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跟孩子做朋友,反倒害了他”,這位家長的自責很值得反省

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可貴的是儘早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才能更好地糾正,以免陷入誤區中,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朋友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前幾天有位寶媽來找她做諮詢,主要是針對兒童教育方面做一些探討。這位寶媽的苦惱是:從孩子出生時,她就下定決心做孩子的朋友,所以針對孩子的任何行為大多采用的是放任的態度,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孩子總會懂得媽媽的心思,知道媽媽對她的愛。而前段時間帶孩子跟朋友一起玩時,在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孩子在旁邊等得很不耐煩,就非纏著媽媽要手機,還對著媽媽拳打腳踢。朋友善意的指出問題,而她自己也陷入苦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教育更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盲目跟孩子做朋友,反倒害了他”,這位家長的自責很值得反省


這位媽媽的苦惱,也是很多家長會遇到的:在跟孩子做朋友時,卻不知道該怎麼把握還分寸,總覺得事情越來越糟糕,孩子也變成了一個“熊孩子”。而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於以下兩方面:

要讓孩子明白界限感

雖然說要跟孩子做朋友,但是父母要首先盡到父母的職責,父母要保持父母的權威,有職責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比如那些對著自己的父母拳打腳踢的孩子,正是缺少一種界限感,在父母面前也沒大沒小,從而會覺得父母做的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學不會感恩,反而成為一個自私貪婪的人。

就像那位來諮詢的媽媽,一味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反而讓孩子喪失界限感,孩子在父母面前非常放肆,看不到自己的錯處,以後即使是走向社會也是會吃大虧的。

“盲目跟孩子做朋友,反倒害了他”,這位家長的自責很值得反省


給孩子立規矩必不可少

其次,父母想跟孩子做朋友,一定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上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六歲之前是確立各種規矩的關鍵時期,父母早點給孩子立好規矩,做有權威的家長,孩子反而會更親你。

閨蜜在教育自己的女兒時,很注重習慣性格的培養,比如吃飯要做到不挑食,做什麼吃什麼,吃完之後把碗端到廚房;而在做作業時,除了家長配合的部分,就讓她自己在房間裡完成,規定好時間。而正是因為習慣性和原則性規則都提前講好了,其它事情也就更容易處理。

“盲目跟孩子做朋友,反倒害了他”,這位家長的自責很值得反省


給孩子立好了規矩,孩子並不會跟家長疏遠,而是一如既往的很親暱,而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往比較積極的方向發展。

而盲目地給孩子做朋友,缺少了給孩子上“規矩”這堂課的家長,最容易說“後悔”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