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由平民而成为封建帝王,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相比于朱元璋,刘邦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要更大一些

刘邦,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家世务农。他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并且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使社会趋向安定,生产得到恢复,为西汉王朝的腾飞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刘邦从公元前209年斩白蛇起义,到公元前202年消灭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前后不到十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在这之前和之后,任何一个天下大乱的历史时期都未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就是刘邦对中国历史的最伟大贡献。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刘邦比他的强大对手项羽,最初的力量是弱小的。就个人条件说,他不仅少文才(基本上未读过书),而且军事才能也远逊于项羽,但他却成了最后的胜利者。究其原因,虽说有多个方面,但他性格和品质的长处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己矣”。如果只从个人性格品质上找原因,苏轼的分析是正确的。能忍和不能忍确实在刘、项角逐中起了重要作用。

古时候所说的英雄人物,一定有超过平常人的气度,能够忍受平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在性格和品质方面,刘邦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忍。刘邦的能忍主要表现在见辱不怒,能屈能伸。

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 刘邦生于农家,其父太公和二位兄长都是老实勤快的庄稼汉,只有他不喜耕稼,专好浪游,而且屡戒不改。他的长嫂见他一个七尺八寸汉子终日好吃懒做,坐耗家产,不由心生厌恨,口出怨言。其父无奈,只好让兄弟三人分家。但分家之后,刘邦仍不改旧性,终日游荡,而且轻施家财,广交朋友,又好酒及色,气得太公骂他“无赖”,连衣食都不愿意给他,他却怡然自得,不以为意。

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有时怕老父斥责,不敢回家,便到两位兄长家栖身就食。后长兄去世,长嫂又讨厌这位小叔子,自然不肯继续接待。刘邦却不管长嫂憎嫌与否,仍然不断上门找饭吃。

有一天, 刘邦又带着他的一帮哥们,到长嫂家吃午饭。长嫂本来就不愿接待,又见添了许多朋友,就更不肯供给。便想了一个办法,故意跑到厨房,用瓢涮锅,假装饭已吃过。刘邦信以为真,自悔来迟。友人倒也知趣,便作别自去。刘邦把朋友送走之后,又回到长嫂厨房内,却见锅上腾腾冒着热气,羹汤足有大半锅,这才明白是长嫂使刁弄假。但他也并不向长嫂发火争论,只是叹了一口气,掉头而去,从此再也不到长嫂家。

汉高祖刘邦,除了无赖,过人之处就是能忍

这件事虽小,却能看出刘邦年轻时候就不是那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呕气争胜的人,尽管他的这种见辱不怒的大度,有时候近乎无赖。

刘邦的能忍并非出自天性,他的天性倒是与此相反:傲慢,喜欢骂娘。他是当忍则忍,只要应当忍耐,再大的火气也能咽,再大的委屈也能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