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禧嫔对清朝友好,康熙为什么反对朝鲜肃宗册封张禧嫔为王妃?

澹奕


张禧嫔拟册封为王妃时,朝鲜为大清的朝贡国,需上表康熙请求册封,谁知请封折出现了康熙姓名忌讳的“玄”字,只是小小惩罚了朝鲜,并未否定册封的结果。

李氏朝鲜到肃宗李焞掌权时,遇到一件顶大的烦恼事,那就是自己继位多年还没有儿子。这对封建君主来说,确实是够让人操碎心了,尤其是到了肃宗朝接连三代都是单传。

肃宗的第一个正妻20岁就死了,第二个正妻仁显往后为了帮助老公解决这个问题,便大度地提议再多选一个女人进宫。

这么一来,一颗妖星即将在朝鲜后宫冉冉升起。

这颗妖星叫作张玉贞,出身于翻译世家,在朝鲜被称为“中人”阶级,就是普通职工家庭,不贫也不富。

她的经历相当传奇。最初是因为家族卷入一场政变而受到牵连,被抄家进宫当了宫女。后来因为气质容貌出众,被肃宗看上,只是苦于正妻金氏氏个母老虎,不敢宠幸宫女。

金氏才刚去世,肃宗便迫不及待地宠幸了张玉贞,结果引起了肃宗母亲的不满,下令将张玉贞驱逐出宫,并在金氏丧期过后立即选了仁显王后为继妃。

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仁显王后入宫后一直都没有生儿子,为了传承王室香火,她主动向肃宗提出接回张玉贞,但肃宗的母亲是火眼金睛,还是坚决反对张玉贞入宫,看到她就打心眼里厌恶。不得已,一直到肃宗他妈去世,张玉贞才重返王宫。

其实仁显王后也不是什么良人,心里也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她之所以让这个大自己8岁的女人“二进宫”,无非是与其找个小狐狸精来勾引老公,不如让这个大龄老女人来承担生儿子的任务。

谁知张玉贞这个老狐狸更狡猾,二进宫后恩宠更胜从前,不久就升做昭仪。公元1688年,张玉贞顺利诞下肃宗的第一个儿子李昀(yun),母凭子贵,张玉贞又被封为正一品禧嫔,仅次于王后,这就是朝鲜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禧嫔。

这时,张玉贞也露出了她本来的面目,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势力,一群家族亲戚朋友都跟着鸡犬升天,张禧嫔这时大吹枕头风,陷害仁显王后,想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

支持仁显王后的一干大臣们,强烈劝谏肃宗顾及王后的面子,不要那么着急立世子,谁知道这肃宗是个性Boy,你们不让为我干,我偏要这么干,他不仅把李昀立为世子,还以善妒的罪名废黜了王后,将她赶出宫外。

张禧嫔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朝鲜王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以中人出身而登上国母之位的王妃了。

但张玉贞毕竟属于二进宫,年纪不小了,为了保持肃宗专宠,她不断打击陷害后宫其他年轻美女,将肃宗控制于股掌之中。

然而百密一疏,有个过去曾经侍奉过仁显王后的宫女崔氏,在宫中偷偷给仁显祈祷时,恰好被肃宗撞见,肃宗非常感动,其次崔氏长得也不错,就把她纳为新宠了。

后来崔氏怀了孕,张玉贞闻之大惊,三番五次想搞死她,但都未能得逞。肃宗得知后亲自把崔氏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待产,崔氏不负众望,生下儿子李昑(qin),动摇了张玉贞的地位。

张玉贞的狂妄骄纵让肃宗对她逐渐厌恶,开始思念起善良贤淑的仁显王后了,哎男人啊,失去了才知珍惜啊!此后肃宗又恢复了仁显王后的地位,把张玉贞打回“禧嫔”的原型。

公元1701年,仁显王后病危,张禧嫔暗中设置神堂,请巫师做法,意欲加害仁显王后。又让宫女把玩偶、麻雀、老鼠的骨灰埋在仁显住所的前院,尽搞些巫蛊之术,看来也是走投无路了。

真是恶有恶报,这件事被崔氏给告发了,肃宗顾念张禧嫔是世子的母亲,犹豫不决,在大臣多次劝谏后,才终于将张禧嫔赐死。

鉴于张禧嫔之祸,肃宗在下令赐死她的前一天正式下旨,“从今天起立为家国法制,嫔妃不可封后妃”,自此李氏朝鲜再也没有后宫嫔妃升为王妃的事情发生。

后人对张禧嫔多有谴责,谩骂之声不绝,说她是狐狸精,一颗妖星等,但是张禧嫔如何沦落这个下场,和肃宗这个男人,和社会体制难道没有一点关系吗?


莫山主说青史


张禧嫔(1659年-1701年)是朝鲜王朝肃宗李焞的宠妃,本名张玉贞,原本只是个出身低微的普通宫女,却因为容貌出众、国色天香,备受肃宗宠爱。

(张禧嫔剧照)

张禧嫔更是朝鲜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女性,美貌绝伦、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又是个心机女,借用肃宗的宠爱,扶植党羽、排除异己,也被称为朝鲜历史上第一“妖妇”。

从宫女到王妃,被人害过,也害过别人,最后因为宫斗付出生命代价。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和康熙又怎么会牵扯上关联?

