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GGV符績勳:基金行業呈分水嶺趨勢,好的寡頭化、差的被淘汰


對話GGV符績勳:基金行業呈分水嶺趨勢,好的寡頭化、差的被淘汰

投資機構,其實關鍵在人效,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生意,要看每個人能做多少事。GGV的投資邏輯不是人海戰術,更多是靠小投資團隊,快速判辨,快速選擇,繼而通過中臺能力賦能被投企業。

撰文 | 藍洞商業 郭朝飛

符績勳喜歡漫威系列的電影,由於太忙,一般都是在飛機上看。但更忙的時候,甚至連這點時間都被擠掉了。


作為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的投資生涯超過二十年,投資過百度、去哪兒等明星項目,參與促成過多起合併,比如優酷土豆、去哪兒攜程、滴滴快的、運滿滿貨車幫、Grab和Uber等,也因此被貼上了“併購紅娘”的標籤。


資本寒冬是當下投資圈的基本論調,符績勳這樣的老江湖也不得不承認,“2019年不踩空,沒有踩到特別大的雷,其實就是一種成就。”

對於基金行業,他判斷2020年可能會是一個分水嶺,好的基金脫穎而出,不好的可能會被淘汰、洗牌。


GGV給行業的普遍印象是穩健,或許正因此,2019年符績勳覺得幸運。


2019年,GGV實現三億以上美金的現金退出,有三家被投公司在美國與中國上市,尤其是金山辦公WPS這家老牌公司讓符績勳動容。他評價說,金山辦公WPS也是非常難得的一家公司,成立31年,在互聯網界算是個老人了,這樣的一家老牌企業,經歷了多年的起伏終於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表現還特別好,股價翻了200%。


資本寒冬還會持續多久?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符績勳認為當下可能是投資未來最好的時候。往往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是最佳的投資時刻,此時此刻更需要反向思維。


以下是「藍洞商業」近期參與的一個與符績勳的對話摘要:


分水嶺


問:都在說資本寒冬,你們的感受是什麼?


符績勳:2019年市場特別不確定,從高往低走。大家都在關注中美問題帶來的各種影響,這是一個大環境。


我們也在判斷未來整個經濟局勢的走向,各有各的說法。未來兩到三年,全球宏觀經濟有很多不確定性,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之前是全球化,人才、供應鏈等方面的全球化,市場流動性很高。但是過去的一年“全球化受阻”,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不同。


問:這會對中國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符績勳:在全球化受阻的過程中,意味著很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購,中國可能會發展出更多進口替代產業,這個進口替代是多元的,包括政府、國企、央企的消費行為。又比如手機供應鏈的重塑,可能需要更好的國產化技術和產品。這裡面都湧動著新變化。


新機遇需要時間,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新選擇的培養需要週期和過程,可能至少是兩三年。創業者怎麼在這期間做選擇與取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也進入一個新階段,從2018年開始就業人口負增長,同時伴隨著老齡化,要求中國人均產能或者人效有更高的效率。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我們GGV提倡Evolving Enterprise(企業互聯網變革)。過去20年,中國是大量To C市場,To C互聯網化帶來的機遇,未來20年就是企業互聯網化。


所以,近一年來,我們整個團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看企業互聯網。我說的企業互聯網,是一個更全面的企業互聯網,不僅僅是SaaS,還包括B2B平臺、智能終端IOT、機器人等一系列機遇。所以未來中國一定會有機會。


問: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過去一年GGV好像在市場、人員等方面一直擴張。


符績勳:2010年以來,我們的人數一直在遞增,現在全球整個團隊也就不到100人,資產管理規模(AUM)是62億美金,算下來我們的人效是很高的。作為投資機構,其實關鍵是人效問題,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生意,看每個人能做多少事。


在比較長的時間裡,我們的人數在穩健增長,投資範圍也不斷擴大,但並不是爆增,沒有從幾十人一下到幾百。當然,我們的投資邏輯和方式也很不一樣,不是靠人海戰術去覆蓋市場,更多是靠小投資團隊,快速判辨,快速選擇,繼而通過我們的中臺能力賦能被投企業,這個模式讓我們的人效可以更高。


大家都在說資本寒冬,未來兩年市場更加不確定,但這個時候可能是投資未來最好的時候。往往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是最佳的投資時刻,此時此刻更需要反向思維。寒冬之下,估值更理性,而且錢少能讓拿到錢的企業資本效率更高。當然,未來兩年不一定是退出的好時候,但是五年或者十年後再看,可能2019年、2020年投的幾個項目回報是更好的。這或許需要未來五到十年間去證明的事情。


問:如何判斷投資行業的走勢?


