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閉關一個多月的你會“報復性”消費嗎?有何看法?

好好學吧


我要閉關4個月,旅遊業這次最傷,現在都已經沒有米下鍋了,到時怎樣報復性消費呢?能滿足溫飽都可以了


山裡娃權哥


我是家姐有話說,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等疫情結束後,被壓抑了好久的大眾,一定會選擇報復性消費,之前沒買的要買,之前沒吃要去吃,啊,我要消費,我要“報復社會”。但是在我看來,報復性消費,在我這根本不存在,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

第一,這次疫情在家,讓我們大多數人養成低慾望消費觀。我們終於明白,原來我們不需要這麼多身外之物。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就是在這次疫情下,我發現平時我每天都要喝的咖啡,不喝也是沒關係的。隔三差五都要下各種館子的,我這天天在家吃得清淡,飲食口味都變淡了;甚至都學會斷舍離了。

電商網站數據顯示,排除春節干擾,疫情期間護膚品、化妝品、服裝類銷量照去年同期暴跌。很多網友曬出支付寶流水,紛紛表示:隔離讓我省錢。有些東西,壓抑久了會爆發,比如情緒;但是有些東西,壓抑之後,可能就沒有了,比如消費觀。原來我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東西。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很多人,包括我,都快養成低慾望的消費習慣。

第二,民眾財富已縮水,大家對於金錢觀已經變得保守。

這次疫情,真的是給我們全體國人,上了一堂特別生動的現金流管理課。不要跟我說你有多牛逼,資產多雄厚,只要你有不可避免的成本開支,你手上沒有幾個月穩定的現金流,分分鐘財務爆倉。

中國過去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吧,讓很多年輕人失去了儲蓄的習慣,過上了月光,甚至負債的生活方式,反正平時有收入能抵扣負債,還上月供就行。這次突然發現行不通了。

你可以想象,經過這次財富洗禮教育的中產階級麼,未來不僅是低慾望消費,更是選擇不隨便消費,要存錢呀,要理財呀,要為將來的養老做準備呀。

一件事情最有深度的改革,就是對人們觀念的改革,這次疫情,我覺得做得挺到位的。

所以,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疫情之後的報復性消費,不會發生。我們要在思想上做好準備。



家姐有話說


不會,閉關讓我恢復了元氣。

2019年的我馬不停蹄,工作之餘趕赴一個又一個線下及線上課堂,活動,忙著學習和鏈接新的人,事,為未來的事業打基礎。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疲勞生疾;無暇陪伴家人,家庭關係一度緊張;所學很多內容來不及消化及內化。閉關一個多月,讓我有時間解決了以上3個問題,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休息和停頓。

因為沒有感覺到被壓抑,所以不會有“報復性”行為。


說到“好好吃”,我是湖北人在上海10年,因為工作忙碌常年在外吃飯,其實最想念的還是父母做的家常菜。疫情期間,剛好有時間自己洗手作羹湯,習得了父母那裡的手藝,滿足感不低於外面的高檔餐館。

說到“好好逛”,我看重的是和一個地方,一個事物的深入互動,不能出門時,看紀錄片,看電影,天清氣朗時看自家陽臺上的花已獲得很大滿足。


說到“消費”,工作早年因為壓力大經常加班到很晚,一到週末就去商場血拼來釋壓。每次血拼完,內心又多出來一個洞。現在更多感受到錢是一種資源,錢應該用到真正能給你帶來幸福感,愉悅的地方。花錢是一門學問,關於這部分,我接下來會寫一篇專門的文章,盡請關注。


另外對於我們一直忙忙碌碌的中國人來說,難得有一個長“假期”,用來休息也好,陪伴家人也好,安靜下來複盤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也好,都是不錯的契機。調整好視角和心態,也會像我一樣沒有壓抑,也就無所謂“報復”。


最後國內疫情目前已控制的差不多,但國外各種失控,此次病毒頑強,真正結束是哪一天還不確定,離我們“出門嘚瑟”的時間還早。真正結束後,我會正常吃,正常逛,在陽光藍天下盡情浪,也許就是在家對面的公園裡。


麥田青語


疫情結束後,"報復性"的消費對於我來講那是不可能的。經過這段事後。我們要更懂得真愛生命,珍惜我們掙得每一分錢。

我們閉在家已經就有一個多月了,吃好,喝好也夠夠的了。我們家是農村的,上街買東西路程遠。所以過年我們買了好多食材儲蓄在家。現在已經吃完了。近一段生活我們就靠吃爸媽種的菜,吃爸媽養的豬肉。唉,心情糟糕透了。就兩個字,我想出去"掙錢"了。



何豔的生活日記


我一直是個對消費很理性的人,可能是從小農村長大的原因吧!現在月收入過月,但依然只買需要買的東西,每月美容院做做spa,然後就是買點水果,偶爾買買衣服!其他的我會存起來,買了些基金,放了些在餘額寶!長沙一套兩小房還貸2300一個月,但出租租金2000一個月!

沒有疫情的那些年,放假後或許是會跟幾個閨蜜聚聚會,聊聊一年的趣事和近狀,喝喝茶,也許會跟三兩個去旅遊一次,但一般控制在所有消費每人一萬元之內,都是有計劃地消費!

