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二)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二)


耳柱

位于鼻的中央部,在“下极”的下方,鼻尖的上方。又称“下极之下”、“鼻梁”。 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作为诊察肝病的参考。指位于左,右两鼻孔之间的鼻中隔部份。

鼻准(准头、面王)

即鼻尖部,俗称鼻尖。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作为诊察脾病的参考。

明堂

即鼻的别名。古代的人体经脉孔穴图称为“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固”。

畜门

即外鼻孔。

鼻隧

指鼻孔内的鼻前庭部份及鼻腔内通道。一说是指外鼻或鼻翼部。

方上

即鼻尖两旁的鼻翼部。古人认为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查胃部疾病的参考。

人中(水沟)

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鼻唇沟)。古人认为望诊此处 以诊察膀胱和子宫(即子处)的疾病。穴位名。位于唇沟的上1/3 处与中 1/3 的交界,属督脉经。

承浆

在下唇中央部下方的凹陷处。穴位名,即位于承浆的正中央,属任脉经。

指上唇与下唇在左、右侧口角会合的部位。也有将唇的四部分都称为吻的。

俗称牙肉,即包附于牙齿根部的口腔粘膜等组织。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二)

耳廓(耳轮)

指在外耳道以外,全部耳壳的统称。

蔽(耳门)

即现代所称的耳屏。相当于外耳孔前面的小球状突起部份。

耳门

参见“蔽”条。穴位名,位于耳的前方,相当耳屏前方的凹陷部,属手少阳三焦经。

指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

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颏(音孩)部的下方,结喉的上方软肉处

结喉

位于颈部前方正中向外突起的部份;相当于喉头的甲状骨处。男性的结喉突出,女性的结喉不甚明显。

颈骨(天柱骨)

即解剖学上的颈椎。共七节,位于后颈部。上连颅骨,下接胸椎。

胸膺

即前胸部。

膺(膺中、臆)

在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的部位。

上横骨

指胸骨上端的胸骨柄切迹部份。其外侧连接锁骨。

缺盆

位于两侧前胸壁的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穴位名,位于缺盆部的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

[骨舌]

指在肩部内侧,锁骨的外端部份。指在胸骨上方锁骨的内端部份。 ◎(按:[骨舌]为一个字)

柱骨(锁子骨、巨骨、缺盆骨)

位于前胸部的上方。现代称为锁骨。

膻中

在前胸部正中,左右两乳的正中间的部位。穴位名,位于膻中部的中 央,属任脉经。

[骨褐]骬

[骨褐]与骬,音义同。指“鸠尾”或“蔽心骨”,位于胸骨体的下方,即解剖学上的胸骨剑突部分。前胸部骨骼的总称。 ◎(按:[骨褐]为左边一“骨”字,右边取“褐”的右边旁)

在胸部的下方,相当横隔膜以下的部分,其中在脐以上的部分叫做“大腹”,脐以下的部分叫做“小腹”或“少腹”(一说以脐的两旁为“少腹”)。

神阙

即肚脐的别名。穴位名,位于脐部的正中,属任脉经。

横骨

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部的小骨。

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

曲骨

位于“横骨“的中央部。相当于耻骨前联合部。

穴位名,位于耻骨前 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属任脉经。

会阴

又名“篡”(音窜)、“下极”、“屏翳”,在外生殖器的后方、肛门前方的部位。穴位名,位于会阴部的正中央,属任脉经。

毛际

指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上方有阴毛的部位。

气街

又名“气冲”,即小腹部下方、股部上方交界处的鼠蹊部(腹股沟部)。 即人体内气的运行径路。《灵枢.卫气篇》称六府(《甲乙经》作“ 六经”)、头部、胸部、腹部和下肢等处都有气街。

二阴

即前阴和后阴的总称。包括外生殖器、尿道外口及肛门等部分。

前阴

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

后阴

即肛门部。

产门

指妇女的阴道外口,又称为“阴户”。

子门

即子宫外口。

指腋下、胁上空软部分。

季肋(季胁、软肋

又名“橛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第十二肋软骨部分。

[月少](音秒)

位于侧腹部,相当于第十二肋软骨下方,髂嵴上方的软组织部分。

躯干部的后面,包括后胸部,腰部及骶部的统称。

指脊椎骨而言。中医书所指的脊,多从第一胸椎棘突开始向下数至第四骶骨棘突,共二十一节(包括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骶四节)。

膂骨

脊椎骨的统称。指第一胸椎棘状突起而言。

指后胸部的第十二肋骨以下与骼嵴以上的软组织部分。

膂(膂筋)

指在背部,脊椎骨左右两侧的背部肌肉群。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二)

交骨

指骶尾关节部。在妇女分娩时,这一关节可被动地作的活动,使骨盆下口张大。如果这一关节活动有障碍,可影响分娩,产科上叫“交骨不开 ”。一说即妇女的坐骨。

尾闾

又名尾骶、骶、骶端、橛骨、穷骨,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 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后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