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士姜飞军:“慎终如始,不胜不归”

在湖南对口支援黄冈第一批医疗队株洲分队成员中,有一名医生,抗“疫”两次,援藏两次。今年大年初一,在脚伤未愈的情况下,他拆掉石膏,奔赴战“疫”一线。最近,他又做了一个暖心举动:将上级慰问自己的物资转送给一名去世患者的父母。

发下来的慰问品,他转送出去

3月10日,株洲市二医院的工作人员提着粮油、牛奶等物资来到孙桂长、刘翠兰夫妻的家中。这已经是2月份以来孙桂长夫妇接受的第四批物资了。

其实,这些物资原本是发下来给驰援黄冈的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姜飞军的。但是姜飞军交代了院方,这些物资一样不留,全部转送到孙桂长家。

“姜医生把他们当自己的父母看。”3月10日,市二医院的工作人员与记者说起姜飞军与孙桂长夫妻的故事。

2000年,孙桂长的儿子因尿毒症成为姜飞军接诊的病人。自那之后,两家人因为这场疾病来往密切。

2012年,与病魔抗争12年后,孙桂长的儿子还是去世了。“儿子走后两年,我们夫妻根本缓不过来。”孙桂长告诉记者,妻子天天以泪洗面,自己也提不起劲做事,两个人天天就窝在家里。

因为是失独家庭,为了让夫妻振作起来,姜飞军把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将夫妻俩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过年过节准会塞红包给我,吃的用的,只要看到我们缺什么,就会买来送给我们。凌晨4点起床,来给我们搬家,亲儿子可能都没他那么体贴细心。”孙桂长的妻子说。

8年间,夫妻俩称呼姜飞军,从“姜医生”变成了“干崽”,而双方也从医患关系,变成了胜似亲人的关系。

拆掉石膏只为奔赴战“疫”一线

对44岁的姜飞军来说,抗“疫”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汹涌而至,参加工作不久的姜飞军主动申请,如同“钉子”一般在非典病房坚守三个月。因出色完成任务,被评为株洲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姜飞军说,作为党员就应当冲在最前面。

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姜飞军还主动申请援助西藏扎囊县人民医院。连续两年援藏,他克服高寒、缺氧等艰苦条件,将自身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

今年大年初一出发去湖北黄冈前,担心会影响报名支援,姜飞军“狠心”将自己脚上的石膏拆了。在黄冈抗疫一线,姜飞军带领队员冲锋在前,为了减少感染几率,他和队员都剪短了头发;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穿着成人纸尿裤上班,工作时间里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抗疫战士姜飞军:“慎终如始,不胜不归”

姜飞军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通讯员供图

“慎终如始,不胜不归。”仍在前线坚守的姜飞军说,这是所有医疗队队员许下的诺言。有这样的诺言,大家何愁战“疫”不胜。

“我不怕吃苦,只希望黄冈的患者都能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姜飞军的愿望和他本人一样,朴实而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