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後的將軍,為什麼不去打魏國,卻和“盟國”東吳血戰到底?

劉禪投降了,蜀漢亡了。鎮守永安的巴東郡太守羅憲成了蜀漢最後的將軍,他手上還有兩千人馬。羅憲很快面臨了一個難題,東吳軍隊來了,究竟是守,還是放。

羅憲,巴東郡太守


蜀漢最後的將軍,為什麼不去打魏國,卻和“盟國”東吳血戰到底?


永安是益州的東大門,離東吳很近。成都離永安遠,而且魏軍佔領成都後,內部先後發生鄧艾被抓、鍾會姜維叛亂等事件,魏軍根本無暇顧及永安。如果羅憲選擇和東吳軍隊合作,藉助東吳的力量,有可能替蜀漢報仇雪恨,把魏軍趕出益州。

但是羅憲沒有選擇和東吳合作。《資治通鑑》記載,羅憲認為東吳不是來履行同盟支援的責任,而是來乘火打劫的(“有兼蜀之志”),因此堅決守住永安,不讓東吳軍隊通過。

其實,早在魏國剛發動滅蜀之戰,東吳就曾派丁奉向壽春進軍,派丁封、孫異前往沔中救援蜀國。後來因為得到劉禪投降的消息,東吳才停止了救援行動。

蜀漢地圖


蜀漢最後的將軍,為什麼不去打魏國,卻和“盟國”東吳血戰到底?


羅憲還派人突出重圍,向魏國的安東將軍陳騫求援。陳騫是魏國在荊州前線的總指揮,而不是伐蜀的負責人,可見當時佔領成都的魏軍根本沒來得及和羅憲建立聯繫。

羅憲只有兩千人,但是據險固守,居然給東吳軍隊造成極大的麻煩。先是步協(步騭之子)率軍來攻,被羅憲“大破之”。吳主孫休大怒,派陸抗率三萬人增援。羅憲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守住永安長達六個月。

陸抗,陸遜之子


蜀漢最後的將軍,為什麼不去打魏國,卻和“盟國”東吳血戰到底?


直到魏軍派荊州刺史胡烈率兩萬步騎攻打西陵(東吳西部邊境的軍事重鎮),實施“圍魏救趙”之策,東吳才從永安撤軍。羅憲把巴東郡完整地交給了魏軍,司馬昭任命羅憲繼續擔任巴東郡太守,加封陵江將軍、萬年亭侯。

羅憲拼死抵禦東吳,看上去是不願意讓東吳對蜀漢乘火打劫,是忠於蜀漢。但實際上,羅憲的另一句話更反映他的真實想法,《資治通鑑》記載,羅憲說“且漢已亡,吳何得久?我寧能為吳降虜乎!”

羅憲已經看透,蜀漢亡國後,東吳獨木難支,不可能是魏國的對手,還得找一個更靠譜的下家。所以羅憲拼死抵禦東吳,根本不是為蜀漢著想,不是想為蜀漢復仇,而是為了一己之私,他已經背叛了蜀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