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01-

內向型人格的人,真的很差勁嗎

“我嘴笨,但是對熟悉的人卻很能說,很會說,但是到了人群當中,只有傾聽的份。”

“我不喜歡參與群體活動,別人都說我過得壓抑,不開朗,我需要改正自身的性格嗎?”

“我目前的工作,做起來很棘手,總覺得我不該做這個,對於文字和攝影,我卻很有靈感,該怎麼辦?”

......

在心理問題上,以上的這幾個問題,從此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甚至有的人說:“如今社會少了性別歧視,取而代之的,是性格歧視。”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因此,總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性格不受歡迎,受人排擠,是不是就是失敗者了?自己不合群,是不是就心理有病?

其實,很多內向者並非真的不合群,而是當只有自己在獨處的時候,才能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將內心裡的壓抑和壓力發洩出去;而外向型人格則剛好相反,他們需要從外界汲取力量,來讓自己得到心理上的緩和。

-02-

處理事情的能力

現實中,我們並不能草率地認為,外向型的人更容易成功,而內心型的人則容易遭受到打擊、或是難以取得成就。比如說村上春樹、林肯、華森、巴菲特以及愛因斯坦,諸如此類,他們都是取得了大成功大成就的一類人,他們性格雖說內向,可依然受人尊敬和敬仰,甚至可以說,內向型的人格,往往更容易取得持久性的成功。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哲學家歌德曾說過:“人生寂寞是一種力量,經得起寂寞,就能獲得自由;耐不住寂寞,可能會受人牽制。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出來。”

因此,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說,越是內向型的孤獨人,他們擁有著更多的、更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以及時間,有足夠的心境讓自己遊離在喧囂的外界之上,能夠沉澱得更透徹。

雖然社會當中似乎在逐漸地對內向的人持著一種疏遠或是疏離的態度,甚至存在一些偏見,覺得他們為人膽小怕事、懦弱保守,在工作上不懂社交、更不懂互相間的合作。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可現實中我們常常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外向型的人格,工作的效率,尤其在一些需要更細心以及更需要耗費精力和時間的事情上面,根本比不上內向的人。

心理學家凱恩說過:“在強調競爭、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外向者往往被賦予更有能力的假象。”

其實,許多外向型人格的人其實只是披羊皮賣狗肉,要真正比量個人能力和實力的時候,卻是不經打的。

而外向型的人,低調內斂的自我,卻能夠在許多特定的事情上面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發揮出了自己的巨大價值。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03-

管理情緒的本事

善於管理住情緒的人,多的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心態,而是更多地發現機會以及有效地讓自身的想法滲透到事物當中,讓自己保持著更高效的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

相反,外向型人格的人,則常常因為自己的神經大條以及刻意張揚的個性,讓自己跌入谷底,卻不知發生了什麼。

拿破崙說過:“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為偉大。”

大家都知道,衝動是魔鬼。如果這樣說,假如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就等同於自己控制了魔鬼,如果自己能夠做到這點,也就能夠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自己的人生就在自己手裡肆意妄為,人生之方向也就無法掌握。

而內向的人,他們雖不喜歡合群,不愛講話,可他們卻能夠擅長於收穫並能夠持久性地跟內心對話,從中拾取最本質的聲音,保持著“內我與外我”的默契的親密的穩定的關心,更容易沉澱下來。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合群的人,未來會越優秀、越厲害


因此,我們由此可見,內向的人往往對待“聲音”有著很細膩的想法和看法,或者說,他們對自己心聲的渴求遠遠高於外界的低質量的交流。他們不是討厭社交,而是不想浪費時間在無用的社交言談上。

所以,在內向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反過來被情緒控制,不管狀況多麼糟糕惡劣,也依舊能夠看到他們淡定的姿態,通過自己的心境去支配所處的環境,將自己從泥沼裡拯救出來。

而這樣的一類人,往往能夠穿越重重障礙,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實力獲得成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