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经过了一个特殊的“肥宅”寒假,由于疫情导致的开学推迟,好不容易摆脱寒假作业魔爪的学生们来不及伸个懒腰,就被迅速抓进了网课的牢笼。老师的角色转换为主播,学生走进了直播间,实现了十几年前优秀作文的预言:2020年,老师和学生们都不用去学校了,在家里就能上课。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借这个机会,教学模式被迫实现了“转型”。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十几年前学生梦寐以求的网络教学,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课。但事实上却是“教学上的滑铁卢”。全国多地师生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


直播中把自己静音的政治老师,学生们纷纷“献花“也无动于衷……


有的学生等了一节课,才遇到了遨游完知识的海洋回来的老师……


老师直播上课,发现学生互动不活跃,只有自己在说话……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理想中的网络教学好像可以代替“在校上课”的传统课堂模式,但现实却是“大型翻车现场”。网络教学,真的对师生而言“吃力不讨好”吗?


成都七中的网课教学就可以对这个问题予以反驳。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0多所贫困地区的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通过网络直播,16年来,7.2万名学生,跟随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看上去成都七中的直播网课代替了许多学校的线下教学。但是为何有如此辉煌的教学成果,却是线下老师和学生的不断交流,共同吸收七中优秀的教学资源。


以云南的禄劝中学的老师为例,他们会整理七中老师事前发送的课件,编制成学案,布置成头一晚作业让学生预习;课上盯着学生的表情,记录下疑惑的瞬间,琢磨着课后补足;屏幕那端偶有间隙,可以见缝插针给学生解释几句。原本听不懂课的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也渐渐理解了网课所讲的内容。这也说明了,即使是完全式的网课教学,也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密切的线下沟通。


那么,当下的网络教学,该如何解决目前的尴尬局面呢?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网络教学应当加强师生交流。在这一点上,网络教学可以借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课堂交流的比重很大,学生课堂的吸收成果通过听课反应显而易见。在活跃的课堂上,老师讲课能够顺利进行,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学生良好的听课反应驱动。学生的听课反应消极,就会提醒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知识的传授就是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良好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网络教学,为何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仍然要保持应有的交流。有的老师高估网络直播的便捷性,认为网络直播可以完全实现当堂上课一样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网络直播并不能实现面对面教学中师生及时的课堂交流,所以老师更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也要积极和老师反馈课堂效果,便于老师在教学上有所改进。这样才能在网络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形式不论如何改变,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正因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才能让老师更容易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新的一天,祝大家网课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