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心理部隊” 成為患者和醫護人員“充電站”

13日下午,江蘇省心理援助醫療隊應邀來到山東醫療隊駐地,舉辦了一次“心理沙龍”。這支馳援武漢20天的“心理部隊”在醫護人員中小有名氣,領隊譚俊華說,有不少各地醫療隊隊員前來尋找幫助。

江蘇省心理援助醫療隊的31位醫生,分別來自南京腦科醫院、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蘇州市廣濟醫院、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常州市德安醫院、揚州五臺山醫院、連雲港市第四人民醫院、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鹽城市第四人民醫院、泰州興化市第四人民醫院,都是精神科醫生及心理專家。2月24日抵達武漢後,即馬不停蹄下病區、作諮詢、辦沙龍,幫患者打開心結,助醫護人員疏解壓力。

這支“心理部隊” 成為患者和醫護人員“充電站”

“心理部隊”隊員合 江蘇省心理援助醫療隊供圖

譚俊華是南京腦科醫院醫務處主任、精神科主任醫師,他說:“疫情面前,對病毒的恐懼、對家人的思念,都會影響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情緒,我們就是要通過耐心的陪伴、認真地傾聽、溫情地交流等心理疏導,讓他們獲得‘安全感’。”

小患者與親人分離後不願交流

“陪伴繪畫法”讓她露出笑容

3月初,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病房一名10歲的小患者治癒出院。臨行前,她拉著陪伴自己一個多星期的醫生叔叔合影留念。

這位小患者剛入院時不願意與醫護人員交流,甚至有些牴觸治療,平時吃飯只吃幾口,精神也是懨懨的。連雲港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王祥主任和李磊醫生入駐醫院的第一天,就從醫護人員處瞭解到孩子的情況。

“小姑娘的父母都在隔離點。”王祥說,剛入院時孩子一直沒辦法和家人取得聯繫,獨自在醫院可能覺得父母不管她了,雖然後來為她聯繫上家人,但她還是不願意說話。

詳細瞭解完小姑娘的情況,王祥、李磊連夜討論心理干預方案,還與小姑娘的家人聯繫,詳細瞭解孩子的性格、愛好等。

“小姑娘的母親提到孩子比較內向,和外人交談時很害羞。”王祥、李磊推斷言語的干預措施可能會有一些困難,結合孩子有畫畫的愛好,決定採取繪畫的方法減輕孩子的抵抗心理。

此後一週,兩位醫生每天都陪在小姑娘身邊,做遊戲、畫畫、玩卡片,看著她的臉上逐漸露出笑容,和家人視頻也恢復天真活潑,他們的心才慢慢放下。

這支“心理部隊” 成為患者和醫護人員“充電站”

小患者出院前與醫生叔叔合影 江蘇省心理援助醫療隊供圖

譚俊華介紹,“心理部隊”剛到漢時就分為6個工作小組,分別為4家醫院、2家方艙醫院提供心理援助,“針對不同心理症狀的患者有不同的干預措施”。對於症狀輕的患者,以撫慰、傾聽為主;對於嚴重症狀患者,除心理安撫外會輔以藥物治療。

年輕護士壓力大入睡困難

心理工作坊為醫護人員“充電”

在江蘇省心理援助醫療隊駐地大廳內,進門醒目處貼著張小告示:江蘇心理隊工作坊,歡迎各位戰友、各位同事前來諮詢!工作時間每天14:00-16:00。

譚俊華說,除在醫院為病患進行心理疏導外,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也是醫療隊關注的重點,“一線醫護人員一個多月來高負荷運轉,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吃不下、睡不好也是心理出現波動的表現,專業的心理疏導這時尤為重要。”

譚俊華剛到武漢時就為江蘇援漢醫護人員組織過一次“心理沙龍”,在沙龍上,一位年輕護士引起他的注意,“這位護士默默地坐在沙發的一角,神情緊張,語言表達有些困難。”

譚俊華私下找到這位護士的同事瞭解情況,得知其平時熱心快腸,近一段時間下班後卻將自己關在房間不出來,入睡困難而且吃得也不多,一個星期時間瘦了六七斤。

“這是輕度抑鬱的傾向,必須儘快化解心結。”譚俊華很著急。與這位護士聊天時得知,對方家中有個2歲多的寶寶,與家人分離了1個多月特別思念,而平時玩球、寫小文章的愛好也因為疫情不得不暫停。

“情感沒有宣洩的渠道,就容易堆積。”譚俊華一邊開導,一邊讓這位護士在心理沙龍上多聽聽戰友們的心聲,休息時間多寫寫在武漢的故事,“將自己的心事寫下來,將來說給家人孩子聽,這都是不錯的宣洩情緒的出口”,現在這位護士的情緒好轉不少。

從剛到武漢時的6個工作小組,到如今哪裡需要就把“心理工作坊”設在哪裡,“心理工作坊”已經成為醫護人員的“充電站”。

譚俊華介紹,這支“心理部隊”的不少成員,曾參與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鹽城風災的心理干預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大家需要共同面對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譚俊華說,這與自然災害或者突發事件不同,就算被外界奉為“英雄”、稱作“逆行者”的一線醫護,也需要專業的心理支持做後盾。

(長江日報記者付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