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蔡州兵为什么特别能打?

真正鳄鱼不哭


蔡州地区,为什么会在唐朝被目为是民风凶悍之地,以至于中后期屡屡反叛朝廷呢?其实很简单,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和颍川地区处于洛阳、南阳、荆襄、淮南等几处富庶之地间,向来就是商贸发达之地,又浸染勇烈剽悍的楚文化,所以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汝南蔡州人有轻剽气息,东汉时期因汝南靠近当时政治中心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枣阳就靠着汝南,所以很重当地吏治,这才文教盛行,称百郡之首。

但东汉灭亡后,蔡州地区到隋唐时期,政治地位边缘化,但军事、商业地位却依旧突出,舟车辐辏的同时,滋养大批豪帅、悍卒、大盗,便为难治之地,再加上安史之乱时,淮水流域兵戈酷烈,此后虽设军镇,但节度使向来为武人,最后致使淮西、汴宋直到徐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武器铠甲,有的是出去打劫,有的是防备打劫,山棚满山,水匪满江,民风日益彪悍。到了宋朝时期,政府依旧认为蔡州虽然土地肥沃,但桀骜习俗却没变化,故而要择选优秀的官员去治理才行,可宋元直到明清时代,非但蔡州,整个江淮地区因战事频繁,民风是越来越尚武轻文了。 所以朱元璋起家时,武将都是淮泗人,文士却大部分都是江浙人,便不难理解了。



张悟彻588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蔡州军:

蔡州,古代亦称之为汝南郡、豫州等,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以及周围部分区域。历史上的蔡州军并不是单指蔡州青年组成的部队,而是指蔡州、光州和申州三州军队,因为这三州同气连枝,是一个整体,又以蔡州为首,因此该地区军队被统称之为“蔡州军”。

蔡州军的前身是淮西节度使主力部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朝廷为阻止安禄山大军,特设淮西节度使,辖区包括蔡州、许州、汴州等二十多个州,主要在现在的湖北、河南地区。

公元762年,唐朝将领李忠臣担任淮西节度使,此人曾是大唐平卢军先锋官,上任时带领3000名心腹骑兵,这些都是野战骑兵,拥有较高的齐射水平。李忠臣以这3000人为框架,组成了蔡州军,教会了他们齐射本领。

不过中原地区极少有战马,李忠臣便用骡马替代。当然,正面战场上,骡马根本不是战马对手,但在山地、环境复杂地区,骡马则更胜一筹。另外,由于不满唐玄宗昏庸导致安禄山等异族祸乱中原,李忠臣对李唐皇室非常不满,于是有了自立为王的打算,之后李希烈、吴少阳、吴元济等几任节度使也都割据一方,不听朝廷调令,因此蔡州军也被称为“蔡贼”。

公元817年11月,节度使吴元济被朝廷诛杀后,蔡州军遭到大清洗,上层领导者绝大多数被斩杀,底层士兵得以幸免,但之后蔡州军并没有彻底归顺朝廷,又从民间广招英雄好汉,吸引了“山棚”和“江贼”两大团体加入。

所谓“山棚”是指山林中的猎人、强盗等,熟悉山地环境,是丛林作战行家;江贼是指江山的强盗,水性娴熟,适合水上作战,因此蔡州军当时拥有骑兵、步卒、水军以及山地军,古代所有兵种都齐全了。不过蔡州军之所以让人闻风丧胆,并不是装备有多精良,单兵能力有多强,而是够狠,不仅对敌人恨,对自己也够狠。

蔡州军的名气是在秦宗权的领导下打出来的,他是河南许州人,唐朝蔡州将领。公元878年黄巢起义,中原陷入内战,各地藩王纷纷拥兵自重,公元880年秦宗权霸占蔡州自立为王,不久后在蔡州称帝,自称大齐皇帝。

称帝后,秦宗权开始“开疆拓土”,四处征战,所到之处“人烟断绝,荆榛蔽野”。为了补充食物,秦宗权下令,杀光所到之处所有百姓,再把尸体用盐腌起来当军粮,甚至有士兵战死后也会成为其他士兵的“口粮”,其行与野兽无异,简直就是魔鬼。

