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在绘本工作室和父母聊天时,常常会听爸爸妈妈们说:孩子有时候太不听话,自己真的要被搞疯了,但是又舍不得打孩子,只能躲回房间量血压。也有的父母表示,孩子越惯越淘,是时候动手打一顿了!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关于"到底该不该打孩子",可谓育儿领域的经典问题,有人说不打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又有人说孩子不能打,把"胆儿"打破了可怎么办?

其实,对于这类问题,科学家专门做过研究,结果显示:对孩子使用暴力,会影响宝宝的认知发展。也就是说孩子会越打越傻,那你还敢打吗?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孩子越"打"越"傻"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童年不良经历越多,健康风险就越大。

一些父母觉得,孩子不打就记不住教训,明明就是犯错误了,难道不应该教育教育吗?当家长一抬手,孩子就会下意识的眨眼睛,抬手,向后躲,于是有的家长就会暗自庆幸自己对娃的管教很有用。却不知道,宝宝已经处于一种未知的恐惧当中了。虽然,孩子已经知道了犯错误会被打,但你是否知道这种未知的恐惧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A、"打"会使孩子"变傻"

《深井效应》的作者,也是斯坦福的儿科医生哈里斯发现:儿童在童年的不良经历,会产生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多动症等负面影响。

在哈里斯的问卷中,孩子们的童年不良经历得分在4分以上的人,出现学习及行为问题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0倍以上。这是由于孩子因为害怕挨打导致皮质酮的过渡分泌,然后就会影响到前额皮质,让孩子难以控制冲动,作出出格的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大脑中的蓝斑核,这是控制人类攻击性行为的部分。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B、"打"会使孩子"爱生病"

孩子害怕挨打的这种躲闪表现,正是在启动TA的应激反应系统,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宝宝一天之中反复的启动这个系统,会直接导致应激系统的失调,皮质醇分泌紊乱。当皮质醇分泌过量后,就会破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的组织;甚至会引起细胞变异,引发癌症

也就是说,孩子经常挨打,就会下意识的害怕,害怕的心理状态就会引起TA身体的变化,导致免疫力低下,进而生病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很真实的例子:有位邻居家的儿子从初一开始,就开始莫名其妙的发烧,一米八几的大个,整天病恹恹的。邻居带娃看遍了全省所有的中医院、西医院,都查不出来原因

为此,不得不休学带娃去上海、北京的各大医院看病,折腾了有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有位从美国回来的专家给了个定论,说孩子的病就是免疫力低下导致,本身的器官没有任何问题,回家好好养着吧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虽然没有危及生命,但邻居不得不专职在家照顾孩子。即使是精心的照顾,一旦遇到流感或者天气不好,她娃依然会第一个中标。

闲聊起来,她不经意间透露出儿子小的时候,因为做生意比较忙,顾不上管教孩子。只要不听话就是一顿揍,吃饭也基本全是在饭店解决。本想奋斗几年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谁知道娃的身体却垮了。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打"是一种恶性循环

《年糕妈妈轻松育儿百科》中提到:打孩子除了能我们出一口气,其他一点好处也没有。

孩子不听话,确实让人很生气,但在生气状态下做出的决定,通常都是错误的。一顿胖揍真的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大家内心都很清楚,这其实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长远来看,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我们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来进一步解决问题

"打"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犯错误—大人生气—想要制服熊孩子—最直接有效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一顿揍。当家长发现把这种揍娃的方式已经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后,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就会变成一种习惯。甚至会发展为只要宝宝不听话,就想伸手打他。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所以说,"打"的问题是出现在家长的身上,而不是宝宝。孩子是在顺应着自己特定的年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叛逆",这是因为宝宝在成长,TA在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想要的行为。作为家长的我们一下子接受不了孩子的改变,想让孩子变成自己"心目中的乖宝宝",同样也是因为言语管教的无力感,而动手伤人。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育儿先育己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的作者指出:孩子也是一个人,父母打孩子多半是因为无法说服孩子。

首先,当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可以选择暂时地离开是非之地,给彼此一个喘息的空间。心中默念"亲生的",然后默默的走开。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之后,再来考虑宝宝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用"打"来解决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其次,当宝宝有需求时,要及时回复。如果追究揍孩子的根本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回复孩子的要求。我们并不是每次都要及时满足,但最起码需要做到及时回复。也许是因为家长的疏忽,没有给予孩子及时的关心,而造成的不好的结果。

再次,让孩子承受"自然惩罚"的结果。也就是说,娃不好好吃饭,不要生气硬逼着TA吃。道理讲清楚了,不吃就只能等到下一顿再吃。经历挨饿的滋味,就是娃应该承受的自然惩罚,而不是被家长揍一顿的人为惩罚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学研究俩结论,打孩子的后果难挽回

最后,制定家庭规则。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能做到的家庭却少之又少,规则并不是只定给孩子一个人。

家庭规则一旦制定好,就需要全员遵守。比如规定吃饭不能看电视,看手机,父母也需要把"视之为命"的手机束之高阁。大家都在遵守,孩子也会慢慢养成好习惯。

凌晨妈妈来叨叨:

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同年龄段的宝妈在一起吐槽自家娃的时候,发现每个宝宝身上的问题基本上大家都有,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在育儿的这条道路上,真正应该学习成长的是家长,要接受孩子每个阶段的变化,做好正确的指引,而不是一揍了之。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