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有家長在諮詢過程中問我,怎麼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我理解家長問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三個小問題。

第一個是孩子的求知慾不見了,怎麼找回來。第二個是怎麼讓孩子的求知慾放在“正經”的學習上。第三個是怎麼讓孩子對“正經”學習充滿熱情。

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孩子的求知慾去哪裡了,怎麼找回來?

人天生就有求知慾求知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所以才有“好奇殺死貓”這樣的俗語。有時候我們為了滿足好奇心,甚至願意冒生命危險。比如探險家,比如那個著名的《藍鬍子》的故事,還比如想查看老公微信聊天記錄的老婆,最後一個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在一些家庭,這樣的好奇心也是會引發武力鬥爭的。

什麼樣的人沒有求知慾呢?沒有生存慾望的人沒有求知慾。沒有生存慾望的人連飯都不想吃,當然也沒有求知慾。我們看看自己的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是充滿生存欲的,所以肯定是有求知慾的。

那為什麼我們還覺得孩子沒有求知慾呢?因為我們自己的觀念限制了我們,我們總認為只有對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校要考試科目的學習才叫求知,甚至看不考試的小說都不能算求知。所以我們看到孩子玩遊戲如數家珍,考試時候抓耳撓腮,就覺得孩子沒有求知慾。其實不是的,孩子的求知慾很旺盛,只不過沒有放在你希望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討論第二個問題。

怎麼讓孩子的求知慾放在“正經”的學習上?

“正經”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懂,就不解釋了。由剛才第一點討論我們知道,求知慾是有方向的,而這個方向和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有關。

比如想查看老公微信聊天記錄的那位太太,自我價值感建立在老公對她的獨一無二的愛之上,如果她認為老公對她的愛不是獨一無二的,她的自我價值感就沒了。所以她才會想盡辦法要查看手機,因為那關係到她的自我存在,這個時候她就會被激發出“如何查找蛛絲馬跡知識”的求知慾,而且這個求知慾非常強。

所以,我們讓孩子在“正經”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感,讓他體驗到“因為我學習,所以我快樂”這種感覺,就可以幫助孩子把求知慾放在學習上了。

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點就在於要讓快樂的體驗來自學習本身,而不是學習結果。

我們家長為什麼很難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呢,因為家長更加關心學習的結果。可能大家覺得對孩子說“嗯這次考試進步了,你真棒”就是在肯定孩子學習,其實這還是在關注結果。

關注學習過程是什麼呢,是孩子能靜下心來看一會書,你就肯定他能精心看書;孩子對一個知識點有了自己看法,你能站在這個立場上欣賞他的獨立思考。

做得對不對、好不好,老師會告訴孩子,他自己也會有判斷,同學也會給他參考,他會有很多關於結果的答案,所以我們可以不用強調結果。但是“學習”這個行為,其他人不會給與肯定,只有我們家長來做。

肯定“學習”行為,就是讓孩子體驗學習本身的快樂,孩子在這裡體驗到自我價值感,自然就可以把求知慾放在這裡了。


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怎麼讓孩子對“正經”學習充滿熱情?

人不僅天生有求知慾,現代認知和腦科學還發現,人的不同能力還有“窗口期”,也就是特別適宜學習某種能力的黃金關鍵期。在“窗口期”,這方面能力學習速度特別快、學習效果特別好。

按照這個發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然後在“窗口期”盡情學習,我們都快有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但是科學家只知道每個人都有“窗口期”,卻不能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窗口期”什麼時候會出現,也不知道一個人的“窗口期”對應的才能是什麼內容。

找孩子“窗口期”只有一個笨辦法,就是讓孩子儘可能多嘗試各種活動,看看孩子對哪個感興趣。孩子感興趣,也願意堅持的,一般就是孩子的“窗口期”了。所以,孩子感興趣是最重要的一步。

讓孩子對“正經”學習盛滿熱情也同樣,興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孩子對學習內容本身的興趣,還是孩子對授課老師的興趣,或者對班級同學的興趣,或者對這門課程的某段歷史、某個傑出人物感興趣,或者對這個行業的最新動向感興趣,都可以。只要找到一個興趣點,都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我們也可以用尋找“窗口期”的類似方法,從各個角度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孩子學習就像讓馬喝水,不能強求,只能智取。我們今天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越多,未來應對孩子突發狀況時就更有底氣。


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