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提起诗人,你会想到谁?天马行空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豪放旷达的苏轼?还是苦吟推敲的贾岛,文不如人的宋之问,痛失古国的李煜?

古往今来,关于诗人存在的价值和诗歌的意义,一直讨论不绝。有的人认为因为有诗人,所以平淡的生活被他们调和成一杯杯香醇的美酒,世间的美好被他们升华并传递,有价值的思想被他们坚守并弘扬,还有那些难言的情感,五味的人生,亦被他们阐释,让我们明晰和通达。也有人认为,诗人除了吟诗作赋,实则百无一用,甚至“诗人空谈,文人误国”之论,也不绝于世。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我认为:真正的诗人,其实都是活得很纯粹、很有追求的人。他们存在于世,本身就代表一种真善美的力量,也代表一种坚守和创新,他们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而正因为有这种价值,所以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不会被精致到功利和庸俗的“务实主义”带入到一种单调、固执、甚至昏暗的文明荒漠中,让我们成为一个个只有物质欲望、没有有趣灵魂,只屈从于人类本能的个体。

一、 诗人代表真纯

翻看中国历史,文明的成就让我们骄傲,但虚伪、阴谋、狠毒也渗透到文明的进程中,那样刺眼和冷峻。但却有这样一群人,虽没有帝王的丰功伟绩,侠士的义薄云天,富贵之人的纸醉金迷,凡夫俗子的奇闻异事,他们似乎看起来单纯,甚至痴讷,但纵然面对有志难舒,人生无常时,始终保持真的性情,活成了自己本来的面貌,他们就是诗人。比如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纵然“守拙归田园、草屋八九间”,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做一个在官场里阿谀奉承,卖弄虚伪的不自由之人。我们讨厌虚伪和丑恶,那么陶公之真性情,为保持真性情而做的努力,自然得到很多人喜爱。也许你会说,陶渊明只要收敛、隐忍一下,做个好官,不更能造福社会,有更高价值吗?或许如此,但若人人如此,则世间恐怕再难见真实,虚假一旦失去了求真的道德约束,就如脱缰野马,毫无顾忌,后来的人会在这条放纵道路上变本加厉,演变成没有任何羞耻感的利己主义者,那么这个世界将很可悲。

屈原、曹植、李白、王维、梅尧臣等大多数诗人,也都是真纯的代表。

人活在世,难得贵真,唯有真性情之人,才让我们在这纷繁世界中依然看到我们最应该追求的东西,不被虚假完全迷惑和洗染。

二、 诗人代表仁爱

仁爱是善良的升华,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人身上结出的非常高尚的果实。正因为诗人多真纯,所以诗人也多仁爱。求真的本心,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或者道家和佛家等思想,让他们的心像磐石一样坚固,也像水一样柔软。他们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们用诗歌这种特别适合抒情言志的文学形式,在表达自己关切思想的同时,激发更多人把目光投向需要关注的地方。

杜甫是仁爱诗人的代表,他的许多诗,都带有忧国忧民的仁爱情怀。比如其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杜甫因为安史之乱一路颠沛流离到蜀地避难的一段生活,是杜甫一生中饱尝艰辛的时候。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从这首诗,我们看到了杜甫无房无衣,饥寒交迫的艰难处境。八月的秋风,连绵的秋雨,乱哄哄的村童,孤苦的诗人。但纵然这样艰难绝望,杜甫还是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悲悯天下,心系众生的感人肺腑诗句。

诗人的仁爱,让他们在自己不论安宁还是离乱时,总能在关心自己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更多需要关注的人,让善的思想始终在全社会传递。而这种思想,在抵制黑暗和丑恶的同时,就会激发更多人的仁爱思想,形成一种仁爱的合力,让统治者把目光投向人民,让底层受苦的百姓看到改变的曙光,进而改变历史和社会风气。所以,如果没有诗人,这个世界不知该怎样冷酷和黑暗。不仅杜甫如此,建安七子中的“王粲”,魏晋时的阮籍、鲍照,唐时的白居易,宋时的陆游,元代的元好问等,都是仁爱诗人的代表。

三、 诗人代表美好

这种美好,既有诗人对耳目所感的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美好人品,美好思想等的歌颂。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是人格的美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追求的美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理想的美好;“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景物的美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情感的美好......世间美好,几乎被诗人道尽,也正因为他们对世间美好的不断歌颂,才使得不管历史如何发展,庸俗和丑陋始终不能将整个社会笼罩。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让我们在诵读其诗时,自然受到一种明净和贵气的熏陶,这种熏陶会成为一种释放美的力量,进而推动全社会不断发现美、创造美。比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是一个各方面都追求美好的人,先看其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这首诗写醉后在望湖楼所见,对景物的动态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连用很多动词,节奏明快而流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是一首好诗,更是一幅描写下雨时景象的绝妙动态画。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才学之高和苏轼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之卓越。而苏轼的有些诗词,不仅表现了苏轼审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表现了苏轼的人格美、追求美。

