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2不管3不惯",长大后才不会走弯路,父母带孩子更省心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很多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不得其法。

相信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也曾经在一期节目当中,说道了现在父母带娃的很多弊端,她表示:

“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的确是这样,即便现在很多家长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科学育儿,毕竟家长都是第一次当家长,没有什么经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养成不了解,只知道一味的妥协,宠溺孩子。

对孩子要

时间长了,孩子开始把家长的妥协和付出当成理所应当,等到了叛逆期,稍微有点事情不合心意,那孩子就会大吵大闹,根本管不了。

这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占少数,慢慢的,父母的这种不正当的教育也成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导致孩子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想要改正,可就难上加难了。

对孩子要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其实家长可以对孩子实行“两不管三不惯”原则,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更轻松、省心。

两不管

一:孩子能够独自面对的事情不管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学生因为成绩差或是遇到挫折就跳楼的欣慰,很多家长也很疑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弱?稍微遇到点小挫折就会用极端的做法。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小的时候,就一直过多的保护孩子,孩子没有经历过困难,面对失败不知所措,心理素质也就越差。

对孩子要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或是失败,孩子能够承受压力和后果,家长就不要干涉孩子。让孩子体验失败的滋味,然后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面对各种困难才会勇往直前,不会逃避退缩。


二: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很多父母看到年幼的孩子在独自做事情时,担心孩子无完成,都会制止孩子,然后自己代替孩子完成。家长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更差,将来很难照顾自己,无法对父母依赖性太强。

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通过劳动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后会更加孝顺父母、有担当。

对孩子要

三不惯

一:孩子没有规矩不惯

很多孩子意识里没有分辨自己行为对错的能力,犯了错误之后也不认错,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样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不知道犯错之后需要承担的后果,将来很容易走上"邪路"。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遵守规矩、知错能改的习惯,让孩子认识到犯错之后的代价,孩子有了这种意识,才不会轻易违反规矩。

对孩子要

二: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惯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害怕父母责怪自己,机会撒谎推卸责任。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教育,今后很难有担当、有责任心,在职场上很难有太大进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之后遇到困难或是错误,也会主动承担责任,然后加以改正。

对孩子要

三:不尊重长辈不惯

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还在在家顶撞父母和老人,出门在外对长辈没礼貌,孩子不懂得基本的社交礼貌,将来不但会吃亏,也会变得情商低,不被他人待见。这一点家长千万不要纵容孩子,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孩子懂得尊老爱幼,才会善待他人。

对孩子要

毕竟孩子和家长应该站在统一战线上对抗不好的习惯,而不是成为敌人,我建议利用一些故事绘本,因为故事和里面的图案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捷径。

3-6岁是孩子阅读的敏感时期,当然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推荐父母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的小故事,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有代入感,从而更感兴趣的阅读,受益一生。

对孩子要

我家孩子最喜欢看的就是全套绘本——《做最好的自己》,全书10册, 带有精美的插画,图片和故事非常匹配,孩子即便不会看字,也能看图读懂故事,等到他们再大一点,就可以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对孩子要

整套书共有10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包括: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有效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在无形中就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对孩子要

家长教育孩子要宽松有度,就先是弹簧,压力太大,弹簧会反弹;压力太小,弹簧无法弹跳。孩子在父母所你能接受的范围内成长,才能够出人头地。

点击商卡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