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京、津、冀以及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等地,距今已有200年曆史。河北梆子是在山陝梆子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在清中葉以後,大批山陝梆子藝人進京演出,山陝梆子也傳播到河北各地,此時的演出多采用“京秦合班”的形式,“京”指的是明末清初在北京、河北一帶盛行的“京腔”,而“秦”則指的是當時傳播到河北各地的山陝梆子。由於河北與山陝梆子發源地在語言、社會環境等方面都不相同,山陝梆子傳播到河北一帶後,必然要有一個“河北化”的過程,這就是河北梆子誕生的基礎。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清代道光年間,在河北定興與徐水交界的鄉村,誕生了第一個培養河北梆子演員的科班,人們一般將此看作是河北梆子誕生的標誌。之後,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河北梆子科班在河北一代陸續興盛起來,河北梆子在幾代藝人的努力拼搏下進一步“河北化”,河北椰子這一北方梆子聲腔中的重要支脈逐漸形成。它的唱腔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板式有大慢板、小慢板、二六板、流水板、減板、哭板等,輔助板式主要包括導板、大起板、尖板、搭調、哭頭、留板、鎖板等。河北梆子主要伴奏樂器有板胡、梆子、笛子、笙,其他文武場打擊樂器大體與京劇相同。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是河北梆子的興盛時期。在這一階段,先後出現了一大批優秀演員,如“達子紅”、“萬盞燈”、“十三旦”侯俊山、郭寶臣、“響九霄”田際雲、崔靈芝、魏連升、劉喜奎、小香水、金剛鑽、王克勤、杜雲卿、秦鳳雲、張小仙等。這些優秀演員的產生,讓河北椰子的影響迅速擴大,伴隨著他們的演出活動,河北梆子的流行區域也隨之擴張,除了京、津、冀的廣大城鄉,河北梆子的演出足跡,北至現如今的俄羅斯、蒙古國等地區,覆蓋東北全境,南至廣州等地。此時的河北梆子,已經成長為一個大劇種,進入全面發展的興盛時期。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但是,隨著戰亂等時局因素,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北梆子一度陷入低谷。1949年以後,河北梆子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蓬勃發展,又進人一個全新的興盛時代,一大批河北椰子院團、院校陸續成立,老藝人重新煥發青春,再度活躍於舞臺之上;銀達子、韓俊卿、金寶環、王玉馨、寶珠鑽等表演藝術家正值壯年,精神振奮,藝術光彩奪目;裴豔玲、張慧雲、齊花坦、劉玉玲、田春鳥、雷保春等一大批後起之秀也迅速成長起來,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演員梯隊,演員們革新舞臺藝術、排演新戲,河北椰子舞臺一片欣欣向榮。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劇目方面,眾多的河北椰子院團紛紛排演了《王寶釧》、《蝴蝶杯》、《打金枝》、《秦香蓮》、《竇娥冤》、《趙氏孤兒》、《轅門斬子》、《寶蓮燈》等古裝劇目,也創排了《洪湖赤衛隊》、《龍江頌》等現代戲,《蝴蝶杯》、《轅門斬子》、《寶蓮燈》等劇目還被拍攝為戲曲藝術片。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間,河北梆子這一古老劇種也一直處於探索發展中,京、津、冀三地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天津河北梆子劇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大步前進,創作演出了《鍾道》、《袁凱裝瘋》、《魏徵還鄉》、《大都名伶》、《女人九香》、《北國佳人》等經典劇目,許荷英、彭蕙蕾、劉鳳嶺、王英會、王洪玲、陳春、劉莉沙等成為舞臺中堅,其中多人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在這一歷史階段,河北梆子舞臺上還誕生了《美狄亞》、《安提戈涅》、《忒拜城》等多部改編自古希臘悲劇的劇目。河北梆子的藝術特色來源於燕趙文化的“慷慨悲歌”,這一點正好與古希臘悲劇相吻合,因此,當河北梆子遇上古希臘悲劇之後,二者有機融合,完美呈現,這些劇目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展現了河北梆子的獨特魅力。在河北梯子歷史上,有一個女鈴劇社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彪炳史冊,這便是垂德社。奎德社,初名志德坤社,1914年秋,由河北梆子演員丁劍雲、場韻譜創立於北京。

河北梆子:燕趙大地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1918年刷社改組後,更名奎德社,又名垂德坤劇社。副社領導者楊韻諧等人在資產階級民主思潮影響下,並受北京玉成班、上海新舞合改良新戲的啟發,採月機關佈景,尤其以《一元錢》、《一念差》、《家庭禍水》、《青梅》、《仇大娘》、《漁光曲》、《蔡花女》、《席笑因緣》等時裝戲享譽京。奎德社在演出河北梆子之外,也兼演京劇。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奎德社被迫解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