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男旦艺术是否会消亡

京剧男旦艺术是否会消亡

4月25日是梅派大师梅葆玖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梅葆玖的京剧贡献”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梅派艺术的传人与业内外专家在京齐聚一堂,共话梅葆玖的京剧贡献,男旦艺术的传承更是成为焦点。男旦,这一独特京剧艺术行当的路,未来该怎么走?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京剧男旦艺术是否会消亡


戏曲专家这么说


著名戏曲评论家傅谨表示,“葆玖先生去世后,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男旦是否会终结,我觉得真是这样的话,真的太可惜了。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


“京剧通过体系化方法训练,让男性在童年开始突破变声期,直到中老年仍可在舞台上完美地演绎女性角色。京剧男旦在二十世纪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国际上,京剧和梅兰芳也一直被看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性的符号”。


著名戏曲评论家周传家:“中国的男旦艺术的确是戏剧当中的一个奇葩,可以说是对世界戏曲独特的贡献,国外也有类似超越身份和性别的表演,但唯有中国京剧男旦艺术达到了最高的水准,我们歌颂、肯定、赞美京剧艺术,就应该承认男旦的魅力,我觉得梅派的男旦艺术是梅派艺术的一个亮点。”


国家一级演职员、梅葆玖先生生前琴师舒健说:“男旦和女声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在京剧流派中梅派的男旦音色是大多数女声不具备的,可以说达到了东方美学的极致,不造作,又那么柔美。”(节选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4月25日)


京剧男旦艺术是否会消亡


男旦演员的现状


男旦演员虽然曾经创造了京剧艺术的高峰,但在“文革”期间却被禁止演出。如今虽无禁令,但亮相的机会依然不多。


作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男旦代表,胡文阁、牟元笛、杨磊、尹俊经常在一起演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原本是戏曲演员演出的黄金档期,但除了胡文阁有一场大戏,牟元笛在新加坡等地小剧场演出外,剩下两个人都没有演出。杨磊忙着照顾当时病重的师父李世济,而尹俊刚刚结束一部电视剧的拍摄。


其实,平时亦如此。


因为有师父的知名度,作为梅派男旦唯一传承人的胡文阁演出相对多一些,每个月大概能有一场演出。不过,师父走后情况会如何变化?他还不得而知。尹俊和杨磊的演出就少多了,他们上一次登台,均是今年(2016年)1月17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与胡文阁、牟元笛一起参加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男旦专场的演出,可惜的是当时杨磊还因为失声未能演出,最后上台向观众道歉。


没有演出的时候,尹俊会接一些影视剧的工作,“因为我会唱京剧,影视剧组也会尊重我。演电视剧需要节奏感比较好,而节奏感恰恰是京剧演员的特长。”尹俊一年正式的剧场演出也就四五场,很多时间是在影视剧组,但他坚持影视剧只是“插曲”,不是主业。


近半年的时间没有什么演出了,杨磊总觉得这是一种浪费,“38岁是男旦演员的黄金时间,可是我只能通过一些小的公益演出或是戏迷联谊去刷存在感。”师父李世济在世时,有演出机会一定会带着他。虽说男旦演员穿着西服清唱的感觉很别扭,但也比没演出好。5月8日,李世济因病去世,这意味着今后他连这种别扭的演出机会可能也没了。


没演出自然没收入,愿意从事这一行的人也就更少了。杨磊说,虽然他非常希望有新鲜血液加入男旦行当,但当一些小男孩戏迷想跟他学戏时,他却从不敢鼓励他们,“把男旦当职业,别说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养家糊口都不一定能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自己可以面对,但要鼓励别人也投身这一行,那是不负责。”(节选自《北京日报》 2016年5月)

观众怎么看?

对于中国京剧的男旦艺术,您怎么看?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