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伴随一代又一代父母长大。孔融将大梨子让给“需要尊敬的哥哥”和“需要照顾的弟弟”,获得了许多赞誉。在引导孩子学会谦让时,你是否也喜欢用孔融的故事教育他吗?

在这之前,父母首先要考虑一下,孔融对待哥哥弟弟选择了不同的处事标准,这真的公平吗?

如果孩子像孔融一样永远留给自己最小最差的东西,孩子不会觉得委屈吗?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吗?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先接受真实的自己,再去理解道德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爱他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只有我们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被满足之后,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去帮助他人。

有好东西,谁不想要呢,小孩子更是如此。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想要”,首先要做的其实是接受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想要好东西,是可耻的行为。

更何况,幼儿认识世界的过程本身就是从自我开始,在尚未树立“他人”的概念以前强行要求孩子分享和谦让,对树立孩子的独立意识是有弊无利的。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强迫孩子分享会有什么危害?

1、孩子会隐瞒真实想法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指出,4-7岁属于幼儿道德发展的前习俗道德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做出的谦让行为,出发点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和喜爱,或是避免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惩罚。

家长对孩子的“谦让”教育不但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反而会导致孩子因此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说出不真实的谎言。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2、形成讨好型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了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妈妈拿了苹果给两兄弟分,他一眼就看到了最大最红的那个,但是弟弟先表达出了想要大苹果的心愿,结果弟弟被妈妈教训说太过自私、不懂礼让。这个罪犯听到后赶紧说自己要小苹果,反而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并得到了真正想要的大苹果作为奖励。

通过撒谎获得想要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最终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

更常见的是,不少孩子刻意迎合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喜好,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诉求,进而形成内向、自卑、缺少安全感的讨好型人格,生活的很不快乐。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如何让孩子真正学会分享?

  • 不要否定孩子的“自私”

要明确的一点是,当孩子第一次出现了“自私”的行为时,不要急着打压,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必经的阶段。开始树立起物权意识,通过认识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区分出自己和他人的界限。界限感清晰的孩子,不必担忧被掠夺,才会更愿意与他人分享。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 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不管是在家中分享食物,还是在外与小朋友共享玩具,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点孩子。

例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草莓,是不是很开心呀?”“大哥哥先把玩具让给你玩,你高不高兴?”逐渐让孩子意识到,谦让会获得另一种不同的快乐,树立起良好的情感基础。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 树立公平的规则

总有孩子不愿意分享给他人物品,也总有无法同时满足多个孩子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父母务必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游戏规则,不要一味地让大孩子迁就小孩子,也不要让小孩子完全听从大孩子。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逐步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形成同理心。随着孩子心智逐渐成熟,父母要不断教育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一人独占,要关爱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关爱。紫月妈推荐2本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的绘本——《幼儿情商行为管理》与《陪你长大》。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幼儿情商行为管理》分为10册,其中好朋友、大声回应这2册教会孩子如何分享、与同龄小朋友相处,很适合0-4岁的宝宝。《陪你长大》中《社交》这一主题,主要教会孩子如何与同龄人相处,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基本道理,拥有好人缘。

强迫孩子分享的2大“危害”,父母尽早了解,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