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讀完耶魯教授蔡美兒的《虎媽戰歌》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窮富階層的形成且有代代如此的傾向,難道真的只是財富在作祟嗎?深層的原因不是更值得深思和反省嗎。在我闡述題目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之前,想說些在國外震撼到我的一些經歷和感悟。

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2016年,結束了我在“富國”迪拜一年的工作後,趕赴了“窮國”尼日利亞拜訪朋友並居住了一段時間。其教育的天壤之別讓我震驚。

我也曾在“富國”日本讀研,迪拜和日本對教育的投入真的不遺餘力。反觀尼日利亞,我所在的是本國的一線城市,可到處也能看到有不少大人帶著孩子,在馬路上,不顧自身安全,敲來往等紅燈的私家車車窗哀怨行乞。

我問在當地工作六年的朋友,這些孩子都不上學的嗎?這可是一線城市拉各斯啊。朋友搖搖頭說:所以這裡窮啊,發展看教育,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度微乎其微。極少數的有錢人都把孩子送到歐美國家讀書,絕大多數的窮人也沒有能力供孩子讀書。聽完後,我良久不語。


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2016年拍攝於拉各斯,街頭常見的多子女和母親

回國後,2018年,看到“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再度引起大眾的關注,也有一些文章用數據來論述其現實性。大致歸為一下幾點:

一、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好的各階段學校大多分佈在一二線城市

二、大部分農村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且教育觀念落後,對孩子學業不夠重視。

三、大部分農村家庭收入普遍低於城市,且對教育的投入遠遠低於城市家庭。

四、各高校招生地方名額差異,二三線城市的農村學生升學相對難。

雖然這些是客觀原因,但我國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也在逐年增強。這種差異也會隨著國力的增強也會慢慢的縮小。

所謂智者找方法,愚者找藉口。

也有不少的高考狀元出自寒門。為什麼同為窮媽媽,有的子女是狀元,有的子女早早輟學呢。

我想先就經濟水平同樣不高的同類進行一下對比,都說輸在起跑線上。那就先比一下早期教育。

我和一朋友出生在一樣的城市,都是大學畢業,都是新手媽媽,孩子都不到一歲。

我想用我倆一天的生活,來對比一下幾乎同等經濟條件下的育子日常是如何的不同。也希望能在幾年後孩子的學習表現出差異原因上做些參考以供反思。我並非指責朋友。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育子理念。自己活得舒服,無可厚非。只是做下記錄。

•我---有工作,教育要見縫插針(寶貝10個月,9個半月已經會走路):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

*:幾乎都是8點起床,用英語兒歌和孩子問好,播放幾分鐘的英文視頻給他看(多看傷眼),工作。有空的時候給他講英文故事,放音樂給他聽,他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都說出名字給他聽,

*:儘量12點半念英文故事哄他午睡,下午工作。

*:下班後,和他做遊戲,多講話給他聽,晚9點用日語故事哄他入睡。作息儘量規律

•朋友---全職媽媽(寶寶不到一歲):

*:睡到自然醒,孩子醒了,也會摟著繼續睡有時早上11點才醒,除了寶寶的吃喝拉撒,有空的時候刷手機,看視頻。讓孩子自己玩。

*:看當時是否有睡意再決定是否午睡。下午偶爾陪孩子玩玩

*:耍手機、看劇,孩子也是作息要隨她,有時晚上十二點睡覺。

這是普通的我和朋友的一天,其中除了我堅持早教的部分,還有是否作息規律的差異。作息規律真的很重要。如果看過美國真人秀《Super Nanny》專門處理“問題”寶寶的超級保姆Jo Frost反覆強調“生活作息有規律”,這是給寶寶安全感。不然寶寶不知所措,問題多多。我也曾委婉勸她給孩子聽聽音樂,講講故事。作息規律點。她說孩子小,這些都是無用功,孩子也不懂。


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做到這些的我自認為已經算是位合格的媽媽了。但是看完成功人士蔡美兒的《虎媽戰歌》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比富人的她要懶惰和教育理念差太多了。她出生書香門第,家境富足。丈夫同是耶魯教授,全球知名學者。家住富人區,別墅豪車有傭人。其實她只在家裡做“甩手”的全職太太也是完全衣食無憂的。但拿她的一天和我對比一下(書中提到的一天)讓我不甚汗顏:

*早:早上5點起床,寫書,早飯後,去耶魯大學教書。

*中:抽空半小時車程去接女兒去小提琴老師家練琴並送回。

*晚:繼續工作,下班後繼續監督兩個女兒練琴。並寫書。準備兩個女兒的比賽,各種事情的安排。等等。

這只是她普通的一天,辛苦,充實更充滿了自律和堅持。

她的十大“家規”更是讓我感嘆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不過如是:

◆不準在外面過夜

  ◆不準參加玩伴聚會

  ◆不準在學校裡賣弄琴藝

  ◆不準抱怨不能在學校裡演奏

  ◆不準經常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不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不準在體育和文藝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準演奏其他樂器而不是鋼琴和小提琴

  ◆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她是這樣要求,更是這樣嚴格執行的。即使家人反“暴政” 爭吵不斷,以至於家庭時不時處於無硝煙的戰場時她也不妥協。不溺愛孩子和放鬆自己。在她“虎媽”式高壓教育下,她的女兒們也不負眾望,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音樂神童”並雙雙從哈佛大學畢業。她的閨蜜曾說:“如果我有你這樣的母親,我也會成功的。”


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來自《虎媽戰歌》-旅途賓館裡,露露和嚴厲的“監工”媽媽。


如此富有的人還如此嚴格的要求自己和孩子。又有幾個人能天天堅持練琴,次次爭取第一名呢。這也正是最近大家感嘆比較多的:比你優秀的的富人還比你努力

其實這裡體現了經濟學的“馬太效應”

聖經中《新約·馬太福音》中第25節:

For to everyone who has will be given,and he will have more ;but from him who has not,even what he has will be taken away.(凡是多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多益善。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來源於的《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如果說,在經濟,教育資源,人脈等各方面,相比富人,我們都忘塵莫及。可是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對孩子教育方面的陪伴與教導,意志的培養,和夢想的支持方面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努力追趕呢。

同樣是一錠銀子的時候,不要包在手帕裡就萬事大吉。用你的夢想,努力和堅持去教孩子如何賺取10錠銀子。

Dream and Do! 要對孩子抱有夢想並予以教育執行。

孩子是你的複印件。莫使“韶華易逝,煙花易冷”

同為“窮媽媽”,我們是如何在育子上輸給了同類和“富媽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