這次疫情,就年前跟她們一起聚了下餐,沒有去任何地方旅遊,正月初四回單位隔離沒問題後就上班了,這一個月的業績沒有往年那麼多,這一個月基本上只有幾千塊底薪發,但知足了,畢竟全國人民有很大一部分沒收入!

個人認為一個人一定要有儲蓄的習慣,這樣有什麼事心裡不慌,畢竟早晚有一天是上有老,下有小,越早儲蓄越好!當積累了第一筆小資金後,就可以學學理財,定投是最適合資金不多的人,又風險不大,但不要去相信那些什麼短時間能賺大錢的項目,這世上沒那麼多好事,不會掉餡餅!人往往掉坑裡大多是因為貪和想不勞而獲!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自然就是不正常之事!

工作之餘可做點兼職賺錢的事,也可以加強自已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學一門愛好。一直堅持下去,可能有一天,這個愛好會成為你收入的主要來源!


白水xi飯



燕子剪視頻


還報復性消費呢,一個多月不上班,也沒收入,使啥報復!大多數人疫情過後需要的是抓緊賺錢,還報復性消費,那是心大的,有錢的,我想大部分是工薪族,首先得先賺錢還花唄,信用卡,還有其他的房貸車貸,報復性消費的也有,肯定不多!我感覺這次疫情嗓很多月光族,也感受到了攢錢的重要!所以我認為無論什麼時候,賺的錢多少都要學會理財,而不是亂花錢沒有算計的支出,只能讓自己越來越難以應付生活的開銷,所以報復性消費的本質就是消費自己,我不贊同。


威海依姐


疫情結束後,雖然閉關了一個多月,但吃喝的東西還是有的,因為過年期間購買了不少,所以基本上還是滿足其飲食要求的。

不過畢竟還是一個多月了,理性的消費還是要的,如首要的是理髮和其他親朋好友的聚會活動等,但不會過度消費,時間長著呢,至於去旅遊還是待以後再考慮吧。



溪叔夜話


疫情結束了最想摘掉口罩,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旅遊。待在家裡,戴著口罩實在是憋壞了。旅遊不一定去很遠的地方,開車去周邊最好。可以一邊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一邊品嚐各地美食。把疫情期間的憋屈情緒全部都散掉。




老趙亂彈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會過度狂歡?”:保持禁慾,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昨天朋友在群裡問大家:

“疫情過後,你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大家立刻活躍起來:“我要吃火鍋”、”我要喝奶茶”、“我要看電影”、“我要去旅行”、“我要去瘋狂地買買買”......快樂的心情溢於言表。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超長假期,“被隔離”的生活狀態,嚴重地抑制了人們的諸多需求。眾多網友此刻已經按捺不住了,都在呼喊:“疫情快點過去,我要報復性消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歆磊表示,疫情結束之後餐飲業肯定會出現報復性消費,當年SARS過後就如此。但是這場疫情更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活著的可貴。面對頑固的病毒,鍾南山院士不無感慨地說到:好好地活著,其他的都是浮雲。其實,疫情過後,保持理性,才是最大的聰明。

1

報復性吃喝 近日,烤串店復工一天賣6000串登上了熱搜,簡直太詫異了!原來是蘭州烤串店開始復工第一天,就賣出去6000串,其中有一名客人更是站著狂吃了40串,將近2斤肉。 還有人被憋瘋,一次性點了15份外賣,看著滿桌的食物,大呼滿足。 廣州一家餐飲,前幾天開始營業,沒想到前去等位的顧客摩肩接踵,最後沒辦法,商家只能上了半天班後,緊急閉門謝客。

其實這些行為都屬於報復性地吃喝玩樂。在這裡有書君想要提醒大家:疫情過後,千萬不要胡吃海塞!研究統計,每次冬季假期,人們平均要增重0.37Kg。對於成年人而言,體重增加容易,減下去卻很難,而且最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大吃大喝還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等。除此之外,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其他問題,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愛默生曾說: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而此次新冠病毒者的痊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很大程度靠的是人體免疫力。
所以不少人發出感慨:原來,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競爭力。前幾天,有專家發文稱:

新冠病毒可能會演變成一種低致病性但高傳染性的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可能每年冬天都會復發,就像引起季節性流感的病毒一樣。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提高抵抗力。這是一生都不可懈怠的任務。

2

報復性消費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消費嗎?”很多人都選擇:會。有人一天花掉了一半的工資,還有人三天網購了五條千元以上的裙子……甚至杭州大廈購物城5小時銷售額達到了1100萬,讓不少人驚呼,真的是低估了大家的消費熱情。隨手翻一翻朋友圈,大家都是陷入“報復性消費”,難以自拔:每次去超市,貨架上總是空空如也,本來我只是想買個泡麵的,最後卻買了兩大袋子; 自從快遞恢復了之後,唯一的快樂源泉,就是收快遞的那一刻,總覺得不花點錢對不起自己;

