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季度银行数据点评及2020年一季度展望

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90.0万亿元,同比增长8.1%,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12%;商业银行净息差2.20%,环比提升1BP。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6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与上季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186.08%,较上季末下降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6%,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2019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0万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96%;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7%,较上季末下降0.10个百分点。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2%,较上季末增加0.0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5%,较上季末增加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64%,较上季末增加0.10个百分点。

2019年四季度银行数据点评及2020年一季度展望

一、资产规模稳健扩张,四季度大小行表现分化,全年股份行增速修复显著

2019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12%,较3季度末的8.89%同比增速小幅提升0.23个百分点。分银行来看,截至四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资产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27%、10.1%,增速较三季末分别提升68BP、79BP;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53%、7.63%,较三季末分别下降47BP、103BP,不同类型银行规模增长表现分化。四季度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规模增速的上行主要是由于:一是四季度监管积极引导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托底经济下行,在监管政策驱动下,部分中央和地方政府项目提前落地,吸引大行更多信贷资源流入;二是LPR定价改革推进,银行出于提早投放锁定收益的考虑。城商行和农商行四季度规模增速的放缓则与年末季节性因素相关。

从全年看,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融资需求较弱的局面,2019年以来,政策层面暖风频吹,货币、财政政策等明显发力,逆周期调节加码,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较上年末提升2.42个百分点。分银行来看,2019年四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总资产增速分别较上年末提升2.30、5.55、0.26、2.27个百分点,股份行资产增速及增幅均位居前列,应主要源于监管压力的边际缓释和资负结构逐步调整到位,以及资本金补充到位后规模扩张能力提升;同时市场资金利率维持低位,有利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行缓解负债端资金压力。

二、净息差小幅平稳提升,四季度股份行城商行息差收窄,但全年改善居前

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20%,环比进一步提升1BP。分银行看,大型银行和农商行净息差环比提升1BP、7BP至2.12%、2.81%,而股份行、城商行四季度净息差则分别较三季度下降1BP、2BP至2.12%、2.09%。四季度股份行和城商行息差收窄应主要在于:一是四季度央行对结构性存款等高息揽储产品的监管力度增强,增加了存款增长压力;二是年末流动性相对收紧,股份行和城商行主动负债成本边际改善效应减弱,因而负债端成本有所上行。相比之下,大型银行和农商行的揽储能力更强,负债端边际压力相对较小。

从全年看,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小幅平稳提升,季度环比均维持在1BP,分银行看,2019年四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2.12%、2.12%、2.09%和2.81%,分别较上年末变动-2BP、20BP、8BP、-21BP。相较于大行,中小行(主要是股份行+城商行)更受益于低市场利率环境下存量高成本同业负债的置换,息差改善最为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息差分化主要来自“同业成本红利”。

三、资产质量分化进一步加剧,四季度城商行农商行不良改善,但全年承压

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为1.86%,环比持平。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三季度下降9BP至4.77%。分银行看,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不良率分别环比上行6BP、1BP至1.38%、1.64%,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率环比分别下行16BP、10BP至2.32%、3.90%。大型银行和股份行预计受到更严格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监管,带来不良率环比有所上升;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的改善预计与四季度监管机构加强对小型银行风险的管控力度有关,可以看到监管层对锦州银行、包商银行等事件的妥善化解和处理,体现出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金融风险的底线态度。

从全年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资产质量监管趋严、部分有存量风险隐患的非上市银行风险加速出清等因素影响,城商行不良率全年提升53BP,农商行不良率持续位于高位,行业尾部银行数量增多,进而拖累行业整体不良率同比提升3BP。但除城商行外,其他各类型银行不良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股份行改善最为明显,同比下降7BP。

拨备方面,拨备覆盖率持续小幅下降,城商行下滑明显。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行业拨备覆盖率186.08%,较一季度末小幅下降1.55个百分点。分银行看,大型银行、股份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为234.33%、192.97%和128.16%,较一度度末分别变动-6.11、0.79、-25.30、-0.34个百分点,城商行下滑明显。

四、行业净利润增速略有下降,增速拐点或现,尾部银行应为主要拖累

2019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99万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8%(邮储银行于今年开始纳入“商业银行”和“大行”口径),增速环比前三季度持平,但较第一、第二季度分别下降0.3和0.7个百分点。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ROE为10.96%,季度环比下降1.3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平均ROA为0.87%,季度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行业净利润增速略有下降。同时,在经济下行和战略转型期,银行间经营开始呈现更为明显的分化。作为行业龙头,上市银行业绩表现更为稳定优异,非上市银行或成为行业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

五、资本补充进程提速,行业资本充足率基本稳定,内源资本补充尤为重要

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2%,较上季末增加0.0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5%,较上季末增加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64%,较上季末增加0.10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在监管规范持续推进、监管标准日益提升、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重资产投放节奏较快、加快债务资本置换、加大不良资产核销以及理财子公司筹建等多因素影响下,上半年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在前期提升基础上再现回落。下半年以来,伴随上市银行等加快通过优先股、永续债、定增、可转债等方式完成资本补充,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又持续提升。全年来看,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分别变动-11BP、37BP、44BP,核心一级资本仍相对偏弱。

当前,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有资本金,化解风险也要有资本金,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仍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达到国际监管标准,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

六、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与银行业运行展望

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短期疫情冲击,“稳增长”仍将是政策考量中的决定性因素,且主要将通过结构性政策发力。当前货币政策的根本问题仍在于传导机制不畅,“降成本”效果虽初步显现,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分层与实体经济的信用分层仍待疏解,成为未来政策的难点。预计一季度政策将处在适度宽松区间。价格型操作上,未来仍需下调MLF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MLF降息可能在3月再次落地,幅度5-10BP,各期限政策利率或将同步下调;若疫情得不到较好控制且降成本的传导效果不明显,央行亦可能通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数量型操作上,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MPA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在强化疫情相关行业、企业和地区的支持外,信贷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的支持力度,近期存在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的可能性,一季度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

在流动性充裕、定向支持、复工复产、监管激励让利等政策背景下,一季度行业投放规模有望总体稳定,净息差小幅收窄;考虑到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信贷结构持续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倾斜,行业资产质量压力或有所增加,并于二季度有所显现;在对实体经济让利、监管政策挤压下,行业盈利增速预计有所放缓。(张丽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