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沒成本發票,企業所得稅咋辦

小規模納稅人有收入,但沒有成本發票,僅僅是沒有發票,這可怎麼辦?本文筆者主要說說,沒有發票的這個過程和會計處理!企業所得稅如何繳這個主題,或許大家也就更容易理解!

一、沒有發票的現實

很多剛畢業的讀書人,覺得一家正常經營的主體,真實的業務,怎麼會沒有發票呢?步入職場,融入中小企業的經濟生活,你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以採購業務為例!

中小企業在採購的時候,面臨三種選擇:

1、我這裡不開發票,都是小本買賣,從來不開發票!

市場競爭激烈,這樣的情況比較少,但客觀存在。賣家的產品方圓百里之內,就TA家有賣的,又是零星採購!算了,路費都比這物資貴,買吧。沒有發票,給開個收據吧(白條)!

2、哎呦,你這價格是不含稅的,要開發票我不得虧死!

詢價階段,對於價格是否含稅沒有明確。即使明確詢問是否含稅,賣家居於生存競爭關係,依然有諸多套路。加稅金開票,實有不甘心。不出稅金,貨物依然可以買到。還是省點錢吧,不開票了!

3、哎呦,這個月的發票開完了,您下個月來,我給您開!

賣家的發票開完了,這樣的生態還真有,經辦人不一定是財務人員,這點常識還是有的!怎麼辦,人家確實沒有票,距離下個月也就那麼幾天,那就下個月我來開。

商品經濟社會,玩的就是週轉率。“下個月”去開票,商品早賣了渣渣都不剩了!臨了,賣家還是那句話“發票又開完了,下月,下月一定給你開”!如此反覆幾個月,你才發現人家為了省稅金,壓根就不想給你開。以後不在TA這採購了!

二、沒有發票要不要做賬?

沒有發票,又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還做什麼賬?

沒有發票,白條不合法,還做什麼賬?

使用白條,違反發票管理辦法,還做什麼賬?

上述3條疑惑,應該是目前白條不做賬最主流的藉口吧!這是典型錯誤的認識,是對相關會計準則錯誤的解讀!會計核算與稅前扣除壓根就不是一碼事!現實經濟工作中,把會計核算與稅法混為一談的還不在少數!同時,也是"兩套賬"的慣性思維!必須要從根本上做出改變!

沒有發票的真實經濟業務,不是要不要做賬的問題,而是必須據實做會計核算!雖然通常情況下,白條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彙算清繳時須調增成本費用!那就正常做賬,在彙算清繳時調增就是了!

三、現在說說主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企業所得稅還是遵循會計賬簿為重要依據的原則,根據會計賬簿相關信息,填報彙算清繳內容,屬於白條部分的,須單獨理清歸類彙總,依據稅法相關規範,不得在稅前扣除!簡單的一句話,那就上稅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