更有氣魄的是,有人直接花了873萬買了一商鋪,可是也沒想好要做什麼; 2月16日,恆大在全面開啟“網上賣房”之後,3天成交近5萬套,鎖定約580億元銷售額。這個數字,真的把我驚到了。
最近隨著一些地方新增確診病例下降,一些景點有序開放,本來是一件好事,正如鍾南山所說:開放景區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好的作用。
但是一些人開始放鬆警惕,甚至出現了人流聚集的現象。前有西湖景區開放後,超5000人湧向斷橋;後有香山等多景區因遊客眾多,導致道路擁堵,還有四川市民扎堆喝壩壩茶。有專家預言:疫情結束後,短期內會出現補償式的消費狂潮,小浪潮過後應該會平穩走低。其實可以理解,由於疫情的特殊性,大家這段時間都憋壞了。但狂歡之後呢?房貸、車貸、生活費、教育費、信用卡、花唄哪個不需要償還?我想提醒大家兩點:一是疫情還未結束,警報還未解除。不管是個人,還是景區,切記不要出現人流聚集性活動,尤其在密集的地方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二是疫情過後,切勿盲目消費。有什麼都不如銀行卡里存款來的踏實,一定要減少無謂的開支,多投資自己賺錢的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3

盲目湧向“線上行業”疫情還在持續,從原來規定2月10日開始復工,到現在已經有半月了,大多數企業還是在家辦公的狀態。在家辦公對於有些企業來說可能影響不大,而絕大多數人只能被“禁足”在傢什麼事也做不了,且一分收入都沒有。

但很多時候危機恰恰也是轉機,這也讓人看到了新希望,但同時也爆發了許多問題。2003年,非典。那時候,馬雲剛創立阿里,準備大幹一番,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他原來的節奏。馬雲並沒有被打倒,那時候他已經注意到了ebay(易貝:購物網站)的發展方向,並且當時立即安排6個人進行研發。2003年5月10日,秘密籌劃了26天的淘寶網,就這麼誕生了。雖然全國疫情,但淘寶網無疑抓住了那次疫情帶來的機會。有很多人覺得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但事實告訴我們,成功只能借鑑,永遠複製不了。時隔17年,疫情再次出現,和03年相比,互聯網的發展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這次疫情雖讓很多企業受到重創,但也讓諸多企業有了更多發展可能,有些公司的業務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在盈利。比如知識付費、線上教育等在線行業。很多網友說,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將遇到一段空前的發展機遇,乃至會井噴!前有淘寶、京東,後有現在這些未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於是有很多人開始盲目跟風,準備湧向在線行業。可是殊不知,盲目跟風,只會摔得更慘。
就拿在線教育來說,全面普及是做不到的,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因為貧富差距、知識結構差距、學生自身對學習興趣的差距等因素;導致在疫情中採取的線上網絡教育方式會逐漸拉開學生們的文化水平,使得一些學生的學習壓力倍增。比如各學校在疫情階段所推行的網上教學以及線上教學的方式,使師生互動性降低;教師確實無法做到課堂上的監管以及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掌握性降低,更會直接導致學生之間文化成績差距拉大。疫情之下,直播也是掙錢的一種好方式。有一朋友,因為疫情賦閒在家,看到網上說直播能掙快錢,於是和老闆遞交了辭職申請,徹底不去公司了。 直播半個月後,結果一分錢沒掙到。房貸、車貸、父母的贍養費、家庭開銷,哪哪都需要錢,現在只能每月靠透支信用卡過日子。這位朋友落得如此地步,究其原因就是當初盲目跟風。怎麼拍視頻、怎麼剪輯、怎麼運營完全不知道。 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之後或許真的會創造新奇蹟或者有一些新興行業誕生;
但我們要做的是保持冷靜思考,不盲目跟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準備,分析它的可行性。馬雲的成功,疫情只是催化劑,而真正成功的原因,是馬雲早已注意到電商行業的發展,並且一直在做準備。成功永遠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人說線上業務遲早會顛覆線下業務,也有人說線下業務堅如磐石,任何線上業務都無法取代。其實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梳理下各行業發展狀況,就會發現,線上、線下缺一不可,二者是一種互補關係。所以,這次疫情雖會使一些行業受到重創,但也只是一時而已,疫情過去,各行業終會恢復往日生機。而那些突然蓬勃發展的線上新行業,疫情結束後是否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我們且行且看吧!

4

你需要在剋制和放縱之間找一個平衡點陳道明老師曾說:“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有人說:

櫻花開了,新冠走了,我們一起去看漫天櫻飛好嗎?再也不宅了!逛街、唱歌、看電影……走起。再也不減肥了,把要想吃的美食通通吃一遍!在家的這段日子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沒有美食可吃的日子算什麼人生。

是啊,一場疫情困了我們太久,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我們在享受的時候,是否也需要保持理性呢?或許有人會說,好不容易解禁了,放縱下不行麼?如果那時候我們還要極力剋制自己的“慾望”和“熱情”,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其實,兩者並不衝突。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平衡點。慾望能夠驅使我們前進,但過度縱慾可能會使我們疫情之間的“修煉”全部白費。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人的慾望也是如此。它永遠在我們內心躁動起伏引誘我們,而適當的節制、保持理性,則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