1689年,也就是肃宗十五年,因为张禧嫔之前经常在肃宗耳边说显王后的坏话,显王后最终被赶出宫,张禧嫔上位。

同年五月,肃宗欲升张禧嫔为王妃,但是朝鲜当时作为清朝的附属国,所以必须得经过宗主国清朝的同意。

(朝鲜肃宗和张禧嫔剧照)

后来在张禧嫔升后没多久,备边司就以“中宫殿名号已定矣,奏请之举,不容少缓”,以此请求效仿朝鲜成宗废尹氏、立贞显王后故事,派人到宗主国清朝奏请册封。

肃宗同意之后立即派张禧嫔亲信东平君李杭为奏请使,前往北京讨封。

问题就在这里,题主说康熙没有同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朝鲜肃宗册封王妃实则和清朝关系不大,为什么会认为康熙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奏文】有问题。

(康熙剧照)

康熙看完之后,认为“奏文中【后宫】二字,谓诸侯不当用,且有【玄】字,犯其所讳(清康熙帝名玄烨)”为由索要罚金。

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朝鲜作为附庸国,不应当将自己妃子所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后宫”,“后宫”这两个字只能用在清朝宗主国身上。而“玄”字不用说,直接和康熙的名字相撞。

肃宗十六年(1690年),清朝使臣正式册封张玉贞为朝鲜国王妃,而肃宗自然要派使者到北京请罪,因为奏文用词不当,总得有所解释。既然这样康熙皇帝于是下令“李焞著从宽免议”。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原委,希望可以帮到您。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康熙并没有反对!

张禧嫔是朝鲜肃宗李焞之妃,先祖为高丽名臣张安世,李成桂建立朝鲜后,曾多次写信邀张安世入朝辅政,但均被婉拒,最后才派儿子张仲阳入仕朝鲜。

到张禧嫔父亲这一代,张家已经不是勋贵大臣了,而是普普通通的官吏阶层,做的多是翻译、画师这种职业,张禧嫔的父亲张炯和堂伯张炫都是译官。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肃宗六年(1680年),张炫卷入“三福之变”,被流放抄家,张禧嫔因此被收入王宫为内人,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宫女。

张禧嫔入宫后,受到李焞的曾祖母大王大妃赵氏的赏识,再加上李焞的母老虎王后金氏去世,李焞开始宠信宫女,容貌气质出众的张禧嫔就这么被李焞临幸并获得宠爱,地位水涨船高。

不过张禧嫔的得宠引发李焞之母王大妃金氏的强烈不满,她下令将张玉贞驱逐出宫,并在仁敬王后丧期过后给李焞选了继妃闵氏。

然而闵氏入宫多年无子,李焞又是三代单传,闵氏自觉地位摇摇欲坠,就主动向李焞提出将张禧嫔接回宫中,但因为金氏的反对作罢。金氏去世后,闵氏再一次提议,李焞顺水推舟,张禧嫔杀回王宫。

二进宫后,张禧嫔更加受宠,她也恃宠而骄,培植党羽,插手朝政,这是她被称作朝鲜第一妖妇的原因。

张禧嫔得宠,很快就向王后之位发起冲击,因而跟闵氏矛盾激烈,斗得不可开交,闵氏开始拉新人入宫,想要分去张禧嫔的宠爱,但没什么效果。

肃宗十四年(1688年),张禧嫔剩下李焞长子李昀,李焞大喜,在次年将张禧嫔晋封为正一品的"禧嫔",并在同年将闵氏废掉,逐出王宫。

肃宗十五年(1689年)五月,李焞升张禧嫔为朝鲜王妃,并起用南人,将支持闵氏的西人逐出朝廷,史称“己巳换局”。

由于朝鲜是清朝的属国,朝鲜册封王妃需要经过清朝的正式册封允许,在张禧嫔升后后不久,李焞就派人为奏请使,前往北京讨封。

这之前,还是朝鲜国内的政治宫斗,只有现在才跟清朝扯上关系,当时正是康熙帝在位,但这种小事不可能是康熙帝亲自处理,下面自然有一帮大臣审核。

严格来说,清廷并没有反对李焞的请求,而是同意了,只是同时还要求朝鲜交罚金,原因就是措辞不当。

在朝鲜上奏请封的奏疏中,出现了“玄”字,同时将王宫称为后宫,清廷认为“玄”字犯了康熙帝的名讳“玄烨”,诸侯国不应称后宫,这是清朝的称呼,因此要求朝鲜交罚金。

大佬发话,小弟自然不敢不从,肃宗十六年(1690年)正月,清朝派使臣正式册封张禧嫔为朝鲜国王妃,李焞也派使到北京以奏文中用词不当谢罪,康熙帝下令"李焞著从宽免议"。

这只是一件由于措辞引发的小事,与张禧嫔的立场无关,事实上清朝其实不关心她的死活,后来李焞为了平衡朝堂起用西人党,张禧嫔被杀,闵氏回宫再度成为王妃。


平沙趣说历史


史书未见康熙厌恶张玉贞(张禧嫔)而不愿册封一说,康熙忙得很,哪有精力去在意一个朝鲜国王的宠妃?

事实是康熙同意了册封,但是因为朝鲜肃宗李焞的奏表内有两处文字忌讳而被清朝索要罚金:1.朝鲜作为诸侯,不应用“后宫”二字,后宫只能大清皇帝才配有;2.奏表里有“玄”这个字,触犯大清康熙皇帝玄烨名讳。

后清廷派使册封了张玉贞为王妃,肃宗也派使到北京以奏表用词不当谢罪,康熙帝也下令“李焞著从宽免议”。


晓畅天下


这个问题问的真正无知,国与国的友好是建立在两个地位平等的国家之间。而朝鲜当年是中国的藩属国,是归顺性质,是中国的从属国,他只能谈臣服没资格谈友好,朝鲜当时无论是册立世子还是册立王妃都要上奏给中国皇帝报批,如果他敢有异心,就属于是造反,中国皇帝立刻派兵平叛,他朝鲜作为中国的家臣不配用“友好”二字,只能用“是否忠心”来给他定位。小便用词不当毫无历史常识。


148584441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臣名分已定,纲常不能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