素、專業化、規範化的心理援助志願者團隊,下次大的災害發生後,還會重複汶川地震及這次抗擊疫情的“戰時一哄而上,戰後一鬨而散”的一盤散沙的現象,既不能保證心理援助效果,又不能維護心理援助的社會形象,還容易讓求助對象對心理援助產生反感和牴觸情緒。

因此,亟需建立一支平戰結合的專業化、規範化的心理救援志願者團隊,平時開展演練比武、培訓、考核,戰時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後,迅速集結,及時出動,在各級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有序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

(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預案

2012年6月25日,國家減災委員會制定下發《關於加強自然災害社會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明確災害社會心理援助的職責分工、具體流程和應急響應的啟動條件、響應措施、終止條件等,規範災害社會心理援助的行為。

2013年5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心理援助的內容;發生突發事件後,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組織開展心理援助工作。

2018年11月16日發佈的《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要求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在事件善後和恢復重建過程中,對高危人群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這些文件雖然都有明文要求,但至今尚未落實到位,每次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由國務院聯合指揮部或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緊急出臺臨時性指導文件。

(六)缺少一套部門協同的制度

由於突發事件後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遭受嚴重衝擊,常規協調應對辦法往往失效,所以需要建立聯合指揮部,協調指揮各個相關部門。而社會心理干預及心理援助涉及多個部門,需要把心理援助統一納入到突發事件聯合指揮部的下屬機構,在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下開展工作。

這次抗擊新型肺炎的戰疫,已經體現出這一指揮協同機制,國務院應對新型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於 2020 年 1 月 27 日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的指導原則的通知》明確要求“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統一領導”。

其實,按照2018 年 11 月 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國家信訪局、中國殘聯聯合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各試點地區應建立健全由黨政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如果各地能夠建立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各地就可以依託這一體系開展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

(七)缺少一套效果評估的體系

在汶川地震時,曾經出現過“防火防盜防心理干預”現象,說明如果心理干預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援助,如同醫學援助,如果不專業可能會給求助者帶來二次創傷。

因此,心理援助的效果評估很重要,然而,由於缺乏系統組織管理,缺乏一套系統的效果評估工具,因此,每次心理援助結束後,大多項目只有援助的人次,數量,缺少質量和效果評估體系。

因為大多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理論、方法、技術都是來自西方,未必都能適合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語境,如果不能做好效果評估,就妨礙了篩選和創新有效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心理干預方法, 就會導致心理援助的時候亂象紛呈。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對心理援助預案進行效果評估的體系。

(八)缺少一套培訓認證的標準

突發事件後社會心理援助包含心理急救、危機干預、壓力管理、心理創傷治療、復原力重建等一系列專業方法和技術,志願者需要經過專門培訓。但是,目前每次突發事件後,招募志願者,大多數缺乏專業培訓,雖然有諮詢或治療經驗,但是沒有心理援助經驗。

因此,很容易導致心理危機干預心理諮詢化或心理治療化,起不到真正危機干預的作用。應該組織培訓註冊認證一支覆蓋全國的突發事件危機干預專業化心理援助志願團隊,而不是臨時招募,匆忙培訓,緊急上陣。因此,需要根據國際標準、結合國情制訂一套突發事件危機干預的培訓課程、考核標準、註冊認證體系。

結 論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突發公共事件對個體心理健康及群體穩定的的影響,突發事件後的社會心理援助已經成為危機應對的重要環節。我國在汶川地震後突發事件後的社會心理援助相關法律條例和機制越來越完善,特別是從十九大以後,不斷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為平安中國和健康中國提供了重要保證,也為突發事件後心理援助提供了人員及機制保障。

但是,社會心理援助體系仍然存在著諸多短板問題,特別是存在缺少有效的組織體系、分級響應的機制、分級響應的平臺、專業訓練的隊伍、部門協同的制度、行之有效的預案、效果評估的體系、培訓認證的標準等八個短板。因此,未來需要在突發事件後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條例和制定預案方面進一步增加和不斷完善突發事件後的社會心理援助相關內容。

祝卓宏,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應急心理行為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委會秘書長,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公職人員心理健康管理分會副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委會副主任委員。2003年參加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的心理危機干預,還參加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黃島爆炸、天津濱海新區爆炸、昆明3.1暴恐襲擊、烏魯木齊7.5事件等突發事件後的心理援助。

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

排版:譚 陽

審核:潘文霞

疫情专刊 | 国内突发事件后社会心理援助现状与短板问题

北京市地震局官方網站

http://www.bjdzj.gov.cn/

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

https://weibo.com/u/2892818962

地震數字科普館(PC版)

http://dsm.besn.org.cn/

北京市防震減災科普網

http://besn.org.cn/

《城市與減災》雜誌網站

http://www.csyjzqika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