因为蔡州军“见人就吃”,其他藩王部队未战先怯三分,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正因此,秦宗权领导的蔡州军接连拿下陕州、洛州、孟州等中原二十多个州,成为当时中原最强大的军阀集团。不过由于秦宗权手段太多残忍,公元889年被部将郭璠抓捕,后当做投名状送给朱温,同年被斩于长安。

总之,蔡州军之所以能打,除了兵种完善外,最要的原因就是够狠,不仅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敢以百姓为军粮,以同袍战后为食物的军队,古往今来大概也就只有蔡州军了。


古今文社


历时流年,车轮滚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导语

蔡州人确实厉害,但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野蛮。就像北方游牧民族一样,短期的较量中,野蛮之人是更厉害的,但是长期消耗就不行了。蔡州兵也一样,唐末及五代时期令人闻风丧胆,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陌生产生恐惧感

蔡州原名是豫州,唐代宗李豫登基后,为了避讳把豫州改为蔡州。地理位置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驻马店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相当落后。同时,安史之乱后,淮西藩镇便长期割据,形成了国中国,唐王朝对其实行封锁政策,导致粮食短缺,马匹稀少。所以当时的蔡州兵用骡子创建了骡子军。骡子虽然在速度和耐力上比战马弱一点,但是他的通过性好,在与唐军进行山地战的过程中占尽优势。

唐军一直以传统的战马作为骑兵,对于骡子军几乎不见过,刚接触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加上蔡州军野蛮、彪悍的性格,把唐军打的哇哇叫。比较讽刺的是,一位蔡州木匠带着七千蔡州人就可以建立一个政权,这在别的人眼里是想都不敢想的。

蔡州兵恐怖的风俗

据说蔡州兵有吃人的传统。秦宗权任蔡州节度使期间,其手下的人更是为所欲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由于其吃人肉的传统,有的地方竟到了“人烟断绝”的地步。在粮食短缺的时候,他们甚至以腌人肉的方式来存粮。

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方式,让与其对垒的敌人马上就泄气了。同时作为一种思想武器,也可达到兵不血刃就能制敌的效果。

李愬雪夜袭蔡州

正如前文所说的,野蛮只能带来短暂的胜利。虽然蔡州兵如此令人恐怖,但也不是战无不败的。

为了消除蔡州兵的威胁,唐宪宗决定先下手为强。命大将李愬收复淮西藩镇,在多次交锋未果后,李愬决定在大雪天来一个夜袭,一举拿下淮西。为了纪念此次胜利,唐宪宗还命韩愈写下了《平淮西碑》。

小结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掌控力减弱,出现了藩镇割据;而割据的藩镇又是唐王朝所不允许的,所以要对他进行封锁;封锁之后导致藩镇没有粮食与水源,逐渐形成的彪悍的民风和吃人的习俗;由于他吃人的习俗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武器,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就是蔡州兵能打的原因。


历史流年


蔡州兵能打,主要源于他们有信念,懂得为谁而战。有纪律,懂得军令大于山。有计谋,知道划攻先划谋。


旧言虐心Person


因为他们有一个好领导。


吕大尸


唐朝的蔡州军在安史之乱后形成,最出名时期是在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这支军队作战彪悍、喜欢反叛,但仍然得到各方割据势力的重用,毕竟他们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唐朝末年,蔡州军的一支南下,在马殷的带领下建立了“楚国”,称“马楚”,享国时间为907-951年。(李愬雪夜入蔡州图,攻打的是吴元济的淮西节度使治所蔡州)

蔡州军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蔡州军的建立和安史之乱有着因果关系,和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紧密相连,最终在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大放异彩。

一、淮西节度使的建立和蔡州军。

756年,安史之乱中,唐朝为了阻止安史之乱的叛军,建立淮西节度使,统辖了了如下地区:

