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只要病人还没有撤掉气管插管,就不能算是病情好转,不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就不能说胜利


“临床医生,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盲目乐观。只要病人还没有撤掉气管插管,就不能算是病情好转。

不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就不能说取得战‘疫’最后胜利。”


3月1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参与危重症病人会诊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勉励一线医护人员,希望他们坚持到底,全力救治病人。

陈孝平:只要病人还没有撤掉气管插管,就不能算是病情好转,不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就不能说胜利

陈孝平院士

连日来,多次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参与新冠肺炎疑难病例会诊,就新冠肺炎救治发表了一系列见解,长江日报记者跟随采访。


关口前移救治理念是一大突破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与来自国内6省市的17支医疗队通力合作,近期不断有救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传出。截至3月10日,共有10名危重症病人脱离有创呼吸机并拔管,3名病人撤除ECMO(体外膜肺氧合)。


“ECMO能撤,得益于关口前移救治理念的突破”,陈孝平认为,突破的取得,得益于各地医疗队的通力协作,得益于救治过程中经验的积累。


陈孝平:只要病人还没有撤掉气管插管,就不能算是病情好转,不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就不能说胜利

3月11日,院士陈孝平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与来汉援助的医务人员交流


2月11日起,同济光谷院区每天都会组织近百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参加病例大讨论。陈孝平充分了解病例信息后认为,对重症、危重症病人来说,新冠肺炎“是一种以肺部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针对危重症病人存在多器官损害的情况,光谷院区成立了“护心” “护肾” “护肝” “营养”等8个小分队,展开多学科联合救治。


“我们既是防火队也是灭火队。防火队就是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心肌保护、护肝药的应用等;灭火队就是对症治疗,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急性病,时间就是生命。”陈孝平认为,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多学科联合,对病人其他器官损害的可能情况进行及时干预,为肺部炎症吸收“争取了更多时间


同时,他也提醒医务人员,好转不代表治好,病人走出医院大门才叫治好,所以还要“坚持努力”。


面对新疾病要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会诊和采访中,陈孝平还多次就救治新冠肺炎的几个大原则,与一线医护人员分享。


他认为,面对这一人类认知有限的新疾病,首先要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想得太远,例如会诊中一名新冠危重症病人突发呼吸、心跳停止,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那就先从这方面找原因。


另外,要时刻注重常见的、多发的情况和原因,当解释不通时,再考虑少见、罕见的情况和原因;尽量用一元论去解释所有发生的情况,解释不通了,再去考虑另外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