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闲居在家,翻检旧书,偶得《浮生六记》,赏读再三,不能释怀。

记得昔年,曾于灯下一夜快读,读至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

不由得泪泣纸上,合卷叹息,彻夜难眠。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我不喜欢看深情故事、悲情结局,但《浮生六记》是个例外。

读书十余载,阅书几多,牵动我心,令我扼腕叹息、情绪萦怀者,必此书也。

《浮生六记》问世百年,流传至今,自有其魅力所在。有学者誉之为“晚清小红楼梦”,实在是知味。

《浮生六记》给人的美学享受足以与《红楼梦》相媲美。不论是对女性的态度、对山川园林的赏鉴还是对生活本质的认知,皆不输与《红楼梦》。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而称之为“小红楼梦”,则是因为《浮生六记》的规模不及《红楼梦》之繁复、廓大。

以比喻言之,《红楼梦》如同耗费数年而成的精巧楼阁,而《浮生六记》则如小巧玲珑、可于手中把玩的碧玉。

沈复此书,“浮生”二字源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读此数句,不免有繁华落尽、过眼成空的怅惘之感。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天地之与万物,光阴之与过客,皆成了逆旅与过客,而我们如蜉蝣在世,又活成了什么呢?

李白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李白终究是李白,感伤之情难掩飘逸洒脱之气的李白。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接下来的行文便有了几分秉烛夜游的急躁之气,题旨最终归于吟佳咏、伸雅怀。怅惘之感顿失,继而代之以优游卒岁的享乐思想。

而开头的数句的感伤之情,竟成了及时行乐的幌子、赏景作诗的噱头。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沈复的境界却与之大不相同。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周公度曾言:

沈复之文,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此言诚是。

沈复擅长把平常人家平常之景写得诗意盎然,情趣横生,令人神往。其文格调清新,朴素淡雅,以白描见长,写人世之真景、摹人世之真情、描人世之真心。

读其词藻,令人齿颊生香;观其情真,使人青衫尽湿。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李白与沈复境界迥异,究其原因,在于二人志趣既殊、际遇又异。

李白是诗酒狂生,功名未遂,怨愤恼怒,只好以诗咏志、借酒抒怀,自诩天生我才,来相宽慰;

沈复是布衣文人,无心富贵,情生芸娘,怎奈知己弃去、爱子夭逝,无由永世团栾,悲恸泣血。

李白注定给不了浮生的答案,因为——他是诗仙。遨游蓬莱的诗仙又怎会懂得人间的烟火?

浮生的答案,终究要去问沈复。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后记

接下来,蛇君子将用数篇文章,带大家去见证两百年前一位晚清文人的一生:

他与芸娘的倾城之恋、他抛书浪游的经历、他鉴赏园林的美学思想以及他坎坷一生的烦愁。

通过对这些的鉴赏,来揭秘沈复留给我们的“浮生的答案”。

此篇小序,正是蛇君子赏读《浮生六记》的开篇曲。怀着奇文与读者诸君共飨的意愿,期望读者诸君能从中受益。

《浮生六记》小序:何以答浮生

蛇君子有话说

如果有一件事可以让你成为不一样的自己,那么一定是——

读书。

如果读什么书可以让你提升得最快,那么一定是——

读经典。

但是经典内涵丰富,文化深厚,包罗万象,纵使通读一遍,大部分人也不一定能够读懂其中的奥妙,更别说学以致用。

读经典一定要有人引导。

蛇君子读书十余载,只读经典。对文化经典有独特的认知和见解。

蛇君子读经典十余载,更会把经典一直读下去。

经世致用是蛇君子的读书准则。

闲庭漫步是蛇君子的文人意趣。

让蛇君子带你把经典读精、读深、读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