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個人簡介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何志鵬,男,滿族, 1974 年 2 月生,黑龍江雙城人,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吉林大學青年文化書院導師團成員。


教育背景:

1992-1996 年 吉林大學法學院 國際法專業 法學學士
1996-1999 年 吉林大學法學院 國際經濟法專業 ,法學碩士(車丕照教授指導 )
2000-2004 年 吉林大學法學院 法學理論專業,法學博士 (鄭成良教授指導)

主要研究領域:

國際法理論、人權理論、法學教育

主要講授課程:
國際法、國際關係與國際法(英文、雙語、中文)、國際條約法、國際人權法、國際商事仲裁、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海商法、國際海事法、國際環境法、區域國際經濟法


Q&A

>>>>

Q:是什麼讓您選擇了國際法這個方向並堅持研究至今呢?


選擇國際法這個方向很湊巧,因為當時我們入學就是確定方向的。我之所以到吉林大學來,因為高中接近畢業的時候吉林大學有一位老師到我們所在的學校——雙城市兆麟中學去招生宣傳,那位老師在法學院做學生工作,叫徐丹。當時我所在的高中向徐丹老師推薦我(我懷疑肯定有不少吹噓的成份)。


徐老師就找到我,和我談了一會兒,主要是到吉林大學學習的可能,充分說明了在張文顯教授、鄭成良教授、霍存福教授等積極努力之下吉林大學冉冉升起的現實和美好未來,說得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當時如果說我有什麼優點的話,就是英語學得還不錯,徐老師就說,既然你英語好可以到我們那去學國際法,我們的國際法非常有前景。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1996年法學院慶祝吉林大學50週年校慶活動


當時我們有幾個吉大的國際法老師在學術界比較有影響,包括後來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劉世元教授,現在還在吉大的韋經建教授,現在到清華大學、也是我後來的碩士生導師車丕照教授。後來我高考報志願就報了吉大的國際法,基本上跟她說了之後就定下來了,第二三志願都是胡亂報的,像北京大學啊什麼的。高考還算順利,如願以償地到了吉林大學學習。


愛上國際法這個方向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一大二這兩年,一直都對國際法沒有特別明確的印象,甚至說沒有好感。因為我從小就對文史哲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大一去圖書館除了英文的各種材料,總看哲學,文學的書,特別是康德、黑格爾這一類,還有心理學弗洛伊德的書。大一的時候聽課,很多法學的課我都覺得太簡單,沒有什麼思想深度和問題意識。當然那時候中國法制建設還不完善,法學相對也比較淺白。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只有一位老師的課在大一的時候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鄭成良教授的法理學。我現在仍然記得很多他課上的例子和他講的問題,我現在那本法理學書(就是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的一般理論》)還留著,筆記都在書的邊上寫著,當時他很多原話我都記得。鄭老師的特點就是會用非常簡單的例子闡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說究竟是法律產生了權利,還是權利產生了法律。


在課堂上總是我們舉各種各樣的例子,都是身邊的例子,讓你聽著一點兒都不遠,但是往前推一步,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法理學領域的難題。後來,想起很多法理學的名著,比如像貝勒斯的《法律帝國》,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好多書都不是故弄玄虛的艱深之作,而是通過非常簡單的敘述來揭示非常深刻的問題。鄭老師的法理學給我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就覺得法律有大開掘的前景。這也是我2000年跟隨鄭成良老師攻讀法理學博士的基礎。


當然,大一的時候還是充滿傲慢和偏見地認為,也就是法理學還值得一學,在相當長時間內,國際法的課程都沒有引起我的興趣。大三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開始有很專業的國際法課程,劉世元、呂岩峰老師給我們講國際經濟法,韋經建老師給我們講國際貿易法,車丕照老師講國際技術轉讓法。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車老師,他講得內容不多,但都非常清楚,特別是有一次讓我們組織模擬談判。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之前我們上的課都是教師單向的傳授,沒有什麼機會讓同學說。車老師在佈置這個談判後我們就一直在想怎麼能把這個談判談成,我作為一方談判代表,我的一個到現在和我關係還非常好的同學做另一方談判代表,我們就各自考慮技術轉讓合同應該有哪些條款,各自準備文本草案,然後上去談。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準備得非常不成熟,因為技術轉讓合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看到的都很粗疏。我們也到圖書館去借書,看一些合同範本,但是這些範本看起來都很初步,也沒有英文的,我們準備的合同草稿也很不成樣子。