许州(今河南许昌)、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郑州、蔡州(今河南汝南)、陈州(今河南淮阳)、颍州(今安徽阜阳)、亳州、寿州(今安徽寿县)、安州(今湖北安陆)、沔州(今湖北安陆)、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汴州(今河南开封)、曹州(今山东菏泽)、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泗州(今江苏盱眙)、隋州(今湖北随州)、唐州(今河南泌阳)。

这一区域二十个州包含了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湖北东北部地区,地域非常广阔。安史之乱平定后,淮西节度使的辖区大为缩水,只有申州、蔡州、光州、寿州、安州、唐州六个州;吴少阳、吴元济父子掌握淮西节度使时,淮西节度使只剩下申州(河南信阳)、光州(河南潢川)、蔡州了,蔡州(河南汝南)是治所所在地。

因此,在蔡州、光州、申州三州征召的本土将士被称作蔡州军,或者蔡贼,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二、蔡州军的建立和重建。

862年,淮西节度使迎来了一位节度使李忠臣,同时带来的还有他的远房侄子李希烈。李忠臣曾经是平卢军节度使手下的先锋官,非常有名气,一直坚持和安史之乱的叛军对战。

平卢节度使的治所由原来的营州(辽宁辽阳一带)管理辽宁南部和河北东部地区。平卢军主体跟随安禄山反叛,861年,平卢军节度使侯希逸反正追随唐朝,被史朝义(史思明儿子)所压迫,全军二万多平卢军南迁到淄青地区,管理青、淄、齐、海、登、莱、沂、密、德、棣等十州之地,随即改授“淄青节度使”。

李忠臣担任的淮西节度使辖区正好和淄青节度使辖区接壤,又都是老熟人。李忠臣率领3000原平卢军上任,这些人后来构成蔡州军的主要领导者,而不是本地的蔡州人,淮西节度使辖区内的本地人构成下级士兵的主体。

自李忠臣担任淮西节度使之后,对唐朝中央政府开始不待见,离心力非常大。先后五任节度使都不听唐朝中央政府的,有李忠臣(762-779在位)、李希烈(779-786在位)、吴少诚(786-809在位)、吴少阳(809-814在位)、吴元济(814-817在位),55年割据藩镇。

吴少阳和吴元济是父子关系,814年吴少阳去世之后,吴元济自立为淮西节度使,治所在蔡州。817年10月,唐邓节度使李愬在吴元济的投降将领李佑的指引下,雪夜包围吴元济的治所蔡州,擒获了吴元济本人,并于11月将吴元济斩杀于长安城。

此时的蔡州军中上级军官大都来自于河朔地区(黄河以北,辽宁和河北一带),自然被唐朝的军队所清洗,只保留了下层淮西本地的士兵,此后的蔡州军才真正是蔡州人组成的军队。

蔡州军为何被称作“蔡贼”?

蔡州军的作战能力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有些时候让人感觉非常奇葩。

一、蔡州军的骡子军。

淮西节度使治下的蔡州、光州、申州本地并没有战马,吴少阳、吴元济父子担任节度使期间,收集蓄养了很多马骡子,让它们充当骑兵部队的战骡,这支骑兵部队被称作“骡子军”或者“骡军”。

公驴和母马杂交产下的牲畜被称作马骡,公马和母驴杂交产下的牲畜为驴骡,马骡是典型的优良杂交后代,它的体型比马大,吃的比马少,耐力比马长,寿命也高于马的寿命,唯一的缺憾是骡子一般不能生育后代(也有个例)。(骡子图,马骡可以作为骑兵的坐骑)

吴少阳、吴元济用马骡子代替战马,组成骑兵部队,要优于战马组成的骑兵部队的。

二、蔡州军的战斗能力从哪里学来的?

