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復工只是暫時的上岸著陸,並不代表你就穩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段子說,再不復工,老闆就發現公司不需要我也能運轉了!還有的網友說,居家隔離的這些天,不是工作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工作呀!雖是段子,但也反映了無數人的心聲。

所幸的是,目前全國除了湖北地區,大部分企業都陸陸續續復工了,相對於那些不能復工或者已經失去工作的人,能夠復工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人,無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但對這些已經復工的人來說,復工只是暫時的上岸著陸,並不代表你就穩了!

也可以說,這次疫情危機,對每個人來說,都意味著一次重新洗牌,所以,在疫情之後,誰將會拿到更好的牌,得到更好的機會,取決於各自如何思考、如何選擇、如何行動。

因此,作為有遠見的職場人士,絕不會僅僅滿足於能復工、有班上,他們在復工的同時也在思考、規劃、落實這三個層面的事情:

第一、重新釐定目標

第二、聚焦職場優勢

第三、發揮槓桿影響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01-如何重新釐定目標?


重新釐定目標的意義,並不一定要否定之前的職業目標,只是在這次疫情的衝擊中,對有些人來說,可能經歷過失業的不安和惶恐,也可能經歷過收入銳減入不敷出的煎熬和焦慮,還有些甚至還經歷過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恐懼,或者親人離去的痛苦…

因此,在經歷這些壓力和艱難之後,每個有深度思考的人,對自己的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就會重新審視,並以此來重新打量自己過去的職業目標,是否有方向問題?是否需要提高標準?或者是否進行新的補充?

具體來說,釐定目標就包括如下三個要思考的問題:

1)要不要換目標?

換個新的目標,有時意味著重新換一個賽道。比如,當下的公司,當下的崗位,是被動選擇,還是主動選擇?是真喜歡,還是沒辦法?是全情投入,還是疲於應付?如果當下的工作崗位是被動的,是不喜歡的,是應付式的,那就必須要換一個新的工作平臺,你不換平臺,也就不可能實現新的目標。

我們看看下面蘇珊的故事。

蘇珊是某個集團公司的HR主管,在這次疫情中,在涉及到公司的裁員政策和做法上,她和公司老闆產生很大的分歧,她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價值觀和老闆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在做了十年HR之後,她突然發現自己再也沒有以前的熱情了,她也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以及工作的成就感,做這份HR工作,更像是老闆的一個工具,甚至傀儡,而不是智囊、參謀。


雖然蘇珊的工作崗位暫時無憂,但她憂慮的是,假如有一天她也被突然裁員,她該去幹什麼,她能幹什麼?是無奈的迴歸家庭,照顧孩子,還是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選擇?


所以,對於85後的蘇珊來說,她考慮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調整職業方向和新的職業目標問題了,雖然這個調整不能一時衝動,但也需要深思熟慮,提前謀劃。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2)要不要提標準?

當然,在不換崗位不換工作的情況下,也一樣可以制定並實現新的目標,這種方式最快速最有效的就是主動提升自己的工作標準,這既包括改變自身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包括嘗試做更多自身可以負起責任的工作。

我們來看看小鵬的故事。

小鵬是一個公司的98後售後檢修工程師,剛加工作不久,在疫情期間,他待在家裡無聊,看到武漢抗疫前線有很多志願者,於是他也加入了自己社區的志願者隊伍,跟著志願者組織幫助社區居民採購搬運送貨什麼的。


剛開始小鵬簡單的認為,做志願者嘛反正都是去幫忙的,又不拿報酬,能做就做一點,也不怕別人挑理。但他第一天做的時候,就發生三件讓他感到慚愧的事。


第一件是小鵬的口罩在搬貨時不小心弄髒了,有很明顯的汙跡,於是他被其他志願者同伴批評了,“不是你有沒有關係的問題,你想想要是社區居民看到志願者都戴這麼髒的口罩,他們會怎麼想?”,於是馬上找來新口罩給他換了。


第二件是小鵬在卸貨時,有時也不注意輕拿輕放,同樣也有同伴馬上告訴他,

“要小心一點搬放,這些物資,有些是社區委託我們志願者採購的,有些是鄉下老百姓捐助的,所以要用愛心細心去做這件事…”


