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羅振宇: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組數據:


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萬人。以2019年公報數據為準,可以得知2020年碩士總招生人數可能將突破100萬大關,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將突破10萬人。(博士與碩士招生人數之比按照1:9調增)。


這些數據對我們來說很抽象,那麼,回憶一下,在你畢業投簡歷時,企業在招聘中,是否標明:僅限碩士及其以上學歷;985、211院校畢業生優先呢?


許多人認為學歷不代表能力,高學歷的往往是打工的。


太多年輕人不求精進,只求歲月靜好。


周鴻禕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中說:“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


學歷就是一種能力,是學識的重要尺度。學歷代表眼界,眼界影響格局,格局影響一生。


所以,帶著你的靈魂上路,去迎接現實的大江奔流。


01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投資。


在楊絳同丈夫錢鍾書初回母校——清華大學任教時,進入文研所工作。


在一次同相關部門領導會餐時,因為沒有按照文研所副所長何其芳的意思就坐,而是坐在了周揚和鄭振鐸之間,另何其芳頗為不快,認為她有諂媚之嫌。


在這之後,文研所內分組,沒有一個組肯接納楊絳。在第二次全國文代會,唯獨楊絳夫婦不是大會代表。外文組集體編寫《西洋文學史》,唯獨楊絳一人未受邀參與。

身為所內唯一一位正研究員,面對這樣的不公待遇,楊絳並沒有表現出不滿,而是不爭不搶,繼續她的著作編寫。


她有著真性情,奮力進取,埋頭於文學翻譯。


於是,在一年後,楊絳完成47萬字的《吉爾.布拉斯》,並在《世界文學》分期刊出。隨後,又得到了翻譯《堂吉訶德》的任務。


《堂吉訶德》的翻譯歷時20年,1976年底全稿譯完。在楊絳自己校對四遍清樣後,於1978年3月出版。


楊絳翻譯的這本《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好的版本。


楊絳先生93歲時,出版隨筆《我們仨》,風靡文壇;96歲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楊絳文集》八卷。同時,她堅持整理簽字錢鍾書的文稿,共計將近200冊筆記。


楊絳先生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在當今這個浮華的社會,唯有不斷讀書,洗練自己,改造自己,才能不被同化,是成本最低的投資。


羅振宇: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02 覆盤,是精進最小的代價。


據說印第安人有個習慣,遠行的時候,每走三天,就要停下來一天,意思就是要走慢一點兒,讓自己的靈魂跟上來。我們工作、學習也要在快與慢之間尋找一個平衡,不斷覆盤自己的得失。


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安息日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每週一次,在那一天,以色列所有的政府部門、學校、集市、商場都要關閉,公共交通都要停止,人們放下所有的工作,回到家體驗幸福、昇華精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討。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是要求我們每天反省自己的為人、處事和學習收穫。


《覆盤》一書中寫到:“覆盤,不追究功過得失,不批評、不表揚,只是忠實地還原事實、分析差異、反思自我,學到經驗和教訓,找到未來可以改進的地方。”


覆盤,是將經驗轉化為能力,厚積而薄發。


朱光潛先生曾說:“現代人的毛病是勤有餘勞,心無偶閒。”人們忙著實現目標、實現價值、融入社會,卻忘了停下來豐盈自己。所以,我們可以分階段地停一停,審視自己的內心,做深入的思考,這是精進最小的代價。


羅振宇: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03 自律,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新冠性肺炎的爆發,全國範圍內停工停產達一個多月之久。有的人像往常一樣睡懶覺、刷抖音、刷電視劇,只有少數人可以堅持學習、讀書、健身。


之前看見一句黑色幽默的話:“在家宅著,圓了我當皇帝的夢,朕乃‘閒瘋帝’”。


一個人如何在大眾焦慮的疫情期中度過,他就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這期間,有個39歲的留美博士上了熱搜。


他春節回家探望父母,沒料想全家人感染了新冠肺炎,進入武漢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他捧著當代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聚精會神地讀著,被人們稱為“清流哥”。


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執行力,是一個人最佳的才華。世上沒有閒逸安穩的成功,想要成功,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只有自律,可以達到真正的精神自由。


羅振宇: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歲月並不靜好,我們需要負重前行。


2020年,是所有人的痛點,但也正是不同尋常的考驗,才能最大化催生我們重新開始、擁抱未來的鬥志。


勇敢地去奮鬥吧,你今天所有的付出,都會照亮你前行的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書亦陪你。春風十里,書亦陪你,讓我陪你說你心裡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