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傳統武術的進步史,哦不對,好像是退步史

說武術,得先從石器時代開始,這是傳統武術的祖祖祖師爺,大家手裡的傢伙什,基本也就是木石結構,平時種地,戰時敲敵,那時候沒有敵人,主要是敲野獸的腦袋,因為各個部落離的也遠,也沒有高鐵。千萬別小看老祖先們的功夫,手裡抓的都是鈍兵器,還有鬆動的危險,他們的技擊能力和身體素質一定是很牛掰的。

再後來,大家吃飽喝足了,開始琢磨別人家的宅子和女人,產生了械鬥,跟人玩更需要腦子了,大家開始研究把農具改造成兵器,也就是把兵器頭做出牛角、鳥嘴的樣子,民風很是淳樸。

說說傳統武術的進步史,哦不對,好像是退步史

既然開削,總會有一方勝利的,這群人非常嗨皮,開始吃羊肉串、唱歌跳舞,這舞就是我們練的拳術的源頭,他們也不會太多動作,高興起來手腳動作還是技擊狀態,所以武術這時候叫:武舞。

跳著跳著,大家又發現,這技擊動作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可以宣導人體的淤積,這已經是春秋戰國時代,武術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就是養生,當時的叫法是:導引。這時候兵器已經很高級了,大寶劍,所以戰國武術練習或者比賽的危險性就增加不少,有傷有死。武術在戰國叫:技擊。

這種冷兵器的發展很蓬勃、很豐富多彩,不能細說,能拍個一百幾十集的電視劇,直接跳過去吧,明朝開始進入了冷熱交替,容易感冒的時代,其實火器宋元時期就有,只是不普遍。明朝火銃有專門的部門,叫神機營,這個部門的出現,對武術的打法產生了衝擊,先是火炮過一遍,然後弓弩過一遍,最後冷兵器才露臉,兵士早就灰頭土臉了。在這一段漫長的時日裡,叫武藝或者武術。

說說傳統武術的進步史,哦不對,好像是退步史

再往後到清朝,火器更囂張了,太平天國起義,火器都是整船的買,從這時起,火器已經是取勝的決定因素,再加上清朝曾經禁武,武術已然是霜打的茄子了。

太平天國到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年過去了吧,為什麼傳統武術還活著?絕對不完全是因為武術的搏殺功能,一定有文化的支撐在裡面。民國來了,武術兩字升級了,改稱國術,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短短几年時間,國術館蔓延全國,達到幾百家,國術的意思是一種能夠強國強種的術,國術館好有野心,他想救國。

說說傳統武術的進步史,哦不對,好像是退步史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變得很開放,有點過於開放,外來文化有點蓋住傳統文化的勢頭,中國人學外國拳?這在清朝、民國是不可思議的事兒。我真不知道,這叫進步,還是落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