第三件是小鵬發現,他們志願者團隊經手的每一件物資、來源、去向、經手人,接收人、時間、地點、數量、過程照片等等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非常透明和規範,這比他在做售後服務時所做的工作記錄詳盡嚴謹多了。

所以,通過短短兩個星期做志願者的親身經歷,小鵬為自己過去粗心馬虎的工作態度很慚愧,同時他也覺得自身的工作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因此,他決定復工後,他要提升他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標準,同時他也計劃把新的做法細節、流程都總結出來,像做志願者一樣,開放分享到整個售後團隊,真正幫助公司提升客戶服務競爭力,贏得客戶的讚譽和口碑。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3)要不要增收入

這次疫情,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讓很多人收入下降了,甚至沒了收入。因此,對有些已經復工了的人來說,也必須要考慮,除了正常的工資收入,我還可以做到有“睡後收入”嗎?

在收入上,如果都是手停口停,那下次危機來臨,真的就太危險了。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要圍繞自己現有的主業,重新構建其它收入渠道來源,而且這種收入渠道,未來即使在我們不工作的時候、在休息的時候,它仍然在運轉,在交易,在創收。

下面我們看看肖娜的故事。

肖娜是一家寵物食品公司的行政文員,肖娜的工作職責並不需要她去跑市場跑客戶做推廣,她最接近銷售前線的工作也只是幫助公司去參加展會,協助接待客戶。


但肖娜在做行政工作時並未閒著,經常在朋友圈幫助推廣公司的狗糧產品,同時她還積極學習一些微商的推廣做法,

比如用心寫好朋友圈文案,也用心拍好產品的各種應用場景照片,這使得她的朋友圈很受歡迎,也有很多朋友願意向她諮詢、購買,甚至幫助她推廣產品。


所以,最後很搞笑的是,肖娜兼職做推廣,但比公司大部分銷售員的業績還好,為此老闆特別喜歡她,不僅加了她工資,樹她為榜樣,銷售提成和獎金一樣一分不少地都給她。


三年前,當快手和抖音這種短視頻平臺出來的時候,肖娜又發現很多拍狗狗的短視頻很受歡迎,而她自己也養了兩隻可愛的泰迪,於是肖娜也嘗試給自家的狗狗拍短視頻,並上傳到朋友圈、快手和抖音。後來,又通過自學視頻剪輯和配音,短視頻也拍得越來越受歡迎。


雖然工作之後還要拍短視頻,非常辛苦,但這個付出又讓她意外的獲得了幾十萬粉絲,現在她又多了一個可以在網上推薦宣傳自己公司狗糧產品的網絡平臺,自然每個月又多了幾千元的額外銷售收入。


而這個做短視頻、做直播的做法,肖娜的老闆以前是不知道怎麼做的,對她也沒有任何支持。但在經過這次疫情停工後,肖娜很多同事在無法開店開工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而她在網絡上賣的產品和收入,反而比以前上班時還多得多,95後的肖娜因此也成了公司上下佩服的明星。

所以,像肖娜一樣,學習利用社交網絡工具,有效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拓展自己多層次的收入來源,既是幫了公司,也是幫了自己,是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三點,我們發現,確立正確的目標太重要了!只是需要提醒的是,我們要從人生方向的角度,去選擇和決定我們的職業目標。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02-如何聚焦職場優勢?


當我們在第一點“重新釐定目標”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動作就是如何聚焦利用我們在職場的個人優勢,以便快速高效的實現目標。

什麼是優勢?

你可以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你的公司在疫情中沒有倒閉,能夠順利復工?

要知道,在每次危機中,能夠倖存下來的公司絕不是偶然的,它們必然有這樣那樣的競爭優勢和企業實力所在。因此,關於這點,你能看得清楚並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第二、為什麼疫情之後,你可以順利復工,而不是被裁員?