符績勳:我覺得,未來一兩年,有品牌的、表現好的基金,會越容易拿到錢。所謂的品牌基金或者品牌寡頭化,未來三、五年在中國會逐步形成。


2020年可能會是一個分水嶺,好的基金脫穎而出,不好的可能會被淘汰、洗牌。2019年已經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未來一兩年會持續優勝劣汰的過程。在我看來這是件好事,讓優質的團隊、優質的企業或者優質的機構留下來,大家的投資會更精準,相互之間也會提升被投企業的價值。


不踩坑就是成就


問:用幾個關鍵詞形容你的2019年。


符績勳:相對穩定,尤其在面臨2019年挑戰可能比往年要多的環境下。


問:2019年GGV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符績勳:最大的收穫,是我們走出中國跟美國,進一步實現全球化的佈局和夢想。這一年,我們開了新加坡辦公室,投了兩家印度項目,一家越南公司,馬上會有兩家印度尼西亞的公司。當然,也不是開一個辦公室這麼簡單,也搭建了東南亞、印度的投資小分隊。


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三億以上美金的現金退出,這意味著我們交還到LP手上的現金超出了三億美金,這個金額不含已上市所產生的流動性價值。今年有三家GGV投資的公司在美國、中國上市,分別是Slack、Peloton和金山辦公WPS。


這一年GGV在整個投後服務上,包括人才運營、市場品牌以及政府公關等等能力強化了很多,幫助被投企業做了很多關鍵的事情,這一點讓我感覺很好。“募投管退”,投資機構在“管理”這個環節上去多下功夫,對被投企業往往能起到極大的幫助。


問:有沒有不足或者錯失?


符績勳:失的話,整個宏觀環境裡的中美關係、貿易和科技摩擦、地緣政治問題等等,無形中帶來了很多壓力,我們的一些portfolio壓力也加大不少。這一年走來著實不易,整個市場面對各方面的挑戰都比較多。尤其是近一年中國的政策整體偏緊,很多portfolio的戰略甚至人事都面臨調整。如果你在2019年沒有踩坑,就可以算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問:有沒有總結你個人的得與失?


符績勳:從個人決策角度來說,從開新加坡辦公室到東南亞、印度佈局,對與錯現在其實很難說,只能夠讓時間來證明。


問:有沒有什麼事讓你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符績勳:今年不踩空,沒有踩到特別大的坑,其實就是一種成就。整體來說,這一年來我們還是比較穩的,這也反映了GGV整體還是偏穩健風格的。


問:2020年你最想完成的願望或者最想做成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符績勳:2020年GGV就滿二十歲了,我們也算是投資界的老兵了。我個人投了百度,GGV投了阿里,還投出一系列六十幾家優秀的獨角獸企業和其他發展穩健的創業公司,不謙虛地說,業績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2020年我們也有一部分被投企業達到了上市體量,也還會有上市的退出;而在投資上,我希望持續地在國產化、企業互聯網化這些方向,繼續佈局。


從團隊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會持續增加。雖然市場不好,2018年我們完成了募資,算是融了一筆大錢,我們現在也做人民幣基金,相較市場還是比較順利的。


問:新的一年,你想對GGV的同事們說點什麼?


符績勳:

2020年,其實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更大程度上去夯實自己的業務。之前的市場環境讓大家相對浮躁,很多時候都在做比較,恐懼和危機感都來自競爭,很多創業者怕失去先機,想著多拿點錢,因為要跑馬圈地,要拿下市場。在我看來,快速增長尤其是拔苗助長,在未來一兩年不一定是件好事。只要你做好自己,業務做紮實,未來市場的空間會隨著你的自有產品和實力不斷提升,業務是需要時間來釋放能量的。


答案不是最重要的


問:投資時,你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形成了一套可複製的方法論?


符績勳:我做投資二十年,會發現從投資一個人到了解一個人,可能會有一些反差。做投資看人這種感覺,是磨練出來的,很難說有一個絕對模版,某個創業者好,某個創業者就不好,肯定不是這樣。比如很多技術背景的創始人都是工科男,相對來說偏內向,但在投資的過程中,會發現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改變的。


所以,看人只能說是一種感覺。投資做久了,跟創業者合作多了,會去覆盤,看看這個人我之前對他的判斷和現在的理解之間有什麼差距,覆盤的過程中會慢慢形成一定的標準,這是下意識的標準,也很難列出來。


問: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名校畢業精英,一個是很全面,沒什麼明顯短板,你會選擇投哪個?


符績勳: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要看他做的事情,人跟事必須匹配。從培養人的角度,我希望一個人更全面,最後肯定會有長板和短板,但短板不是很短,長板能儘量拉長。回到投資,要看他做的事情,這決定著對這個人的要求是什麼。


問:對於認識的人或者熟人,你怎麼做投資?


符績勳:我有一個認識了很久的朋友目前在創業,大背景上也符合中國創業者出海的潮流。但我一直在考慮或者判斷的是,他的綜合能力是否可以駕馭一個大企業?我們認識這麼多年,他的性格和綜合能力我都瞭解,他有技術能力,但能不能管好一家大公司,我有點不太確定。所以,雖然是多年朋友,基於這一點不確定,我可能不會選擇這個項目投資。


做投資,有時候離你近的人可能比較瞭解,但卻容易用感情去做選擇,所以做投資我會盡量客觀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做這個項目、這個公司。


問:所以你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從各個角度看人?


符績勳:

你永遠都在想,這個創業者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我們跟創業者交流、溝通的時候,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答案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思考、分析、表達,考慮問題時的反應,還有他的個性、思維等等更重要。我會通過這些東西推導創業者是否適合做這件事。


我們也會從側面去了解,創業者怎麼跟其他投資人溝通,如何跟團隊溝通,團隊如何評價他。所以,有很多綜合因素在裡面,我要匹配他做的事跟他這個人,越符合、越匹配,成功概率應該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