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背后的男人

我是小房,本文我们来了解下《聊斋》的作者蒲松龄。

讲到《聊斋》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即使做不到倒背如流,也能随便讲述几个聊斋的故事,有些经典已经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但是今天我们不仅谈《聊斋》,我们也来聊一聊它的背后的男人——蒲松龄。

聊斋背后的男人

蒲松龄

博览群书却不中仕

蒲松龄出生于明末清初,也就是1640年 出生于淄川县蒲家庄,等到他四岁的时候清军就入关了也就是1644年,一出生就是个战乱的年代。

他的家庭是个书香门第也是个地主家庭,不过由于明末的动乱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落败了。他的父亲弃学经商,在经商的同时没有放弃对蒲松龄的教育,因此从小蒲松龄就饱读诗书,有着很好的文化水平。十九岁时中了秀才而且是县,府,道,三级都是第一名,一时间可谓是名噪一时。但是也许是命运在和他开玩笑,在此之后他接连考了四次举人都落榜了,一直到72岁时才得了个贡生。

聊斋背后的男人

蒲松龄故居

关于他饱览群书却仕途不顺应该和他的爱好存在一定的关系,虽然他文化知识丰富,有底蕴。但是他并不潜心研究与四书五经八股之事。醉心于写风花雪月狐妖鬼怪一类的短篇小说,这一类的小说在当时根本得不到统治者的喜欢,所以可以说蒲松龄算是不务正业。他的好友曾经对他说“谈空谈鬼 蹉跎平生”,希望他能专心于正道。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

聊斋背后的男人

蒲松龄一生基本都在淄邑和济南之间活动,唯一的一次南游是在31岁左右的时候应好友孙蕙也是新任的宝应知县到江苏扬州宝应县衙去做幕宾,这次南下对于蒲松龄的创作有着很深得影响。

作为秀才出身再加上这次做幕宾的机会是他接触到了很多统治阶级的官员,了解了当时官场了腐败黑暗,同时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丰富了他的创作条件。回到家乡后到缙绅家教学为生,主家藏书丰富又让他广泛涉猎,更一步的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认知,到71岁时撤账回家。

回到家中依旧热衷科举,可是一生不得志,只在72岁时补了一个贡生。这使得他对他对当时科举制度不足之处深有体会,家庭的落败,仕途的不顺,让蒲松龄尝尽了人情冷暖,受够了世道不公。

有人说过《聊斋》是一本“深刻体会到寂寞的人才能写出的书”,按照这种说法蒲松龄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寂寞的人,那么我们看起来蒲松龄一辈子又去教书,又去给人家做幕僚还要忙碌着科举考试,可以说是档期满满,又怎么会寂寞呢?其实正所谓“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蒲松龄的寂寞是精神上的寂寞,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真正的了解到他真实思想。他也只好借狐仙鬼怪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一分落寞。

聊斋背后的男人

漫长著书之路,创造传世经典

在一本《三借庐笔谈》中对蒲松龄著书的过程有着详细的记载: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趋绝。王茹安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

翻译如下: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与左史、龙门的文章相媲美。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王阮亭听说蒲松龄先生的名声,特地去拜访他,先生故意躲开不见他,王阮亭三次来访每次都是这样。先生曾经说:"王阮亭这个人虽然风雅但始终有富贵人家的习气,我不习惯和这种人做朋友。"

聊斋背后的男人

《三借庐笔谈》书影

通过原文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蒲松龄的著书过程可谓是“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历经二十年才写成这本传世之作。,还要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搭上烟和茶来求得人家讲些故事给自己。

曾经也有些人质疑过这个著书过程,认为蒲松龄生计都是问题又怎么会每日拿出钱来去买些烟和茶来给过路的人,只为求个一个故事。这些人还给出自己的一个解释:认为《聊斋》的故事大体是自己创编和听

蒲松龄自己好友讲述还有是改编的,所以 不存在什么“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

聊斋背后的男人

在这里我们只是了解下就好,不做过多的争论。不管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到最后这本专门写狐仙鬼怪的怪书

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不管我们是阅读其精彩绝伦的内容还是观看由这里的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在欣赏过后,应当略有所思。

结语

《聊斋志异》一书虽然多数描写狐仙鬼怪,但是透过里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影射的是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腐败,还有人性的丑陋。这与蒲松龄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做过幕僚,当过私塾,中过秀才,官 商 民都接触的了。晚年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命运遭遇都有所了解和无微不至的观察。通过这样一本所谓的怪书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愿望,也包括了蒲松龄先生对这个时代生活的特殊见解和感受。

最后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