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远比想象的可怕

多年来,网络谣言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虽然,看上去网络谣言只是随意捏造的一句话,似乎显示不出很大的威力,但是结果却严重出乎人们的医疗。因为网络谣言的存在,不但严重破坏和网络秩序,而且给受害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这其中,受害人包括了普通网友、名人明星、企业等等。同时,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谣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但是目前来看,难以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衡量网络谣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究竟有多么惊人。但是或许二零一五年过于娃哈哈的一则谣言能够揭开“冰山一角”。


网络谣言,远比想象的可怕


二零一五年的五月份,哇哈哈集团将一名在网络上散播关于娃哈哈的谣言的传谣者——吉林省的于女士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该传谣者在当年的一月份转发了一条严重损害娃哈哈集团形象及产品销售的谣言。谣言的内容是,妇幼保健院提示您:请不要给宝宝喝“爽歪歪”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并且告诉家中有孩子的朋友,刚看到新闻说,可口可乐、爽娃娃、娃哈哈AD钙奶以及多美滋、雅培和美汁源果料奶菠萝味的,都还有肉毒杆菌。目前正在紧急召回,希望有孩子的家长互相转告。这么一则谣言发出来,后果可想而知!很快,这则谣言传遍了大江南北,给以上涉及到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根据娃哈哈集团介绍,这条谣言一经在网络上传播、发酵,仅仅是当年的第一个季度,给娃哈哈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二十亿元!

由此可见,互联网谣言可绝非是动动嘴皮子或者是动动手指的事,背后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目前来看,互联网谣言主要分为几大类,包括商业诋毁类、名人抹黑类、寻衅滋事类、吸引眼球类、违规营销类等,特别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黑公关”,给许多合法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害,同时严重破坏和正当的商业竞争秩序。而寻衅滋事类的谣言近年来也是屡见不鲜,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中,我们看到相关的谣言也是屡禁不止,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看上去十分荒诞却有人愿意去相信的谣言。比如,在新冠病毒发生之后,什么“盐水漱口防病毒”,什么“流鼻涕和咳痰证明没有患病毒肺炎”,什么“金银花、绿茶和鱼腥草可以预防病毒”,还有说“屏气五到十秒,如果没有咳嗽的话则证明没有得病毒肺炎”的,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收“智商税”。但是这些看上去荒诞可笑的谣言,竟然真的有人相信甚至是大肆传播,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而以发生在“疫情”“灾情”期间的谣言为例,该如何有效地预防谣言的危害不断放大,这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那么面对突发疫情、灾情,该如何将网络谣言的危害降低到最小范围呢?首先是信息公开,而且需要相关权威部门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公开,让公众及时透明地了解事件的进展,从而避免被网络谣言所误导和蒙骗。其次是加强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和对自己的防护意识。再次是充分发挥各个“终端”贴近群众的优势和力量,将网络谣言及时扼杀在摇篮中,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努力确保谣言不会继续扩散和危害更多的无辜网友。那么离群众最近的“终端”是谁?显然是社区。为此在防范网络谣言的工作中,社区应该发挥主动性,充分建设好新媒体矩阵,通过新媒体矩阵的方式及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公开,对网络谣言进行辟谣。显然,只有以高度的执行力第一时间发生,才能阻断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才能够在社区居民难以分辨某信息是否是谣言时,进行求助解答。

另外,处于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对他人的负责,每个人都应该提升最忌对于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事实上,我们对于网络谣言的特征都有所掌握,不管是信息的出处还是信息的标题、内容等,都能够基本判断一则信息是否是谣言。一般情况下,官方权威信息是不可能使用“标题党”方式的,换句话说,如果“标题党”的内容,多半都是不负责任的谣言。另外,还有一些谣言为了扩大化,在留言区或者谣言末尾处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作出“是某某就顶起来”的要求,以及“您的每一次转发将……”的请求,这一类信息基本都可以判断为谣言。当然,对于实在无法分辨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或者可以向相关部门及社区等进行求证,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切实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