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評論或私信領取項目諮詢表,稻田策劃為您出謀劃策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麗江束河古鎮,這個組團貌似規劃出來

實際卻是順著古鎮幾百年自然生長的格局

進行了自然的延伸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農業裡有一個非常糟糕、而且廣泛存在的現象:


很多項目想做農旅,然後就先做了規劃(這個步驟聽上去一點毛病都沒有),幾易其稿後卻發現,按照這個規劃去做,要麼根本做不下去,要麼做下去了卻達不到效果。於是項目企業遭遇尷尬:

——效果圖非常酷炫,聲稱投資也很大,政府就很高興,就開始逼你上項目,而你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準備好。

——哪裡沒準備好還說不清楚,好象有建什麼房,種什麼東西,怎樣吸引人......,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

——最說得清楚的是,真金白銀變成一堆讓自己騎虎難下的效果圖。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簡而言之,規劃之前少了策劃這個關鍵環節。


規劃只是一門空間安排的專業技術,要想規劃得好,需要先理清楚眾多輸入條件,也就是得先策劃——理清稟賦,理清要素,明確具體要做什麼,要在圖紙上表現什麼。


比如房地產公司,規劃設計前都會先認真策劃一番,大戶型佔多少,小戶型佔多少,排屋佔多少,商鋪佔多少,而且這個“佔多少”不是拍腦袋的,而是分析市場和競爭的結果

。然後才會去安排空間。如果這些輸入條件不清楚,規劃就只能胡說了。


比如魯家村,並非規劃出來的不僅有那個村,還有強悍的村委。比如我們自己做的(可惜如今讓位於城市擴張的)知名項目,並非規劃出來的是我們有深厚的花卉園藝產業背景。




我們觀察到,農業項目裡普遍缺乏策劃的事項主要包括:


1、到底該做什麼產品,用多大的農用地。這個問題顯然不是空間安排的問題,而是產品經營的問題

  • 到底該種什麼(或者養什麼),該種多大規模,需不需要用到農業設施?基本農田、設施農用地該是怎樣的配比?
  • 怎麼才能賣得掉,賣得好?走怎樣的渠道?要做成品牌嗎,適合做成品牌嗎,能做成品牌嗎?


2、到底要做什麼樣的休閒旅遊。這個問題也不是空間安排的問題,而首先是為什麼要做休閒旅遊的問題

  • 休閒旅遊是目的還是手段?
  • 如果是目的(成為旅遊目的地,吸引大批遊客來),那麼市場在哪裡,周邊有那麼多人口嗎?土地條件、投資能力、運營能力足夠嗎?能建立競爭優勢嗎?對於絕大多數項目企業,做成目的地幾乎不可能。
  • 如果是手段(支持農產品品牌和銷售),那麼怎樣做輕,做巧,不要花很多錢,還能與產品經營聯動起來?


同時也是怎樣開展休閒旅遊經營的問題

  • 你和團隊的能力有怎樣的特點,怎樣的休閒旅遊業態才是你能經營的?招不到專業人才又該怎麼辦?
  • 要怎樣宣傳才能打動消費者?要怎樣與旅遊企業合作?


3、到底該用多大的建設用地,為什麼要建設用地。如果是新增建設用地,是要上縣市常委會的,主要是一二把手決定,不是鄉鎮或街道能定的。憑什麼說服領導?這也不是空間安排的問題,而是為什麼要用建設用地的問題

  • 是配套生產,還是配套旅遊休閒?多大規模的配套?
  • 是為了招商引資,打造平臺?做多大的平臺,聚焦什麼業態?
  • 建設用地、建築物的投資不小,能實現盈利嗎?能不讓資金鍊出問題嗎?
  • 怎樣做成亮點?


很明顯,上面這些問題都是產業經營的問題,產業經營作為農旅的稟賦,不是規劃設計單位所能解決的。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很少有人意識到,

連標準化生產也是農旅的重要稟賦




那麼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穩妥有序地上項目?


我們建議,項目企業首先應當建立這樣一個認知:


當你從過去只從事生產經營轉變為介入農旅,其實你是在激烈地改變你的企業,這種改變的激烈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這是因為,更多的土地使你可能不得不進入新的產品,介入農旅使你不得不直接面對消費者,兩件事疊加在一起,對你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資金能力都提出了挑戰。


有了這個認知,項目企業才會慎重思考,避免“激情”決策,耐心地理清楚上面那些問題。理清楚了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快速地、甚至一步到位地形成規劃。很多人正是因為一遍又一遍的規劃,而消耗掉寶貴的資金、政府的信任!


我們建議地方政府首先應當建立這樣一個認知:


企業本質上就是一種風險行為,免不了盲目投資,政府有必要給予引導和建議,幫助企業減少盲目性,同時也是吸引更優秀的企業。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特別是在大城市的近郊,政府可以引導做農業特色的旅遊目的地;而在人口較少,經濟不那麼發達的地方,應當引導農旅項目去配合農業產業,配合打造農產品品牌。


農旅作為與農業相關的新興產業,政府應當編制農旅發展規劃。所謂發展規劃,是以研究市場和業態為主,而不是空間規劃為主,目的是向產業界講清楚政府的具體導向,以及基本的可行性。


以往,杭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大城市,以及國外的優秀城市,在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時刻,都委託專業機構認真編制發展規劃,新興產業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2003年香港為發展創意產業

而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的研究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2006年美國洛杉磯為發展生命科學產業

而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的研究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已經做了規劃,卻發現路走不下去了,簡單地中止又捨不得,那該怎麼辦?這時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比如:

  • 濃縮一下,做些減法,比如屬於盲目投資的那部分;
  • 複合一下,做點加法,比如充實產品的品牌經營;
  • 迴歸農業,比如用某種獨特的活動來開展農旅;
  • 挖掘農業,比如用某種獨特的方式來實現產品的文創化;
  • ......


農旅,不是規劃出來的

有很多農旅的做法十分輕巧,且無關土地政策


當然,一個項目企業到底該做什麼,能做什麼,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