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彦:韩国社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韩国阳明学的第二次复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逼使韩国的阳明学沉寂了下来。

直到1980年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起飞,民族自主意识的高涨,民众生活从温饱型向生态型转化,韩国阳明学才出现了第二次复兴。在宋河璟、金吉洛、宋在云等先驱者的不懈推动下,韩国阳明学的研究展现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一批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阳明学者。1994年,以宋河璟为会长的韩国阳明学会成立,极大推动了韩国阳明学的发展。在金忠烈著《韩国儒学史》中,阳明学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80-2005年韩国发表阳明学论文六百多篇,专著60部以上。

一些韩国人认为,从阳明学中,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进入这样一个复杂的转型社会的突破口:

第一,阳明学具有促进个人思想解放的精神,它对朱子学以及其他各种传统权威的批判态度,对根深蒂固的奴仆思想的抵制,这在东亚人进入快速变化的新时代时是特别需要的。

第二,阳明学对道德的个人主体性的确立,既重视以仁为根本,以孝为中心的社会道德,又重视维护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可以为儒学传统的家庭迈向现代化的特殊转型提供可行的指导方钊‘。

第三,阳明学的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的世界观,视世界为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视宇宙为一家的思考,有助于解决现代化产业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偕共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韩国社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韩国阳明学的第二次复兴,这为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找到了驾驭多变世界潮流的有力工具。生机勃勃的阳明学,必将对韩国社会的未来带来深远的功益,“开辟韩国学研究的新纪元”。

本文节选自:余怀彦著:《良知之道 王阳明的五百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