古代战争一般有平原野战、山地战和水战三种主要形式的战斗,而蔡州军对这三者都非常熟悉,可谓是三栖明星的军队,适应各种战场情况。

1、学自平卢军的骑兵战术。

蔡州本地人原来并不熟悉骑兵作战,但自从李忠臣率领平卢军来到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卢军最习惯的就是骑兵野战,而且让蔡州本地士兵明白了一个道理——丛林生存法则,谁的战斗力强谁就是老大,而且在军中形成彪悍的作战习气,喜欢反叛追随强者或者追逐财富这种理念也传给了蔡州本地军士,最终形成这一军队的座右铭。当然,蔡州本地很多土匪、水贼也加入这支部队,也对军队思想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2、学自“山棚”的山地战。

在唐朝东都洛阳西南山区中聚集了不少的“山棚”民众(其实兼有山贼),他们喜欢射箭,行走于山地之间,居无定所,很多避难的人加入其中,有时他们也劫掠客商,都能顺利躲避唐军的追捕。

蔡州军为了增加军力,将“山棚”这一群体的人吸收进入军队之中,他们非常熟悉山地情况,每当唐军进剿的时候,他们往往和唐军在山区转悠,伏击唐军,几乎没有失败过。

当然更多的“山棚”群体加入蔡州军使得蔡州军队大都熟悉了山地战,在唐朝时期他们曾经在各种山地战斗过,很少遇到大的挫折。

3、水贼(江贼)的加入。

淮西节度使辖区附近有诸多河流,其中最大的是黄河、淮河和大运河,由于安史之乱的战乱的原因,很多水上讨生活的人变成了“水贼”或者“江贼”,他们驾船在河流运河之中,打家劫舍,劫掠财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势力。

淮西节度使治理下的区域水贼非常多,可蔡州军并不是全力剿灭这些人,而是剿抚并用,主要采取收服的办法,让他们加入军队之中来。

水贼的加入使得蔡州军也大都习惯了水上战斗的技巧,因此在水网密布的江南作战也不吃亏,更有马殷率领蔡州军进军湖南,最终建立了“楚国”(马楚)。

这样组成的蔡州军骑兵平原战、水战、山地战斗非常熟悉,但他们都桀骜不驯,没有多少忠义可言,以反叛出名。主要是给与的财富和权力不够就反叛,盗贼习气和平卢军河朔地区的习气兼而有之。

蔡州军为何特别能打?

蔡州军初步成军是在李忠臣时期,昌盛于吴少阳、吴元济父子担任淮西节度使职位之时。此时的蔡州军的上层建筑仍然是平卢军带来的那一批人,他们和淄青节度使、成德节度使的领导层都是源自平卢军,出身河北、辽宁南部。

吴元济自封节度使后,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成德节度使(河北正定为治所)王承宗联合,唐军进攻吴元济时,李师道派人焚烧了河阴的粮食,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阻挡唐军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并且派人到京都刺杀了武元衡,砍伤了宰相裴度。

吴元济的军队打不过就逃,和唐军打消耗战、山地战、水战,互相对峙了两年的时间。最后被李愬偷袭得手,消灭了吴元济。(马殷雕塑,马楚的建立者,河南上蔡人或者鄢陵人)

唐朝末年,蔡州军再次崛起,他们熟悉各种战法,是唐朝末年的“精兵”之一了。唐末884年,秦宗权在汝南(蔡州)称帝,四处劫掠,比黄巢起义军的行为还要厉害。

木匠马殷从军,跟随孙儒和秦宗权的弟弟秦宗衡讨伐杨行密,争夺扬州的地盘。孙儒杀了秦宗衡,在与杨行密征战中被杀,所部蔡州军大都投降了杨行密。而刘建峰和马殷收罗了七八千残兵败将进军洪都(江西南昌),熟悉山地、水战的蔡州军如鱼得水,很快拿下了湖南、江西等不少地区,称霸当地。(马殷建立的楚国,军队主力为蔡州军)

马殷在这支军队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而主将刘建峰不思进取,和部下妻子私通,被部将所杀,马殷随后被推荐为主将。907年,割据江南的马殷被封楚王,他控制的疆域有湖南全部、江西一部、湖北一部,最终成立“楚”国,成为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