要知道,在每次危機中,企業一定最先甩掉它們的包袱或者一些沒有多少價值的資產。如果你沒有被公司裁員,那麼,你對於公司的價值是什麼?這個價值,就是你的優勢。

所以,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中實現跨越式的大突破,就必須先要盤點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資源優勢,這就叫要知道自己的家底,然後才能聚焦自己的優勢資源,直奔目標。

需要提醒的是,公司的優勢除了資金、渠道、產品這些看得見的優勢,同時要看到公司團隊上下包括老闆的優勢是什麼,以及他們每個人背後有什麼優勢資源,這是需要不斷用心去了解挖掘的。

而在自身的個人優勢上,那就要重點考慮,你對什麼事更感興趣,更敏銳,做得比別人更好一點?你能幫助別人解決什麼具體問題?找到了這個點,然後在這個優勢點上集中時間、精力、和資源去不斷打磨,就一定會很快見成效。

比如,前面案例中做HR的蘇珊,她的文筆就非常好,也愛好閱讀和寫作,同時她又有國外留學的經歷,有一幫在國外的朋友圈,能吸取很多國外的資訊。因此,如果她一邊工作,一邊嘗試利用社交媒體去做一個有關職業顧問的自媒體,那麼,她完全有可能在二三年後,實現做一個自由工作者的新目標

,既可以照顧家庭,也可以自主安排工作。

退一步講,蘇珊也可以通過將做自媒體來做成她的一個副業,就像肖娜一樣,一邊工作,一邊同時在社交媒體上幫助公司推廣產品,一樣可以使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03-如何發揮槓桿影響?


當一個人有了明確的職業目標,也找出了自己的職業優勢,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構建自己的職業槓桿。因為,沒有槓桿的支撐,你在職場上不說發揮最大的作用,至少做不到事半功倍。

什麼是職業槓桿?

職業槓桿有兩種,第一種是職場領路人,第二種是媒介影響力。

所謂職場領路人,是指跟你有共同目標和相似價值觀的人。這樣的人,要麼在你的公司內部,要麼在同行中,要麼在社會上,總之,他們一定存在,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在你想做的事上,在你想實現的目標上,他們一定做得比你更優秀、更成功。

面對職場領路人,你需要做的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要放下自己內心的驕傲,要主動向他們靠近,學習他們的做法,參考他們的經驗,藉助他們的優勢,以實現你的改變和跨越。所以,這樣的人,就是你的槓桿,靠近他們,不說立竿見影,但至少不走無謂的彎路。

反過來看,通過這次疫情,你需要看清楚哪些人是打壓你的、輕慢你的、侷限你的,你要做的就是要遠離這些人,不要讓他們消耗你的半點精力和意志。

所謂媒介影響力,就是你要利用媒介的力量去加速提升你的影響力。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人與人,人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一切事物都在加速電子化、數據化、圖像化、視頻化,因此,越能利用各種媒介形式的人,越能快速放大他的個人影響力。

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在職場的影響力,如果只侷限於他所在的工作崗位,那麼他就只能做一個像前述案例中小鵬那樣的普通員工。而如果他的職場影響力能突破他所在的部門,他就可能做到公司的部門主管,甚至高管,比如像肖娜這樣的普通行政文員,最後成長為負責公司網絡營銷業務的副總。

當然,一個人的職場影響力如果能突破他所在的公司,他就成了行業專家,甚至成為跨行業的、贏家通吃的大贏家。比如,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直播主播,他們既是專業主播,又是可以跨行業銷售的超級賣手。

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復工後必要重視的三大職場加速器

所以,一個人職場影響力的倍增,離不開一切網絡媒介的槓槓作用,只要你願意開放分享你的思考、經驗、做法和優勢資源,那麼,這些媒介加速器——不管是微信、快手、B站、今日頭條、抖音,還是其它社交媒體平臺,都會快速把你的影響力傳播到你可能都想不到的地方。

因此,不管是職場同路人,還是媒介影響力,這些都是助力一個人在職場跳躍式發展的槓桿,

槓桿的背後是放大一個人的影響力,也是領導力。




因此,當一個人在職場上,確定了正確的目標,找到了獨特的優勢,又開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領導力,他想不成功都難。

所以,最後的總結建議是:

疫情之下的職場人,要復工,更要用好定目標,找優勢,借槓桿的三大職場加速器,才能在未來不管多大的風浪中,勇立潮頭,立於不敗之地!


何諝雄

橄欖領導力中心

2020年3月13日

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