再如其词《定风波.夜行黄沙道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写在诗人醉后回家遇雨的词。充分表现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却仍然无畏无惧,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苏轼一辈子文如其人,但也就像他说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然人品高贵,才学满腹,然其艰难坎坷又何其多。但苏轼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自信开朗,坦然面对,纵然被贬岭南,他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诗句,再被贬到海南岛,他还有“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样豁达的诗句。更可贵的是,他不论走到那里,都把好事做到那里,西湖上的苏堤,海南岛的东坡井等,就是他一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实写照。这个人品高贵,才华超凡,又崇尚实干的诗人,就是人格美、追求美、才学美等各种美的代表。

四、 诗人代表坚守

总有一些人,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始终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对世间道义、美好等的坚守,他们宁可自己遭受打击和折磨,也要将道义发扬光大,美好呈现世间,在黑暗中为世人点亮前路,在庸俗中为世人展现高贵,他们就是诗人——在磨难中坚守的人。也正因为有他们存在,时代才不会走向荒凉,有他们存在,是社会的大幸,文明的大幸。这样的诗人数不胜数,比如韩愈和叶挺。

作为“古文运动”的首倡者,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美誉。韩愈虽才华绝伦,抱负远大,但却因正直而屡遭排挤和贬谪,比如他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唐宪宗崇佛,想要迎取佛骨,朝中众臣为讨好皇帝,保住个人荣华,逢迎附和者众多,韩愈不畏触怒皇帝逆鳞而上书,终于招来弥天大祸。但他无怨无悔,其刚正不阿,对正义和忠贞的坚守,由此可见。所以,正是由于有韩愈、柳宗元这样不管个人处境,仍坚守道义和真理的人在,才能在浮华藻丽、空洞无实的骈文横行时力推代表儒家思想,文以明道,经世致用的古文,最终改变文风,以文风的转变带来社会风气的转变。这不仅是文学之幸,更是社会之幸。

诗人身上的这种坚守,不仅是道义的坚守,更多的是一种人格操守的力量,比如叶挺将军《囚歌》,就是叶挺一生铁骨铮铮,光明正义的代表。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五、 诗人代表创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不仅是真纯、仁爱、美好、坚守的代表,更是创新精神的代表。清代学者赵翼作品《论诗》其二,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批驳了“厚古薄今”的创作思想。这种推崇自主创新,反对机械模拟的创作理念,不仅是文学创作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需要的。诗人就是这样,有时他们看起来非常保守,保守到近乎憨痴,但有时他们又是突破和创新的代表。诗人们思想上的单纯和对自由的向往,让他们更能在纷繁和默守陈规中找到前进的灵感,获得突破的力量,而一旦他们有了突破,那么社会的思潮,文明的进步有时也跟着突破。比如李白,他的诗歌创作有时并不拘于格律和字数的限制,例如其诗《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就像萨特说的:“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一些东西。”这就是诗人,他们一边坚守有价值的东西,一边在坚守中找到突破。除此之外,诗人之所以是创新的代表,还因为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力,则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了想象力,那么就会走向衰落。

宋以后,的确出现了诗歌繁荣不再,新的文学体裁取代诗歌主导文坛的状况,但好的文学作品,仍然带有诗歌的气质,比如王实甫《西厢记》中语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水浒传》中描写林冲雪中行走的句子:“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等句子,其意境之优美,并不输于诗歌。可见诗歌虽繁荣不再,但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亡。

诗人,真善美的代表,坚守中的创新者

总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是文学殿堂上的高雅之花,是奇妙之灵,精炼的语言艺术。寥寥数语,就把人带入一个美好的境界。而这一首首好诗的创作,离不开一个个诗人。他们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代表真善美、坚守和创新。的确,也有诗人并无实际的“务实致用”之才,但诗歌和诗人的价值,又岂能仅仅用“务实致用”来衡量呢?有了诗歌和诗人,我们的世界才不会走向干枯,灵魂才不会走向黯淡,美好才不会中断,创新的溪流才永远不会枯竭,我们的世界才更加明朗。

存在就是价值,因为有诗人,我们的世界更明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