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当明清政权交替的时候,

汉人经历了难忘的剃发易服,

汉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衣冠服饰,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晚清和民国之间交替的时候,

民国统治者认为剪辫子和禁止女人裹小脚是弃旧图新的象征,

于是乎各省份纷纷响应,无数汉人的兴高采烈的剪掉了奴隶标志的辫子。

1911年10月10日,伴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

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服装体制,

民国服制也废除了“昭名分,辨等威”的旧式观念,

不再以服装来显示身份。

今天,就一起看看民国服饰

“西风东渐”的历史进程的写照: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

着长袍、马褂,戴六合帽(或称瓜皮帽)、穿双梁或单梁鞋。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六合帽(或称瓜皮帽)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

着长袍或长衫,但与之搭配的一切换成了西式宽檐帽、西裤与西式皮鞋。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前者中式的元素多,后者西式的元素多。

马褂原本是满人骑马的时候穿的衣服,后来不断演变,到了民国时期,成了礼服的一种。

很多古装剧中御赐的黄马褂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马褂,只不过颜色是,皇上特许的黄色。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说完马褂,再来说说长衫。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是清朝汉人根据满族旗装改制而来。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民国时期的马褂和长衫,在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方面都有基本的样式。

长衫一般是蓝色,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保守的中式服饰,很贴合中国知识分子温和、可信的形象。

与西装比起来,长袍算不上挺括,但是穿着的舒适性却胜于西装,

特别适合行动缓慢的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

民国文人很多都喜欢穿长衫,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说起民国服装,不得不提的,还有一样,就是中山装。

中山装的来历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因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中山装逐渐流行起来,而中山装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孙中山)

中山装的样式也有一定的规格:

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留学的中国人多穿西装。那时穿西装,是一种文化地位的象征。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而中山装是在西装基础上揉合了中国的传统意识,穿着稳重大方。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人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

不同的服饰,定格一段段历史,展现时代的变迁。

不少明星也穿改良版的长衫或中山装,各有各的特色。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张艺兴在《老九门》中的造型,他所饰演的二月红出身戏曲世家,剧中所穿的长衫颜色都用的比较大胆,看他这身打扮是不是儒雅又很时尚呢?

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鹿晗在录制节目的时候穿过一回长衫,本身颜值就超高的他,穿上长衫的模样就更显俊俏。

服装是一种记忆,

也是穿在身上的历史。

它以特别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