現在回想起來那次模擬談判有很多幼稚和不成功的地方,但是這個形式卻引起了我對國際法的興趣。同時,這些老師講得知識也特別有意思,像國際貿易術語、跟單信用證這些,我都特別感興趣。國際經濟法裡有很多非常技術化的問題,所以我就很入迷,有一段時間很想考對外經貿的研究生,覺得國際商法這些高端的技術問題很值得探究。不過,後來興趣也在逐漸轉變,從最開始的國際經濟貿易法到大四上學期確定保送研究生,算是一個變化。


因為我要考對外經貿大學遇到了兩個實質性的阻礙:一個是我要報考的那位老師去世了,再一個是複習的時候覺得政治太難,背不下來。正好咱們吉大法學院有這個推免機會。我也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被保送的。因為我成績不是最好的,只是在複試的時候我對問的問題非常瞭解,表述的也相對完整,複試的老師都很滿意,這兩位老師一個是車丕照老師,另外一個是民法的趙新華老師,他們覺得我像是學國際法的,而其他平時考試成績比我好的,則不像是學國際法的,對這個問題不瞭解,所以我就保研了。讀研之後對國際法產生了進一步的興趣,因為很湊巧車老師做了我的碩士生導師,後來我聽說是抓鬮抓到的。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我在本科的時候就一直想要是跟車老師讀碩士會是一個很值得嚮往的事兒,因為車老師是我到現在為止見到的最好的老師。他在我讀本科的時候對學生就非常好,學生給他提出的請求比如“老師給我寫封推薦信”,他就會認認真真的給寫;還有“老師我要參加個學術比賽幫我寫個評語”,他也會認認真真去做。那樣的老師他會燃起學生學術研究和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個老師你一找就沒空,沒有時間理你,那學生可能就覺得學習沒啥意思。


我一直就覺得是車老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使我對國際法越來越有興趣,當然我作為車老師的學生,也會在作老師的過程中,把車老師這種做事的方式,人格上的魅力學過去,雖然可能沒學到,但是這是我永遠需要繼續努力的方面。在讀研時候的契機,使我對國際法越來越有興趣。讀研的時候,韋老師、劉老師、給我們講國際環境法的那力老師,提出了好多新的問題,為我們展開了一片視野,給你打開了窗,打開了門,讓你看到外面有挑戰性的世界,使得我想對這些問題做研究。我碩士論文寫的是國際經濟領域環境措施的法律分析,當時看還是個很前沿的問題,研究的人非常少,我就憑藉我外語的一點優勢查了好多外文材料。此時我的研究興趣已經從國際貿易法轉向了具有公法性質的國際經濟法。其中還有一個契機,給當時的院長鄭成良教授做會見一個外國人的翻譯。


閒談的時候,那個外國人就問我研究什麼,我說打算研究環境問題,他就特地給我寄了一本外文書。現在想起來那些機會都非常難得,使我做碩士論文顯得比較先進,很多新的信息和理念可能國內我的老師輩們還不太瞭解。我論文的大綱就寄給北京的一個叫《法學雜誌》的刊物,這個刊物現在還有,當時都是手寫的要寄過去,不久就回信說我的文章可以發表了,那時候是1998年我碩士還沒畢業,給我很大的鼓勵,覺得做法學學術研究還是有希望、有機會的。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我到現在為止還沒碰到一個雜誌和我說,你這文章可發可不發,你得花錢才能發。這也使我對法學學術研究有一種信心,你只要認真地做好,學術圈裡還是有你的機會,我想是這一系列因素促動著我的學術研究。


以後,隨著思考問題的逐漸深入,我開始從國際法基本理論的角度思考國際法觀念和思維的建構問題,發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論文,承擔了一系列國家社科、教育部的研究課題,受外交部、國家海洋局的委託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在這個領域中的努力對於中國外交、中國國際法理論與實踐是有一定的推進意義的,對於和我們有著類似經歷的國家和學者也有啟示,所以這個方向慢慢獲得了國內同行的認可和支持,他們的鼓勵也促使我始終不斷探索。


所以,要自己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義和動力。由此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嚴於律己,厚德載物。


為幫助學員更好地瞭解國際法的相關知識,智元聯合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何志鵬教授,開設《小白也能聽懂的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講師:何志鵬教授


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主要進行國際法基本理論的研究,關注國際法的中國理論和國際交往的中國話語。出版學術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240餘篇,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及“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資深名導精講國際法與國際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