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高端的心理学效应或理论?

蕙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系统学习心理学很多年了,也考了一个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心理学效应或理论无所谓高端或者低端。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学科,里面涵盖了很多的分支学科和理论。无论是哪一个理论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都是用来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心理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强调实证,强调逻辑推理和实验研究,这个就跟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是一样的。如果您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去了解和学习。也欢迎一起讨论。


戒唐


您好

其实无所谓高端不高端,很多心理效应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预见。

我在这里说四种:

Part 1 .有关成长认知的效应

1.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案例:小A小时候总是有很多理想,可每当他跟爸爸说自己理想时,爸爸就说,你不是那块料、这不现实,甚至还要挨打,后来小A就再也没提自己的梦想了。

2.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

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案例:罗曼·加里的妈妈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到处夸耀他是一个天才,将来会是外交官,会是像雨果一样伟大的作家,后来,罗曼·加里真的成了伟大的作家和优秀的外交家。


Part 2 .有关现象的效应

3.霍桑效应(被关注时自我暗示)

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

案例:CLUB上与朋友在喝酒正high的小A,看到女神学姐在看自己时,立马改变了自己的言谈举止,变的礼貌而绅士起来。

4.搭便车效应(坐享其成)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案例:你们住的地方有很多人家,但是门口的路很烂,不好走,但是大家都不愿自己掏钱去修,但凡有一个人修了,那么其他人就是搭便车了。

Part 3 .有关行为处事的效应

5.空白效应(空白产生美)

指人在感知事物时,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自我补充。并且在进行这种联想和补充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效应,印象变得更加深刻的现象。

案例: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6.拆屋效应(人们惯于接受折中)

指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最后使双方达成协议的现象。

案例:供应商一开始报价了一个很高的报价,并表示价格是底价了,当你表示已经有合作单位时,对方往往会给出一个很有诚意的惊喜低价。


Part 4 .有关人际印象的效应

7.聚光灯效应(过于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又称焦点效应,指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常表现为普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举例:假设给人一件颜色特别奇怪的T恤穿在身上,然后让他到一群人里面去走一圈,他一般会自认为有50%的人在关注他,而事实上只有20%的人而已。

8.黑暗效应(朦胧场景好约会)

指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案例:叫你大白天街上表白,知道为什么现在还单身了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生活来点心理学


了解几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做个智慧的人。

1

飞轮效应

假期过后,重新返回工作时总是异常艰难?面对工作,总觉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还会焦虑和神经衰弱?

有人说,这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飞轮效应”的理论正支持了这一点。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开始转动时需要的能量,其实是每次痛苦的突破拓展和积累。这是在为了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而做准备。一旦体系能够彼此支撑,那么它的运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正如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写作文,最难的是开头;造房子,最难的是打地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过了心理的难关,之后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有人不信,说“反正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可若是开头不奋力一搏,连看到中间的机会都没有。

相信“飞轮效应”不是追求一劳永逸,而是在一开始,和自己打退堂鼓的心理打个架,别让它拖住你前进的步伐。

2

蘑菇效应

踏出“舒适圈”很难。

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打杂跑腿,端茶送水,还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甚至代人受过,或者干脆被无视,任其自生自灭。

指导和提携,似乎总是落不到自己头上。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而“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前途茫然”的感觉,会持续在整个蘑菇时期——直到长得够高够壮,才会被人重视。

只有用现在每一秒的努力萌生,才能换取未来每一秒的不后悔。

所有的停滞不前和怯懦担忧,都会延长成为“蘑菇”的时间。终有一日,因为平日的碌碌无为,而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无法对未来形成改变。

3

鸟笼效应

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两位学者围绕着一个有趣的赌约争论起来。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信:“不可能,我压根没想过要养鸟。”

于是,詹姆斯为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从那天开始,到卡尔森家里的访客总会在看到空的鸟笼之后,关切地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

卡尔森一次次的解释只能换来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久而久之,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

他被詹姆斯的“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的意识消失,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

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鸟笼效应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这样一来,人们看到打开的书页便想拿起来翻翻,就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这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4

野马结局

管理情绪就是管理人生的开始。

学会管理情绪的人,已经领先了那些容易情绪失控的人一大步。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就像在豹子耳边不停烦扰的蚊子,它们能吸饱血之后黯然离开,而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而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它们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

因为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这样的人往往难成大事,也难有大成就。

他们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造成了像这群野马一样伤害自己的结局。

如果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人生也会变得无法掌控。

当发现所有事情都不如意,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情绪的困境。

冷静一下,总没错。


一一米粒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心理学效应或者原理没有什么高端不高端之说,只有实用不实用。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条:传播扭曲效应。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不明觉厉?其实很简单,这个效应说的就是人在听到别人说的话之后,再向其他人转述的时候,经常不能完全明白讲话人的意思,于是加进了自己主观上的一些想法,导致传递的信息出现了失真。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口头交流时,传播者听取信息时没有听清或者没有完全理解所传递的信息。②传播者个人的感情色彩。传播者喜欢一个人,就会在说话的过程中添加或者夸大对其有益的信息。如果讨厌一个人,就会有意夸张对他有害的信息。

③有一些人喜欢夸张,爱传播耸人听闻的消息,寻求刺激,获得关注,谣言一般就是这样产生的。

④人都喜欢把不确切的东西,无从查证的信息,加上个人的想象,以增强其可信度。

所以现在特别在网络上,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要格外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因为传播过程中很容易传着传着就变味了,虚假的信息可能会对人身或和财产造成伤害。




形神合一


见到喜欢的人大脑分泌多巴胺在我看来就是挺高端的

还有薛定谔的猫在我看来也是挺神奇的


独步写客


比如疫情期間,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如此看問題:大家都去買雙黃連,就跟著去買,心理學叫“從眾效應”。三種消毒水,單價分別為20元、10元、5元,大部分人會買10元的,心理學叫“折中效應”。現在口罩很貴,心理學叫“稀缺效應”。一個武漢人吃蝙蝠,就覺得所有武漢人都吃蝙蝠,心理學叫“暈輪效應”。流言和謠言滿天飛,是因為人們總希望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新聞,心理學叫“期望效應”。一說到武漢,就會想到肺炎,心理學叫“刻板效應”。湖北對口支援的鄉鎮現在積極地支援湖北,心理學叫“互惠效應”。


纳龙spirit


杰奎斯法则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聪明的成功者的习惯是,当问题来临时,不必急于作出决策,并马上着手解决。相反,让头脑冷静一下,想一想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并预测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及应该从哪里入手,这样将更有利于事态的发展。如果发现一时无法解决或者代价过高,那么就暂时搁置,另觅他径。有时候,没有结果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不采取措施的措施就是最好的措施。我们只有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所有的问题也才能够迎刃而解。


开萨416


每个心理学效应和理论都是前人在前方的黑暗中苦苦思索得到的智慧结晶我们不应该给它们打上高或低的标签企图衡量他们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知识应是宝贵且无价的。


云幽笔


鲶鱼效应,冰山理论,帕金森定律等


路小小柒


自己的心理就是最高端心理学 唯我独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