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古城新野縣源源流長的猴戲文化


新野一馬平川,百里沃土,無山無林,並不出產猴子這種靈長目動物。然而,新野卻是公認的猴藝之鄉、猴文化的發祥地,尤其是施庵、沙堰、樊集這三個鄉鎮。興隆觀集鎮作為一個數百年的傳統集市,又為猴文化的發展、交流、傳播提供了一個平臺。

三國古城新野縣源源流長的猴戲文化


玩猴一俗,始於清代中期,新野玩猴在解放後的50餘年中,先後經歷了兩起一落的變故。 建國初期,雖然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獲得瞭解放,但經濟上還未能立刻翻身,為生活計,一些玩猴藝人走街串巷,以玩猴招徠觀眾,然後趁機向觀眾兜售一些日用百貨,以貼補家用。玩猴之藝,投入不多,技藝要求不高,一般人一學便會,所以從此業者眾多。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新野猴藝不僅得到了恢復,而且在表演技藝方面取得了許多跨越和創新,表演的陣地也大大突破了原先的區域,走出了省境更走出了國門,足跡遍及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周邊國家,為家鄉贏得了榮譽。演出隊伍由原先的數十人,發展到後來的數千人,每年收入相當可觀。

新野猴藝,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原因不外有二:一是猴子機靈頑皮,能依人的要求作出一些乖巧的動作, 博得了人們特別是孩童的歡心:二是玩猴在自娛自樂、愉悅他人的同時又獲得了經濟利益,實現了“遊玩”和“掙錢”的高度統一。猴藝表演,是沿襲父輩的流傳。猴經過訓練,能模擬較簡單的人類活動與戲劇動作,藝人再配之狗、羊合演,節目有:“猴爬杆”、“猴騎羊”、“猴犁地”、“猴駕旱船”、“猴擔水”、“猴鑽圈”、“羊拉犁”等,其中以“狼啃臉”最富特色,所以藝人們常備有老頭臉、包文正臉、關公臉、楊六郎臉、黃忠臉、姑娘臉等

面具。猴子帶上面具,穿上戲裝,在前臺表演動作。人在後臺演唱並道白。那猴兒是聽不懂唱詞的,它只是在主的暗示下,連貫的做著久經訓練的動作而已。但在唱腔和道白的配合下,觀眾看起來,那猴倒真的成了戲中的角色。

猴藝雖然被冠以“藝”字,但卻難登大雅之堂,猴藝表演者也總被人們稱為“耍猴的”、“玩猴的”、“巧要飯的”。猴藝雖飲能輕鬆掙錢,但背井離鄉、別妻離子、東奔西跑、餐風露宿,掙的畢竟是幾個辛苦錢。

霜降過後,天氣轉涼,大雁南飛的時候,猴鄉開始進入農閒季節。從農曆八,九月份起,到來年麥收之前,長達半年多的時間,玩猴的藝人們將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老婆、娃子,牽上猴子去闖蕩江湖。

把簡單的行李捲往肩上一甩,就是閉風禦寒的行囊。三、六、九出門走,三、五人相約成夥,就出門上路了。

三國古城新野縣源源流長的猴戲文化


妻子牽著兒子的小手送丈夫到村頭,丈夫一遍遍地向妻子交代著家裡的事務。妻子背過身,低著頭,偷偷抹淚。與兒子朝夕相伴的小猴,抱著小哥哥的腰不放鬆,丈夫不得不揚起鞭子嚇唬它,小猴這才尖叫著跳開。看小猴蹲在父親的肩上,隨眾人走上秋風乍起的鄉道,小哥哥的眼淚就順著臉頰淌了下來。

玩猴人不怕山高路遠,就靠兩隻腳板,牽著猴走遍了全國各地,有的還跨過國界,把猴戲玩到了國外。有的乾脆在國外落戶,成了華僑。據說,周邊幾個國家,到現在還能找到當年玩猴人的後裔。

五、六十年代,生活艱難。全國老百姓誰不在苦難中撐著。猴鄉人靠著先人傳下來的猴藝,浪跡天涯,漂泊四方,更是飽嘗歲月的艱辛。老藝人一提起過去玩猴的日子,就搖頭嘆氣。出門在外,天當被,地當床,餓了啃嘴乾糧,尋點水喝。夜裡,找個草垛倒頭一睡就是一宿。飽一頓,飢一頓,那是討飯當乞丐的日子啊!有的病倒在異鄉,就再也回不來了。

到了文革時期,不準玩猴。說猴不產糧食還要吃糧食,是剝削,就把猴殺了。說玩猴人不幹活,是二流子,要挨批鬥。於是,猴就沒了,猴戲也就沒了。再說,即使有猴,有猴戲,那年代誰又有心思去玩猴、看猴戲呢。

玩猴的藝人發猴財,那是在八十年代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老輩玩猴藝人逐漸被新一代年輕人所替代,他們很快把猴戲的場地,從山鄉僻野轉移到了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節目內容也不斷推陳出新,那猴戲的唱詞,也不再只是重複那唱了不知道多少代的古戲,而是與現代節拍走在了一起:猴子跳舞、猴子打籃球、猴子表演情景劇.....

三國古城新野縣源源流長的猴戲文化


進入九十年代中期,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保護認知程度的提高,猴子,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庇護,不允許隨便捕猴,需辦馴養證等法規的落實使零散的玩猴大軍土崩瓦解了。代之的是更專業的少量演出團體或個人,同時,隨著人們娛樂形式的多元化和掙錢方式多元化,人們對猴藝的關注程度也慢慢淡化了。猴藝,也正象許多民問文化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時沉時浮,浙行漸遠....

“四月初八麥梢黃,包丞陳州來放糧,放糧放了三月整,鍘了包勉小畜牲,皇上任他作縣令,不該貪髒害百姓。鍘了包勉不要緊,要找嫂娘來陪情....”.古樸的興隆觀集市上,不知從哪個角落飄來這粗曠、沙啞的猴歌,是哪位老猴藝人在獻藝?是從CD中流淌出來的?還是哪位“80後”在練習“原生態”.....

噢,古老的興隆觀,悠遠的猴藝,百多年來積澱下來的鄉間民俗,面對日新月異的和諧社會,您又煥發出了迷人的魅力!

三國古城新野縣源源流長的猴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